我们的许多战友,他们回不来了,他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安全,牺牲了。他们留在了广西,他们年轻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墓碑,从此将长眠于祖国的南疆!我们将如何向他们年迈的父母交代,我们又怎样面对他们的妻子儿女?想到此,大家都心情沉重,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英雄致敬!
(为了让更多的血友看到好作品,得到作者党中选老兵的同意,转载到此。)
剑 舞 南 疆
—跟随162师参加79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回忆
党中选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
这是一支战功显赫的部队;
这是一支令任何对手闻之胆寒的部队;
这是一支能够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集团军的162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其训练有素、作风顽强、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和平时期,这支部队多次参加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抢险救灾,所到之处,赞誉一片,有“中原猛虎”之称。
走向战场,表现的是能攻善守,所向披靡,令对手闻之胆寒。
我作为这支部队的一员,在这里经历过及其严格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使我从一个社会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期间见识了这支部队的风采,领略了这支部队的功力,感受了这支部队的传统。我的很多战友和我一样,为自己人生历程中能有在这支部队服役的经历感到骄傲,能与这支部队结缘感到自豪!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广州军区和广西前指将162师作为第二梯队使用,意在确保整个战役获得胜利,让这支利剑在关键时刻完成战场上的最后一击。
从1979到2008,已经30年啦。当年和我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都已经年过半百,雪染两鬓,很多已经当了爷爷。他们现在都在哪里?干些什么?老战友们聚一聚,聊一聊,逐渐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于是,有的在大家共同生活的城市或地区自发形成联谊会、战友会,时常小聚,每逢八一建军节大聚。有的利用互联网络,搭建群平台聊天,彼此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信息和体会。说到1979年自己亲身经历的那场战争,大家更是热血沸腾,滔滔不绝。当时为什么不打凉山打高平?战友们在战场上一个个都那样的舍生忘死,到底为了什么?!……
仲秋佳节,我打开了已经尘封30年的战场日记。
一、首战复和
2月19日。天气,晴。凌晨一时,我师在宁明县妙利地区奉广州军区前指电令,迅速乘汽车分两路向水口方向机动,从行进间加入战斗,接替125师攻打复和的任务。
1、出击之前先剃头
1978年四季度,伴随着中国改革大潮的涌动,媒体上关于越南当局反华排华、屡犯我边境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政治嗅觉敏感的人,已经察觉到中越之间可能开战的苗头。其实,我当时所在的162师已经接到有关指令,进入一级战备。部队干部停止休假,战士停止探家,迅速充实编制,调整配备干部。同时,部队开展在山岳丛林地作战的演练。司令部机关在作战室挂出了越南北部山区地图,开始图上作业;政治机关忙于战时政治工作的部署和演练,拟发战斗动员令;后勤部门迅速为各分队检修枪械,补充弹药。可以说,整个部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月12日,作战命令终于下达。开进前夕,我发现很多分队干部战士都在理发,其中很多人都剃成了光头,俨然一副和尚像。连队卫生员告诉我,战时假如头部负伤,长头发影响战场救护效果,不利于抢救伤员,从即将到来的战场救护角度出发,医护人员建议参战人员头发要短,一般不得超过一寸,最好光头。于是,剃头——就成了部队战前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
出发之前,我作为部队政治机关的干部,按照要求做好了参战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战争,我没有参加过,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过,在书本里读过,事实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知道。可是,我马上就要走进战场,马上就要亲身经历,将来是“光荣”啦,还是活着回来?很难说。我首先想到了前者,假如我“光荣”啦,我需要留下什么遗愿,还有那些工作需要提前做好?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弟弟,想到了两个姐姐,他们,是我生命历程中难以割舍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父母的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他们朴实无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靠勤劳的双手把我们养大,作为子女,还没有来得及孝敬他们,就先“走”啦,似有遗憾。想到此,鼻子有些发酸。聊以自慰的是,当我得知部队要上前线时,已经将提干后的大部分积蓄寄给二老,又购买了部分他们需要的衣物寄回。母亲是个善良的人,更是一个细心的人。战后回家和她聊天,她说当时感到纳闷:“这孩儿怎么老往家寄东西呀!”关于我将要上前线打仗的事,我给弟弟写信,嘱托他不要告诉父母。弟弟俨然守诺,向老人隐瞒我上前线的实情,但老人家还是似有察觉。后来她告诉我,其实她知道我可能上了前线,她感觉得到,那是母子之间的一种天然感应!那些日子,每逢乡亲们议论中越边境战争的事,她一走到跟前,人家都不说话啦,或者马上改换话题。她也很知趣,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乡亲们在一起唠叨前方战事,她都会躲得远远的,自己在那里暗暗流泪。因为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很可能受到敌人地伤害,说不定就回不来了。那时我们家,我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自成体系,用不着我来挂念。只是我那个弟弟,令我非常思念。一是他小,还在读书,需要我这个当哥哥的给点帮助;二是他自幼聪慧,勤奋读书,和我一样,在学校学习成绩特好。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他在没有时间复习的情况下参加高考,一举考上大学,使我感到骄傲,我不能不对他产生留恋。我能给他留下些什么呢?我把自己的蚊帐、一双胶鞋和通过管后勤的老乡价拨到的一个雨衣叠放到一起,又拿来稿纸和笔,恭恭敬敬地写下“遗书”二字。下边写上:“将这三样东西送给我亲爱的弟弟,1979年2月12日”。我将遗书加在这三样东西中间用绳子左一道、右一道地捆好,又在包裹外面写上收件人地址、姓名。按照规定,将物品交给留守处人员统一保管。如果我在战场上“光荣”了,这个包裹将作为烈士遗物,由当地政府民政部门转交给我的亲人。
我奉命跟随486团七连开进。这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历史的英雄连队。1974年12月28日,我从家乡河南省唐河县应征入伍,来到这个连队,在这里经过严格的教育训练,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1977年提升为干部,后来调到部队政治机关工作。连长王荣森,指导员许可元 ,副连长苏建国,副指导员赵全发等连队首长很熟悉,班排骨干也不陌生,只是又添了许多新战友。大家一路上互相鼓励,斗志昂扬。只见他们一个个紧握钢枪,神情自若,感觉他们不像是走向战场,好像是正在进行一次常规的军事演习。经过几天的长途行军,2月17日拂晓,列车在广西宁明站徐徐停下。这时,前线传来隆隆炮声,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已经打响,炮火准备开始。我们跳下火车,迅即爬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汽车,一溜烟似的朝凭祥方向驶去。根据广西前指命令,我师将从友谊关出境,直插越南重镇凉山,于友军一道歼灭固守在那里的越军。
数小时后,我们来到中越边境,我看到了边境海关门楼上方“友谊关”三个字。奇怪的是,这时部队接到命令,停止前进。我下了车,望着“友谊关”三个字,心绪难平。在越南长期的抗法和抗美斗争中,中国人民始终站在越南人民一边,在自己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节衣缩食,倾囊相助。有多少战略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丢弃家小从这里从容地走向抗美援越的战场。他们在越南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和人民并肩战斗,出生入死,很多烈士至今还长眠他乡。但是,越南当局在霸权主义思想驱使下,泯灭了中越两党、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生死情谊,背信弃义,推行敌视中国、反华排华的邪恶路线,并不断在我边境线上滋事挑衅,使我边民不得安宁。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还击,以图打击越南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那天晚上,我们在国境线我方一侧一个叫馗塘的地方宿营待命。
在馗塘待命期间,我们得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广西方向西线42军的部队攻击高平的战斗有点不顺。越军为了阻止他们的英勇进攻,炸开上游水库,将他们的进攻道路全部淹没。越军趁机组织反击,使他们吃亏不小。为加强西线方向的进攻力量,保证夺取围攻高平战斗的胜利,广西前指命令我师改变作战计划,从水口关入越作战,参加攻打复和、围攻高平的战斗。接到命令后,我们三更造饭,五更出发,19日拂晓乘汽车沿国境线我方一侧的公路朝水口关方向进发。
二月的天气,我国北方天寒地冻,万木休眠。此时的广西中越边境前线,依然是山林葱翠,绿草茵茵。路边一颗颗南方特有的木棉树,花蕾朵朵,初露芳容。如果没有战争,这里倒是绝佳的旅游休闲胜地。边境线上,我方战机空中巡逻,侦察雷达高效运转。运送部队的军车排开长龙,留下十多公里的滚滚浓烟。中午时分,我们到达距水口关大约一公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部队召开了入越作战前的最后一次会议。主任张芝祥传达上级关于入越作战的有关指示,部署战场政治工作,并明确分工每个人的战时任务。为便于机动作战,部队实施轻装,将背包等笨重物资留在国内。轻装之后我身上携带的物品是:五四式手枪一支及其子弹、雨衣一件、急救包一个,这几样东西左肩右斜;挎包一个(内装压缩干粮、茶缸等)、防毒面具一具、御寒小毯子一个,这几样东西右肩左斜。与一线连队战士相比,我身上携带的这点负荷够轻了。可是远路没轻重啊,在那浴血奋战的日子里,一天到晚总感觉双肩酸沉酸沉的,时不时总想解开让肩膀轻松轻松。就在我们机关开会的时候,42军在前方作战的部队向后方运送伤员,车辆就从我们身边经过。看着伤员身上被鲜血浸红的绷带,心想,过不了多久,我可能和他们一样,躺在这样的车上被送往后方。想到这儿,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下午两点多钟,我随部队一起跨过水口关边防检查站进入越南境内,占领阵地,开始了难忘的战斗生活。
ffice:smarttags\" />
2、智取孤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广西旅游,我们会被那绝佳的山水所吸引,为一座座奇山妙峰所展示的美丽赞叹不已。中越边境地区,尤其是和广西毗邻的越方一侧的山区,更是奇峰突兀,怪山林立。我们
夺取孤山的任务由四八六团一营完成。营里作如下部署分工:一连主攻,三连助攻,二连为预备队。作战任务下达后,一连马上组成了突击排。排长何少强立即召集全排传达任务,进行动员,并带领两个小组,利用夜暗,潜入孤山周围,对敌情、地形进行侦查。然后,召开“诸葛亮”会,发动骨干献计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孤山正面是悬崖峭壁,敌人火力重重,防守严密,不利于我军突破,如果硬攻,伤亡肯定很大。山右面及背面火力薄弱,地形较平缓。鉴于孤山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地貌特征,拟定了智取而不是强攻的作战方案。即采取正面牵制,侧面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法。决心令一部利用夜暗,以强攻方式从左侧攀登;排主力从山后侧以神速之势直捣山顶,凌晨在正面主力的配合下,山上小分队从上往下打,山下主攻部队从正面打,一举将敌打乱、打懵,夺取孤山。
二十日凌晨四时三十分,奇迹般的战斗开始了。突击排的勇士们利用夜暗荫蔽地接近山脚,沿着陡峭的山崖向上攀登。他们脚踩乱石,手抓树枝,边摸索边前进。当运动到半山腰时,一个
参与正面攻击的部队也在拂晓前进入冲击出发阵地。师工兵营为实施920爆破法爆破排雷,在头一天晚上,朝孤山方向先挖了几个有一定倾角的炸药包坑座。爆破时先点燃引爆坑座里的大炸药包,利用其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再将无数小炸药包和山石抛向孤山前沿的越军阵地前,以引爆和扫除越军阵地前埋设的地雷。
早上七点多钟,天刚放亮,攻打孤山的战斗就开始了。师工兵营实施920爆破法扫雷后,团高机连副连长黄德家率领的两挺高射机枪以强大的火力压制越军阵地。黄德家战后转业回到四川奉节司法系统工作,现在已经当了爷爷。当时,一连主力从正面发起攻击,以吸引越军注意力。三连从侧翼佯攻、配合。这时,早已埋伏在山顶的一连突击排像是神兵从天而降,对孤山守敌发起了攻击。勇士们如猛虎下山,劈头盖脑一阵痛打,越军顿时张皇失措,我军一举夺下了孤山。“光荣山”从此结束了光荣的历史。战斗结束后,只见五名守敌全部被击毙,还缴获七五炮一门,火箭筒三具,枪榴弹枪两支,两瓦电台一部,及大批弹药。战后突击排荣立集体一等功。
攻打孤山的战斗实际上是由团营组成的联合指挥所,团长陈显文、政委杨兆金坐阵指挥。陈团长战后转业到地方工作,现在已经去世;杨政委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休息在北京。
上午9时许,前面传回消息,说一连组织的偷袭得手,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是486团入越作战的第一仗。并且我方是零伤亡,可谓首战告捷,干净利落。这时,我趴在战壕里借用蒲大才副团长的望远镜向山上远眺,孤山上我们一连的勇士还在小心翼翼地搜索残敌。蒲大才副团长后来转业回到四川成都,在农行工作,现在已经退休。
ffice:smarttags\" />
3、偷渡平江
我们在师机关当干事,说实话,政治部的伙食是不错的。但是,484团首长们餐桌上的“辣子鸡”依然颇具诱惑。团政委廖双全是四川人,喜欢吃辣。炊事班那个四川籍战士炒制的“辣子鸡”辣味十足,味道鲜美。下部队到这个团,肯定能吃上“辣子鸡”。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总想到这个团转转,顺便打打牙祭。廖政委后来逐步晋升为军职干部,现休息在河南郑州。
是不是耐辣的团队特别能战斗?对这个问题,似无科学依据。但是,484团在
复和与东溪是越北两个重镇,分别位于三、四号公路与一条支线相接的交叉点上。一条平江沿复和县城自西北向东南流过。平江两岸山势陡峭,多自然岩洞,地形复杂。越军567团一个营及复和公安屯武装依托险要地形,居高临下,控制着公路和平江渡口,企图利用平江天险,阻我大军挥师北进,夺取高平。
484团在完成夺取复和县城的任务后,立即组织强攻渡口,为舟桥部队架通平江浮桥做准备。可是,平江南岸越军占据325高地,火力太猛,难以奏效。渡江——攻占江对面325高地成为控制渡口、掩护舟桥分队成功架桥的关键。负责开设渡场的团工兵排,决定借夜幕掩护,偷渡平江。
滚滚平江,
小小轻舟,每次只能渡送6人。上级命令要在天亮前将尖兵七连渡送过江,抢占对面325高地。时间就是胜利,四勇士使出了平生力气划着轻舟,在平江江面上飞快的来回倒运。他们一人划桨,一人拉钢绳,轮流交换作业。终于在天亮前把七连渡送到了对岸。接着,七连兵分三路,神不知鬼不觉地向敌人盘踞的325高地袭击。麻痹大意的越军从睡梦中惊醒,还没有来得及还击,就被我军打垮,死的死,伤的伤,败下阵来。七连一举拿下325高地主阵地。这时,附近几个山头的敌人惊恐万状,两次纠集溃逃敌兵(约一个排)从西侧向七连反扑。均被七连官兵打退,先后击毙敌人24名,俘敌2名,巩固了阵地。
当日上午十时,舟桥部队进至复和平江渡口,开始架桥作业。当门桥泛舟时,敌火力从北、西北方向对准桥头猛烈射击,。师炮群和火箭炮营立即组织炮火还击,步兵也以火力压制。敌人无法用火力阻止我架桥时,开始一个班、后来一个排的从着迷向桥头反冲击,均被我部击溃,阵地前留下二十多具越军尸体。
十一时许,越军集中火力封锁作业地段,缆绳被打断,架桥被迫中止。团迅速指挥火箭炮营向325高地对面的着迷之敌行一个连的齐射,并要求炮兵团一个营行十分钟火力急射,着迷西山的敌火力点大部被我方摧毁。舟桥部队继续架桥。十二时半,当架桥进入最后阶段时,敌残存火力点又向桥头江面射击,门桥牵引艇被打坏,作业先后中断两次,舟桥三营已有伤亡。团指挥所再次组织火力压制还击,摧毁敌残存火力点,直至下午一时多,舟桥胜利合成。
舟桥架成后,三连首先冲过舟桥,向着迷、棱班发起攻击,夺取要点,巩固阵地,掩护我师主力部队和友军源源过江。越军见我大部队过江甚为恐慌,又从纵深机动兵力,不惜一切代价与我争夺桥头阵地,并用火力封锁舟桥,阻我过江。我英勇的484团指战员连续战斗,数次击退敌人,粉碎其图谋。晚九时许,一股敌人利用夜暗,沿雨裂沟从我方阵地边缘向桥头偷袭,企图炸桥,我方发现敌人企图后,果断出击,毙敌6名,余敌逃窜。
21日凌晨两点,484团留一部负责守桥,主力从325高地出发,经卡林、靠松山攻击前进,趁夜暗直插东溪镇并控制了沿途各要点,打通了3号公路与4号公路的通道,沟通了同友军的联系。此次战斗,该团共毙敌155名,俘敌4名,其中复和县县长一名,副大队长一名。
ffice:smarttags\" />
4、打破“打不破的防线”
平时,说起162师的作风,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盛赞其作风过硬,是一支好部队。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亲身感悟,认为这支部队的传统作风可以用八个字简要概括,这就是:英勇果敢,争胜好强。
说他英勇果敢,是因为这支部队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劲头。体现在战时,就是不畏强手,敢打善拼。说他争胜好强,指的是这个师的所有团队,凡事都要争先。大到战时争主攻,小到平时训练争先进。只要有科目或项目比赛,各团都会全力以赴,不吃不喝也要想办法争取第一,拿到冠军。否则,食不甘味,寝不能席。平时集会唱歌拉歌,都要彼此较劲,看谁更胜一筹。喊队列口令“一、二、三、四”,也要比比谁的嗓门高,音量大。485团作为这个师的主力团队、标杆团队,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团平时是一个出经验最多的团队。军事训练,介绍经验;政治工作,简报频发;后勤工作,现场会不断。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南疆,就充分展示了这支部队英勇果敢,争胜好强的这一特征。团长黄秋贵,后来逐步晋升为军职干部,现离职休息在河南郑州;前段时间我去郑州到他家拜访,见他神采奕奕,满脸红光,不是头上银发闪闪,你很难想象他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人。政委李文友战后晋升为师政委,憾已辞世。
经过两个多小时地激烈拼杀,七连终于拿下了该高地。越军不甘心失败,企图重新夺回高地。十一时三十多分,他们纠集了约两个排的兵力,在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我发起反扑。团指挥所当即指挥炮群对敌进行压歼射击。七连在友邻和炮兵的配合下,歼灭了反冲击之敌。在坚守阵地的两天一夜战斗中,七连会同九连一道共计打退敌人五次反扑和十四次袭扰,打破了越军的所谓“打不破的防线”。这次战斗七连共歼敌90余名。战后,七连荣立集体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们“突击英雄连”称号。
ffice:smarttags\" />
此次战斗从
5、血战空瓦
486团的二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创建的红军连队,在部队时,大家都习惯地称之为红二连。多年来,这个连队继承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在部队训练、政治教育、后勤工作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作风,这就是:拖不垮,打不烂;保持荣誉,创造荣誉。
二连在空瓦的反伏击战发生在早上八点多钟。当时我和范保庭(二连指导员)、成刚(连长)在队部跟随队伍搜索前进。范保庭在战后转业到河南安阳中行工作。成刚去了武汉,他在地方工作中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那天我们是奉命向广渊发展进攻。连队执行穿插任务,夜里四点起床,五点钟出发,太阳一竹竿高的时候,在路边山洞发现越军一个弹药仓库。我们背对着太阳(肯定是向西走)继续前进。突然,连部通讯员对范说:“指导员,你看,前边有几个小孩!”我们顺着他指引的方向看过去,
战斗很激烈。部队长期处于和平时期,虽然有常规的、严格的军事训练,但是一直没有真枪真刀地实战。二连在场的所有官兵都没有打过仗,不用说,我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战斗,其实,大家都是第一次参加战斗。尽管是第一次,大家都表现得临危不惧,从容应对。必然是陆军,是训练有素的部队。从连长到士兵,个个英勇作战。地形对我们很不利,三面环山,两面遭到敌人的夹击。我们试图包围前出的这一座山,企图把山上的敌人吃掉。战士们运用平时训练的战术技术,运用低姿匍匐、滚动跃进的办法逼近敌人,伤员陆续出现。曲长沙(现在广东佛山)等一批重伤员陆续被抬走送往后方。卫生员肖传斌(他在后来的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战后被广州军区授予“战场救护模范”荣誉称号)熟练的运用战场救护技能,在战场上来往穿梭,为负伤的战友包扎、治疗。我当时的感觉是,只是听到枪响,也能判断个大致方向,恼火的就是不能准确地找到敌人究竟在哪儿。伤员越来越多,肖传斌说:“止血带不够用。”我把身上的止血带解下来递给他,说:“注意自己安全”,他点头对我笑了笑,马上又运动到其他人身边。后来,就连我随身携带的擦脸毛巾也被他“征用”包扎伤员了。我和肖传斌同年入伍,他是河南省驻马店遂平县人,他在连部当卫生员,我每次去二连,都会见他,彼此性格相近,玩的较好。一直到现在,每当提起他或看到他的名字,我的眼睛就会情不自禁地发湿。战后写他的英雄事迹材料,我用的好像不是笔,几乎全是眼泪。此时,他在尽一个军人的职责,他在枪林弹雨中用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生命挽救着一个又一个身负重伤的战友们的生命。
我们企图吃掉的这一座山,已经被我方严严实实地包围起来,敌人想跑是跑不掉的。但他们凭借着山洞和隐蔽的工事,运用机枪、冲锋枪、火箭筒、手雷等武器杀伤我有生力量。另外一座山上的敌人则利用迫击炮、重机枪对我实施火力压制,还派出小股部队前出支援,企图挽救已被我围困的同伙的失败命运。我趴在荆棘中,听着劈劈啪啪的像炒豆子一般的枪炮声,心里有些着急。这时,陆续有增援分队赶到。我迈脸发现身后有一个82无后坐力炮班,大概四五个人也趴在那里:“你们为什么不开炮?”“参谋,没有人指挥我们哪。”其实,我是干事。那年月,中国军队不实行军衔制,假如从军装上分辨当事人的身份和职级,只能分出干部和战士。只要是干部,不管职务高低,年龄大小,所穿军装的上衣是上边两个、下边两个共计四个兜;战士,不分老兵新兵,上衣只有两个兜。所以,从衣着上看,别人只能看出你是不是干部,无法判定你是部队机关司政后的参谋、干事或者助理员。我指了指后面的小山丫:“到那里架炮,对着山上的火力点打!”他们几个人迅速向后面山丫口运动过去。一会儿,他们中的一个人跑过来告诉我说,那个地方没法架炮。于是,我跟了过去,仔细一看,就是没法架炮。我想,得赶快把炮架起来,增强战斗力。就和他们一起手持砍刀,劈荆斩棘,爬岩攀石,寻求合适的炮阵地。
战斗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这个山上的越军被全部消灭。最后两个敌人企图逃脱,被我英勇的红二连战士用群射,将敌人的躯体打成了“马蜂窝”。这时,另一座山上的敌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啦,只能用迫击炮、重机枪向我们射击。遭遇战或者说是反伏击战第一阶段结束了。下一步的仗打不打,怎样打?营教导员陈先明(现在海南干个体)来了,在一营蹲点的团副政委李守成也来啦。两位领导决定召开战地支委会。可这时连长成刚还在
卫生员包扎处理伤口之后,换个地儿继续开会。我记得非常清楚,陈教导员用浓重的四川话对我说:“党干事,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你带着步谈机员出去,到对面山上----”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我军步兵营配属有无线通讯报话机,就像电影《打击侵略者》中英雄战士王成在战场上背着的报话机一样。这种报话机性能落后,功率很小。在平坦的地域通话尚可,遇高山阻碍,无线信号是无法传出的。由于当时我们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根本无法与团指挥所取得联系。我们这里的战场情况无法向上级报告,上级的有关作战指示无法给我们传达。要沟通与上级的联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步谈机员爬上左侧方向的高山,摆脱大山对无线信号的阻碍。此时,要爬上左侧高山,必须通过一片一百多米的开阔地。这片开阔地,在越军火力控制范围之内。我是步兵出身,训练过战时通过敌火力封锁的战术动作,当时二十多岁,体能好,可谓身轻如燕,通过这片开阔地应该问题不大。步谈机员十八九岁,中等个头,看脸蛋嫩嫩的,聪明伶俐,利利索索个小伙子,应该也没有问题。我当时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谈话间听口音只知道他是湖北籍人。2008年10月,当我打开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日记时,通过“486团老兵群”网上聊天,几经周折,才从一位战友处得知,他叫刘文睦,退役后回到家乡湖北浠水,现在已经退休。我按照战地支委会的要求,将带领刘文睦通过越军火力控制的一百多米封锁区,到对面山上沟通与团指的联系,汇报战况,请求指示。我告诉刘文睦说,我在前面,你在后面,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他点头表示明白。于是,我们俩个采取跃进加滚进的战术,顺利地通过了这片开阔地。具体做法就是突然地跃起,敌方还没有构成瞄准线,迅即又卧倒,一下子就蹿出几米远。利用仅有的四、五十公分左右的梯田塄坎做掩护,短暂休整之后,寻机再行跃进,再次卧倒。这样多次循环重复,最终通过了这片开阔地。尽管敌人不停地射击,子弹声啾啾啾地在耳边作响,遗憾的是他们的子弹不是打在前边,就是打在后边,奈何我俩不得。爬上山之后,很快就与团里联系上了。我们把二连这边的战况向团里作了汇报后,团里指示二连迅速归建,准备参加围攻高平的战斗。余敌由友军负责歼灭。
我们携带着缴获的枪支弹药,迅即到达指定的出发地点,跟随大部队向高平开进。
二、挥师高平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
6、谁先到达谁有功
北京时间
长跑,要的是运动员的体力、耐力、毅力。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场上,挑战部队指战员体力、耐力、毅力之极限的状况常常发生。所不同的是,体育比赛在和平宁静中双方友好竞争,战场上的争夺却是你死我活;奥运会比赛运动员在赛场上身轻如燕,打仗时官兵身上背负着枪炮弹药等沉重的负荷,且翻山越岭,涉水渡河。我常想,假如有一天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增加一个竞技项目——负重带敌情顾虑的翻山越岭长途奔袭,擅长此项的162师指战员们参赛,此项冠军很可能是唯他们莫属。
围攻高平的战斗是在
高平,又高又平。适宜居住,所以建设省会。它位于越南北方崇山峻岭之中,平江从西北方向奔涌而来,碰到高平之后,向北掉头,沿高平北侧顺流而下,划过一个半圆符号后,向高平东南方向朝复和县城奔涌而去。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从高平西南方向巴嘎、纳热汇流而成的献河到了高平东南方向后并未与平江相汇,很反常的由高平东南侧折向西行,沿高平南侧蜿蜒向西,再向北,在高平西北侧汇入平江。这样,高平就形成了四周环水的山区独岛。守卫高平的越军677团,摄于我军的强大威力,在我军即将歼灭他们时弃城溃逃。据侦察得知,他们逃往高平正北方向
“看山跑死马”。说的是在山区赶路,不要以为前面的山头离我们很近,其实,它离我们很远。越南北部山区,可谓山高林密,举步艰难。为了尽快地抢时间到达目的地展开对敌攻击,各个团均采取了轻装的措施。即参加奔袭的干部战士,身上除了武器弹药外的所有物品,包括水壶、挎包、干粮、夜间御寒衣物一律卸下,暂由留守人员看管。而后迅速集结出发,各团队展开了一场看谁跑得快、看谁伤亡小、看谁最先到达指定作战地域的长途奔袭竞赛!山,又高又陡;路,根本就没有。所要行进的前方全是荆棘和多年野生的蔓藤。砍刀,派上了用场。先头分队的勇士们轮番上阵,挥舞着砍刀为部队开路。后面的部队抓藤攀岩,迅速跟进。尽管轻装,有些战士负重依然达到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484团指战员翻越五座大山,渡过三条河流,夺取高平西南侧扣屯要地并将守敌全歼后,连续作战,不怕疲劳,又涉水渡河,向克马诺地区攻击前进。这个团的一营为先头分队,他们发扬钢刀连“三分钟杀开民权门”的精神,抢先攻占克马诺地域676高地东南无名高地,会同友军向溃逃之敌发起攻击。485团作为此次战斗的预备队,也于25日18时涉水抢渡献河,按时到达攻击地点。486团作为此次战斗的主攻团之一,穿插奔袭的距离最远。该团三营像一把利剑,直插高平正北方向克马诺地区最北侧的克菲要地。八连作为尖兵,在连长石义田、政治指导员蓝海的带领下,披荆开路,斩关夺隘,最先到达克马诺地区。25日和26日,他们发扬 “猛虎扑羊群”的战斗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敌群,取得了较好的战绩。当时的三排九班副班长陈质其参加了那次战斗,他在退役前特意抄写了一份八连战斗日记并保存至今。关于这次战斗,连队的日记是这样记述的:“
与友军一道合围高平的战斗从2月22日夜至
ffice:smarttags\" />
7、郭蓉蓉不朽
郭蓉蓉,女,生前系162师政治部电影队放映组组长(干部),中共党员。关于她的牺牲,格外引人关注。在战时,她的牺牲,消息迅速在全师各部队传开,指战员们在悲痛之余,增添了为死难烈士报仇雪恨的决心;三十年后的今天,在互联网络上,同样引起当年参战老兵和广大网友的高度关注,有关的跟贴量之大,点击率之高令人深思。当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死难烈士很多,大家为何对郭蓉蓉情有独钟?我想,大慨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口碑好,有人缘。其次是她死得很壮烈。再就是这个她字是个女“她”。
1979年元旦刚过,师政治部领导找郭蓉蓉谈话,告诉她已经被提升为放映组长的消息。郭蓉蓉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在党组织的培养下从一个社会青年成长为人民军队的干部,担心的是自己锻炼少,经历浅,将来能否挑起这副担子。她勤奋努力,为部队打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她不怕驻地严寒,顶风冒雪,每天到车站取送影片,并逐一登记,认真清点。她不怕疲劳,连续工作,常常是在一天之内为部队放映好几场电影,并且做到场场安全无事故。对于指导意义较强的军教片、战斗故事片,她总是抓住机会讲解内容,反复宣传。节假日,她让其他同志休息,自己坚持顶班,利用空余时间把放映宣传、对敌喊话的器材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把将来工作中需要的工具、资料整理了又整理,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遗憾。全师各团和驻地友军共十几个电影组取片送片,他都逐一安排,周到细致。她长期努力工作,任劳任怨,赢得了机关和部队指战员的一致赞誉,口碑很好。
我国陆军步兵师以下很少有女兵,团一级几乎没有女兵。中国男人多,扛枪打仗这种事有男爷们就够了,这是我军陆军师以下不配女兵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就是师团首长不喜欢要女兵。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战斗部队清一色男士,“女性饥渴症”伴随着所有的基层官兵。操场上列队集合,左前方若有妙龄女郎从此经过,指挥员口令是“向右看”,队列里的士兵总是偷偷地向左看。团卫生队要是有几个女兵,各连队闹“病号”的就特别多。为什么?为的是到卫生队看看女兵,与女兵说说话。当然,俊男靓女凑到一块,又都是青春年少,恰如干柴遇见烈火,“燃火”之事常有。部队管理,每年年终都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出现“燃火”之事,就是政治工作不过硬,也是行政管理不过关,通常按事故处理。辛辛苦苦一年,其他工作都好,唯独在这方面出了问题,落个前功尽弃,受到批评,不值得。因此,上边只要说是分给女兵,下边首长都尽量顶着不要。物以稀为贵。部队女兵少,就显得女兵特别引人注意,特别稀罕人。郭蓉蓉身为女兵,又在机关放电影,可谓师机关大院的公众人物,其知名度高,关注的人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郭蓉蓉牺牲后,师政治部给她记了三等功。她牺牲的很突然、很壮烈、很令人怀念。
郭蓉蓉烈士永垂不朽!
162师在对越还击作战中死难的烈士永垂不朽!
参加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我军烈士们永垂不朽!
三、奔袭广渊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
8、“猛虎”再扑“羊群”
作战勇猛,善于奔袭,是162师的光荣传统,也是这支部队的一大特征。在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中,现在的486团即那时的405团,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江作战,在湖南衡宝战役中与国民党军队白崇禧麾下的第七军遭遇。看过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的人可能对这样一个情节印象较深:正当敌我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参谋长刘亚楼向林彪报告,现在部队都乱了,团找不到营,连找不到排。林彪丢了一句:“这我不管,只要找到廖耀湘就行”。果然,我军的一支小分队不期与廖耀湘的指挥所遭遇…… 这,就是这支部队的战场作风和与其他部队的明显区别。这一幕场景在湖南衡宝战役中再次出现,该团在敌我双方混战中与白崇禧的第七军指挥机关相遇,英勇无畏的我方将士猛冲猛打,一举将国民党第七军军部分割包围,为整个战役的全胜立下了大功,战后被授予“猛虎扑羊群”荣誉称号。当年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场上“腰斩七军”的“猛虎扑羊群”英雄部队,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再次上演了中方猛虎扑越军广渊“羊”的生动一幕。续写了这支部队新时期对敌作战的荣誉史册。
越南广和县县城广渊,南临复和,北临重庆,东与下琅相接,西连省城高平。是当时越军固守的一个重镇。由越军567团第三营、团后勤机关和地方武装一部驻守。我军攻占复和与高平后,该敌西恃弄压,南依弄伦,企图凭借险要地形负隅顽抗,与我军周旋。
我师在完成参加围歼高平之敌任务后,即在高平地区肃清残敌,并受命随时准备协同友军攻打茶灵。
此次部队奔袭的速度是出奇的,奔袭的效果是绝妙的。486团从广渊城北向城南打,485团从广渊城南向城北打,一下子就把驻守在广渊的越军打懵了。2日上午11时多,486团攻占并控制了广渊县城。而后各团转入就地清剿残敌。至4日13时,这次战斗共歼敌567团3营、后勤机关、广和县武装部、广和县中队共595名,其中毙敌574名,俘敌21名,缴获火炮、各种枪支、四零火箭筒及其它枪弹物资颇多。
9、潘细腊孤胆机智
潘细腊他们攀登山石陡峭、荆棘丛生的五号高地十分困难。特别是在荆棘和草丛裹缠在一起的山地行进,双脚就像被套上锁链一样不听使唤,即费力气,又走不快。当他们抓住刺腾爬至距山顶十多米的地方时,被一面
潘细腊他们向山下追击,发现在一片竹丛附近有五六十个荷枪实弹的越军,判定可能是越军此次战斗的预备队。当时,潘细腊他们只有三支冲锋枪,一挺轻机枪。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但他们却并不胆怯。他们在代理排长王息坤指挥下,分别占据有利位置,向敌展开攻击,越军顿时出现慌乱。在易守难攻的天然地形条件下,越军开始尝到被动挨打的滋味。潘细腊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不断地杀伤越军,几个人越打越勇。王息坤鼓励大家说,咱们几个人来个比赛,看谁打得多,打得好,几个人纷纷响应。一会儿他报告打到一个,一会儿他说撂倒两人。被潘细腊他们用火力压制着的越军不甘心被动挨打,试图从南侧一条小路退出,被机枪手王亚腰死死拦着。战斗进行了一个半小时,不停地射击使枪管发红。潘细腊当过军械员,知道枪管射击超时会出故障。决定四支枪分两组轮换射击。越军发现潘细腊他们只有几个人,气急败坏地轮番进攻,无奈地形对进攻不利,每攻击一次,就要丢掉十几条性命。
战斗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枪声渐渐地停了下来。王息坤和潘细腊观察了二十多分钟,没发现敌方再有什么动静,就让机枪手王亚腰原地监视敌人,其余三人交替掩护向山下搜索。大约搜索行进二十多米时,遇到两名越军的攻击,机灵的潘细腊一个翻滚,躲过敌方扫射,跟在后面的王息坤、申占军早有准备,一人一枪将敌人击毙。三个人继续交替前进。当王息坤搜索到一座岩石下面时,隐蔽在石缝里的三名越军同时开枪,王息坤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激战中,隐蔽在石缝里的三名越军被击毙一名,另外两名以石缝为依托与潘细腊他们形成对峙。这时,天色将晚,潘细腊他们子弹打完,仅剩下两颗手榴弹。一个多小时前派下山去报告情况的郑泰银及时将四连三排带了上来,使潘细腊他们转危为安。后续部队在我方炮火有力支援下发起冲击,最终取得了这次反阻击战的胜利。
潘细腊战斗小组在代理排长王息坤的指挥下,与数倍与我的敌人激战四个多小时,歼敌63名,其中潘细腊一人毙敌二十多名,对粉碎敌方阻击,全歼同厄之敌起到了重大作用。战后,王息坤追记一等功,潘细腊记一等功,两人均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申占军记了一等功,王亚腰、郑泰银记了二等功。
(战斗英雄潘细腊)
潘细腊是湖北籍人士,中等身材,是个帅哥。我俩同年入伍,他现在转业在河南省安阳市政府某机关工作。战后我先后两次采访过他,其中一篇关于他探家期间为群众做好事的新闻稿件,被《解放军报》社在1979年首次开展的十条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谢谢他,沾了英雄的光啊。
ffice:smarttags\" />
10、大炮再次“上刺刀”
大炮“上刺刀”,意思是指我军的远程火炮在战场上,像步兵一样与敌近战,其实这是无奈之举。因为远程火炮距敌过近,程度不同的违反炮兵射击教程,又容易遭到敌方步兵火器的杀伤,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但大炮“上刺刀”这一招,在战场上又常常创造奇迹,历次战争我军都曾这样做,并且每次都是屡试不爽,获得成功。解放战争时我军有过先例,抗美援朝时也曾经这样做过。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根据山岳丛林地作战的特点,我军炮兵再次运用这一招,依然收到了不俗的实战效果。
师炮团是我师编制内唯一的远程火炮团,能平行射击,还能隔山远打,威力之大,射程之远,在当时也是我师震慑敌人的主要攻击力量。师炮团的作风特点是规范、科学、精准,这大慨与他们所属的兵种有关。团长钟声琴、政委王显尧都是老炮兵,对部队平时训练要求严格,逐步培养了部队严谨科学的作风,获得过很多的荣誉。钟团长后来逐步晋升为陆军某集团军军长,现年龄到位,离职休息。王政委战后到地方工作,现病休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王政委现在虽然卧床不起,但他在战场上机智抓俘虏的有趣故事,常常让我暗自好笑。
按照炮兵教程规定,八五炮射击时必须挖驻锄,汽车离开火炮位置至少
与郭登举巧妙地躲过敌人的子弹相比,八五炮营九连二班副班长王聚华就没有这么幸运。他在
由于当时又是在公路上紧急投入战斗,二炮和全连其他火炮一样都没有来得及挖驻锄,为保证射击的精准性,必须做到瞄准后眼不离境就击发。这样,王聚华和大家一样,每发射一发炮弹,就要被炮的后座撞倒一次。他的鼻子被火炮后座撞得鲜血直流,血流在军装上,滴在炮身上。后来,整个脸部被撞得青肿。他用手把鼻子和嘴巴上的血抹一把,又继续打炮,顽强的战斗。后来,连队指导员赵蜀川亲自接替他射击,他又主动当炮手,给指导员装炮弹。这时,敌人发现了九连的炮阵地位置。公路右侧无名高地上的敌人向九连的炮阵地进行疯狂的射击,九连阵地上接连落下敌人的迫机炮弹、火箭弹和机枪弹。有五门炮的身管、防盾板和大架上中弹41处。有几发炮弹落在四炮和五炮之间,五班长汪仲清和两个炮手先后负伤。王聚华面无惧色,英勇沉着,以更快的速度装填炮弹。突然,敌人的机枪扫射到王聚华所在的炮位上,同时有一发迫机炮弹在他身后爆炸。此时,王聚华正搬起一发炮弹准备装填。他的背部、腹部、肺部六处负伤,一个直径
为了及时有效地消灭威胁步兵冲击的敌方火力点,战斗中九连在步兵战友的配合下,用肩扛绳拉,把一门近两吨重的火炮拉上一百多米高、坡度在四十度以上的山头占领阵地,只用了29发炮弹就消灭了13个目标。大口径火炮近战歼敌,在山岳丛林地带反击预有准备的敌人阻击,创造了我军炮兵作战史上的奇迹,受到步兵团队战友们的美好赞誉。
11、七连载誉“七二七”
“727”,什么意思?枯燥的数字。对于人民解放军步兵第486团七连指战员来说,这个数字一点也不枯燥。他们常常以“727”为荣,话题打开,总是一个个眉飞色舞,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727”是一个编号。在军事上,常常把一些重要的又没有命名的地点、山头编上号,以利于作战指挥的方便表述。越南北部山区广渊县城东北侧广渊至重庆公路东边的一座山头,在当年162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军事部署地图上,就是这样被编为“727”高地。在这座高地上,中越双方军队有过一次交手,结果是,越方全军覆没,中方得胜而归。
那是
越军大摇大摆地走出村庄,顺着公路向广渊城进发。进至“727”高地山腿,距一排阵地大约
王荣森连长战后转业回到家乡四川在一家国营药厂工作,现在已经退休。张刚和孟宪祝现在河南省安阳市政府某部门就职;赵全发回到家乡河南南阳,在地税局工作得心应手。
ffice:smarttags\" />
12、潜伏哨立功
在越南作战的日子里,我们一天到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打仗。如何打败敌人,消灭敌人,而我们自己,如何的不被敌人所伤害。其实也就是八个字: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战场之外的情况几乎是一无所知。我们没有正常的消息来源,即听不到广播,更看不到报纸,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战场上不复存在。但是,战争有规律,战场有特点,战友们在战场上通过面对面地交谈,彼此交换信息,交流感情。比如两个老战友迎面相见,上来就是“我听说你牺牲了,怎么还活着”之类的话,对方听起来并不会介意是在咒他,反而感到很亲切,大多哈哈一笑,然后来一句“马克思还不要我呀”,随后匆匆地追上队伍,朝自己的目标方向奔去。宿营之后,或者战斗间隙,大家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也是某一支部队在那里遭到越军的伏击,牺牲了多少人等等。
白天伏击,夜晚偷袭,是当时越军对我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形式。越军利用这两种作战形式,也确实对我军伤害不小。尤其是夜晚偷袭,使我们的友军不少部队吃了大亏。这些信息,都是战场上大家相互传递的,共同关心的。当时在战场上还有一个传说,就是越军不敢偷袭162师,说是这支部队训练有素。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其实都彼此了解,这就像体育比赛竞技双方互相了解对手一样。其实,我觉得不是越军不敢偷袭我们,而是屡屡偷袭,次次失手而已。他们玩的这一套鬼把戏,他们的那些花花肠子,早就被我们的部队识破,在我们严密防守之下,他们的偷袭行为往往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原来,部队住下后,机关指挥所周围已经布置了分队保卫。除了外围布置哨兵外,通讯连在天黑前按照惯例在指挥所旁边深挖堑壕设置潜伏哨。后半夜值班哨兵是四班长曹洪亮。三四点钟的时候,外围响起一阵枪声,那是当夜偷袭我部的越军被我哨兵发现引起交火。曹洪亮坚守岗位,趴在堑壕里警惕着周围的动静。过了很长时间,一个黑影慢慢地向他哨位移动。曹洪亮告诉我们,刚开始,他还以为是一头猪,黑咕隆咚的看不清楚。仔细观察,越近越不像是一头猪。马上就爬到他跟前了,对方就在他的枪口前边,他隐约可见是一个人在朝他跟前运动,并初步判断是敌人。他突然发问:“口令!”对方没有回答,还没有等到对方反应。他扣动了冲锋枪的扳机,“哒哒哒”!一梭子子弹出去,对方立马动弹不得。清晨,我和其他战友一道来到现场,只见死掉的越军就趴在堑壕边缘昨夜新挖的土堆旁。我用力把他翻过身来,使他仰面朝天,发现他身上除携带的半自动步枪外,另有六枚手榴弹,几百发子弹。上衣内口袋装有一小包食盐,外口袋装着还没有吃完的鲜鲜嫩嫩的绿色菜叶。可以看出,越军白天躲藏在远处的深山密林中,到了夜晚,下山偷袭我们。山上没有饭吃,但不能没有食盐。夜晚下山后遇到菜地,采摘一些鲜嫩的菜叶充饥,可见他们作战生活之艰辛。他和同伙一起下山,穿越我部层层防守,已到达我指挥机关,可见他的偷袭能力极强,其英勇精神可嘉。但不知后来越南是否追认他为烈士,是否为他记功授奖。
被击毙的越军在夜间径直奔向我指挥机关,显得非常老道。这使我联想到发生在白天的一件蹊跷之事。三日中午在广渊县城吃完午饭,我在阵地上和机关的几名战友聊天,一名年龄偏老的越南妇女在我们附近晃悠。我想,越军经常利用老人、妇女、小孩的身份作掩护,要么突然地拿出武器对我袭击,造成我军意想不到的损失;要么充当侦探,将我军的阵地布防情况通报越军,帮助越军对我实施精确攻击,使我军陷于被动。不管怎么说,我怀疑这名越南妇女动机不良。为什么?很简单,我军攻陷广渊县城,上午我提着冲锋枪,一街两行挨家挨户推门进屋,家家户户空无一人。我当时也知道无人,只是想趁机考究一下越南的风土人情,了解一下越南人的家庭摆设。当时有一个奇怪的发现:所有家庭的挂历和日历,均显示
四、清剿残敌
13、以伏击对付伏击
伏击战,是发生在中越边境战争中越方军队对付中国军队的主要作战形式。他们依据崇山峻岭的茂密植被作掩护,以险要隘口和天然石洞为依托,事前埋伏兵力和武器,以逸待劳,等候我军的到来。我军机动作战,一旦遇敌伏击,战斗开始往往被动,并且首先出现伤亡。从当时作战地域的地形特征看,越军选择这种作战形式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种地形,易守难攻,常常是十个八个人,或者二三十个人,只要武器弹药充足,坚守隘口,在一定时期内挡住你一个连乃至一个营的进攻都是有可能的。
我人民解放军最擅长打游击战和伏击战,说实话,越军的这些战法和套路,还是从我军学来的。在越南漫长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中,中国人民给予他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方位无私支援。尤其是在军事上,不仅支援武器弹药,还支援军事人员。我们的军队和军事顾问,就越军的战略战术和战法,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培训,中国军队最擅长的游击战、伏击战等看家本领,当然也毫无保留的对他们传授。如今,青出于蓝要胜于蓝,徒弟向师傅叫板了。我师在前期作战中常常反伏击,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最终还是把越军置于死地。在搜剿广渊以南、复和以北地域越军时,广泛采取伏击战的方式,达到了很好的作战效果。具体做法是,在越军潜藏的山区附近,寻找合适的地点隐蔽进入,等待越军的出没,就像守在老鼠洞口的猫一样,只要老鼠出洞觅食,侯在那里的猫就会迅即跃起,一举将其捕获。
从
14、轻松抓俘虏
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我军毙敌与俘敌的比例,大致在三十比一左右。出现了战场上击毙敌人多,俘虏敌人少的“一多一少”现象。人们期待的像我国解放战争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我军整团、整师甚至整军的俘虏敌方,成千上万的敌军向我投降的欢庆场面没有出现。这不全是越军顽强和宁死不屈的缘故,实际上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首先是我军作战区域崇山峻岭,地形复杂,越军采取分散配置,据险扼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术。双方交战,往往是他先开火,我方还击;他在暗处,我在明处。待我方查明他所处位置时,他的死期也就到了。死掉的已经死掉,没有死掉的,肯定撒腿就跑。越南人身材矮小,常年生活在山区,紧急情况下奔跑的速度是上乘的,隐匿的技巧也是高超的,对此,我们自叹弗如。深山密林,植被茂盛,逃跑隐匿极其容易,要想追上去抓活的,比登天还要难。子弹肯定比人跑的速度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扣动扳机,让枪膛内的子弹说话。其次是参战官兵“红眼病”所致。没有打过仗的人对军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不好理解。前一时期曾有在地方工作的年轻同事问我,你们当过兵的人为什么对战友情谊看得那么重?我随口答她:“他们共同经历了生死,并肩挑战过人的体能极限”。在战场上,战友之间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刚才我们还在一起说说笑笑,顷刻之间他就躺下不动了,被敌人给打死了。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激愤,发火,报仇,是很自然的选择。你打我一拳,我肯定要还你一脚;你把我战友打死,我一定要让你的脑袋搬家。仗打到后来,部队都红眼了,还抓什么俘虏哇,挺麻烦的。我军有纪律,要优待俘虏,抓到他们,不仅不杀,还好吃好喝好招待。抓到他们,有伤的还要给他们治伤,治完伤还要抬着他们走,翻山越岭,死沉死沉的,一个敌方伤兵要我们好几个人为他服务。因此,大家抓俘虏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这也是当时我军抓获俘虏不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想抓俘虏也容易。对于那些送上门来的俘虏,也是来者不拒的。
五、会攻重庆
15、激战班萨斗
班萨斗是茶灵通往重庆的必经之地。班萨斗两侧,一座座陡壁石山平地拔起。班萨斗东边,
四八四团进攻班萨斗的战斗是艰难的,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尤其是夺取班萨斗大桥的战斗从早上五时开始,直打到下午三时,数次进攻均为奏效。下午一时,负责主攻的一营改变战术,即用少数兵力和密集火力正面牵制,主力从高地东南山脚迂回。在团高机连火力掩护下,一连迅速通过了距巴望河约
深夜,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我跟随部队摸黑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班萨斗大桥一时拿不下来,我们决定另辟奇径。部队沿巴望河西岸向北,寻求新的渡河点。而后,再沿着河东岸向南,回到茶重公路,向重庆进发。人困马乏的我们,到了后半夜,倦意难消。大部队行军,又是羊肠小道,后边的人紧跟着前边的人,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迷迷糊糊的,不知道什么时间就睡着了。突然醒来,发现前面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扭头向后看,一溜烟全部低着头,就像旱地的庄稼一样,焉不溜秋的。我意识到掉队啦!这还了得,在敌占区夜行军,掉队就意味着可能成为敌方俘虏。我被惊出一身冷汗。赶快叫醒后边的战友,告诉他:“向后传,别掉队!”我们赶紧向前奔跑,寻找前面的大部队。还好,他们没有走远,很快就跟上了队伍,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自己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再打瞌睡,一定不要再掉队。部队依然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不由自主的继续走着睡着,睡着走着,迷迷糊糊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掉队了。于是,赶紧向前追赶,幸好,又追上了。就这样走着睡着,睡着走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夜时间过去了,天亮啦。这时,我们又回到了茶重公路上,站在班萨斗大桥的桥头。所不同的是,昨天在桥的西头,现在是桥的东头。班萨斗大桥,全长
我和战友们似乎忘记了昨夜的瞌睡和疲劳,迅即离开班萨斗桥头,顺着李师长指引的方向,沿着茶重公路,跟随部队快速向前方奔去。但是,李师长的形象却没有从眼前离开。这是一名撒眼一看定是军人的军人。
十三日上午十时,四八四团在夺取班萨斗战斗胜利后,立即展开对残敌的清剿,并担负起茶灵至重庆的护路任务。
16、杀鸡用“牛刀”
484团取得班萨斗战斗的胜利,意味着由茶灵通向重庆的大门洞然打开。我威武之师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重庆。尽管沿途不断遇到越军的顽强阻击,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我强大的攻势。一个个关隘被突破,一道道防线被撕开,至14日上午9时30分,485团打通了越南济追到我国广西边境城镇岳屿的通路,为我军顺利安全班师回朝奠定了基础。
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场上,经常出现越军驻守一个团,我军出动两个师或者动用一个军去攻打的事。有人说,这是杀鸡用牛刀,多少有点小题大做。但凡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对这场战争有着深刻体会的人,对我军杀鸡用牛刀的战法不仅不会提出质疑,反而大加赞赏。为什么?因为,首先是我军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文革”负面影响对军队战斗力削弱不小,部队训练质量不高,武器装备原始落后,等等。而越南军队,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历经抗法、抗美两场战争之后,不仅武器装备得到更新和提升,部队战斗力强悍,不然,他们怎敢悍然宣称自己是亚洲军事强国?其次,越南北部与中国接壤的广大地域,山高林密,层峦叠嶂,到处是一人挡关、万夫莫敌的险关要隘,适宜防守,不利于进攻。仅凭此两点,已足可说明杀鸡用牛刀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杀鸡用牛刀战法的有效使用,保证了我军在战役战斗上的兵力优势,把当时越军的嚣张气焰打击殆尽。面对我军强大的攻势,越军采取分散配置,据险固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战术。钻洞,隐蔽,逃跑,成为越军与我作战的一大特征。而我军,搜剿,围堵,抓“地老鼠”,也是佳话连连。484团在班萨斗地区搜剿残敌时,二连在一无名高地发现一个上下两个洞口相通的大山洞。距洞口十几米处有钢铸的坚固铁门。经仔细观察,发现有三根电缆伸入洞内,洞口外有一具越军尸体,附近地面上血迹斑斑,还有带血的绷带。根据判断,此洞极有可能是敌军指挥部,洞内藏有数量不少的敌军。二连向洞内发起攻击。他们将
ffice:smarttags\" />
17、特种分队逞强
三十年前我军的步兵师,其直属管理的分队有高炮营、通讯营、工兵营、侦察连、指挥连、警卫连、汽车连、师医院等。这些分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又叫特种分队。在平时的部队教育训练工作中,师首长特别重视这些特种分队的训练和战斗作风的养成,有时候对他们要求的严格程度,远远高于师属建制步兵团的步兵。可以说,师属特种分队的训练教育和日常管理,不存在任何的“灯下黑”。不管是论作风,还是比技能,那都是当今我国影视明星范伟在屏幕上做广告时说的话:钢钢的!
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场上,师属特种分队算得上是拉得出,用得上,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师汽车连在战斗中先后配属给全师十八个单位执行机动作战任务,共出车1064台次,安全行驶达
师直防化连喷火排在战场上向敌人喷射出的熊熊烈焰,着实让善于钻洞的越军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吃进了苦头,领教了厉害。
通讯营无线连在战斗中担负着全师对上对下的无线电通讯任务。全连四十多名电台工作人员开设电台16部,先后联络24个对象,3807次,无明显差错,及时准确地保障了师指挥所的作战指挥。
18、祖国啊,母亲!
这天早晨五点钟我们就起床了,开始整理行装,做好出发的准备。今天,就要回国了,战争就要结束了,很快就能过上和平安宁的祥和生活了,战友们的脸上都挂着微笑。八时整,部队开始出发。虽然敌情顾虑还没有解除,越军随时会利用我们撤离的时机阻击我们,但这种担忧已经不重要了,淡化了。大家一路上谈笑风生,喜形于色,胜利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心田。
为对付越军可能对我们的追击,防止部队个别人员掉队,前一天就把辎重及其它后勤保障人员先期撤回,精锐部队负责断后。断后的部队又实施交替掩护、边打边撤的战术,使越军偷袭、追击我军的企图不能得逞。部队在撤离越南时,对越南的军事设施及其它基础设施进行了破坏,包括一些重要路段的道路、桥梁、通讯设施、重要工厂等等,被我军炸毁。战争,不仅仅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对方有可能用于军事的经济基础,依然在打击之列。不光我们这样做,世界各国依然,人类历史依然。我们教训他,就是要让他知道,与中国人民为敌,向他的兄弟开枪,恶果子是不好吃的。
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中越边界72号界碑。从那里,我们将走出越南,回到祖国。越是临近边界,来来往往的广西边民越多,进入越南的,都是闲着手,空着担;和我们一起走出越南的,都是满载而归。有的牵头牛,有的赶头猪,大娘大婶子们,肩膀上背着一包包的各种各样的物什。两只手也不闲着,不是提只鸡,就是掂着鸭。虽然累得满头大汗,脸上都是笑嘻嘻的。是的,过了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这个店了。到了明天,他们再想进入越南,能行吗?当我们跨过国界、经边防检查站踏上中国国土时,我抬手观看戴在左手腕上的瑞士英纳格夜光手表,时针指向中午十二时十八分。
“祖国啊,母亲”。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没有出国作战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他的真正含义的。祖国,我们回来了;我们从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越南战场回来了。我们回到了莺歌燕舞、山清水秀、欢声雷动的祖国。在岳圩公社,我们受到了广西人民的热烈欢迎,不!是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在路旁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英雄们凯旋归来!”阵阵欢呼声告诉我,在越南境内辗转作战的日子过去了,二十六个日日夜夜啊,每日每夜都伴随着生生死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晚上打颤颤。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粮。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只是枪炮不长眼,说不定哪会儿就飞到你的身边,生与死的转换往往就在莫名其妙的一瞬间。现在,我们回国了,安全了,再也没有人向我射击了,没有敌人火力点的威胁了。母亲是温暖的,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自己的孩子,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体谅着自己的孩子,她怎么可能向自己的孩子开枪呢?当我经过凯旋门的时候,当我第一眼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的时候,积蓄在眼眶内的泪水喷涌而出,视线顿时模糊……
自从我们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一股温馨、温暖、祥和的气息迎面扑来。亲爱的祖国,他就像母亲,张开双臂,欢迎自己的孩子凯旋归来!我们的队伍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后来我们乘汽车开进,一路军车,烟尘滚滚。在我们的车队经过的地方,村庄,学校,公社,田间,欢迎的人们挥动着三角红旗不停的呼喊。他们或者欢呼口号,或者夹道欢迎,或者敲锣打鼓,或者扭动秧歌。在欢迎人群中,有公社社员,有地方干部,有幼儿孩童,还有七旬老翁。尤其是那些不顾汽车扬起的飞尘追随汽车并不停的挥手致意的人们,那些正在田间劳动立即放下劳动工具向我们招手的农民,那些满脸稚气站在路边用童音高呼“亲人解放军”的时候,我和我的战友们在心灵深处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祖国,我敬爱的母亲;人民,我亲爱的兄弟。我们,是一个民族——中华民族;我们,是一家人——中华大家庭。我们共同的利益一致,我们追求的目标相同。正是这些,把我们这些原本并不相识的人凝聚在一起,在五星红旗指引下,生生不息地奋斗,迎接着一个又一个黎明!
当我们住下来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像雪片似地从四面八方飞来。尤其是年轻学生的书信,热情洋溢,感人至深。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打开当年战时随身携带的战场日记,当时原原本本抄录保存的几封来信,读后仍令我鼻子发酸。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英雄的边防军叔叔们:
你们好!
当我从报纸上看到、广播里听到你们反击越寇(请现在的越南兄弟们不要怪罪,当时大家都是这样称呼---作者注)的英勇事迹时,是多么的兴奋和高兴啊!你们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被迫还击越寇的侵略。还击中,你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轻伤不下火线,像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英雄们一样,对革命赤胆忠心。为了取得胜利,宁可自己牺牲,也要炸毁敌人的火力点;为了给部队开辟通路,自己舍身踏地雷。你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胜利,你们不愧是祖国最可爱的人,你们这种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啊,鲜红的红领巾,的确是用革命先烈和英雄战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课堂里,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多么的光荣和幸福啊!我们要懂得胸前红领巾的分量、价值和责任,一定要珍惜红领巾的光荣称号。
叔叔们,请你们放心,我们现在在祖国的学校里安安稳稳地学习。我们一定以你们为榜样,发扬‘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的精神,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我们的决心,也是我们红领巾的共同誓言。
亲爱的边防军叔叔们,接到这封信后,请回信,信中讲讲你们英勇杀越寇的动人事迹。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我们跃上骏马,奔向光辉灿烂的二000年。
湖北省枣阳县城关镇师城小学四年级
田小维
此致
敬礼
一九七九年三月”
我在日记里还原原本本地、一字不漏地抄录有济南市经九路小学五年级三班李永明同学
六、战评总结
19、一纸荣誉重千斤
我们在广西大新县全茗公社卫生院度过一夜之后,到达扶绥县已经是17日的中午。战评总结工作开始之前,部队先清洁卫生,洗衣洗澡。要知道,我们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26个日日夜夜里,几乎天天行军打仗,爬大山,攀陡壁,淌溪流。晚上摸,白天打,天空当被,大地当床,哪有时间洗衣洗澡哇!现在静下心来相互看看,一个个灰头土脸,脏兮兮的。有的帽缘被子弹穿个窟窿,有的军装被荆棘挂成条条,有的随身携带的水壶被打破,有的腰间弹夹上还残存着战场上敌人射来的子弹头。我上身穿的灰色的确良内衣,因为近一个月未洗,白灰泥与的确良布凝固在一起,在水里一泡,白灰泥就像墙皮一样整片整片地向下脱落。好在平安回国了,胜利了,洗着这脏兮兮的衣服,内心依然是万分高兴。
部队战评工作主要是研究、整理、上报战时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材料,确定荣誉,表彰先进。对战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战例,司政后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头总结和整理。对于战斗中存在的不足和过失,也一并清理归纳,再战时引以为戒。
盘点二十六天的对越作战,我师奉命辗转机动作战总行程四百多公里,战斗纵深
广州军区对我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评价是:162师打得不错,叫打就打,叫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叫走就走,任务怎么变化,都坚决执行命令。大胆实施包围迂回,穿插分割,敢打歼灭战,在攻打广渊作战中,从两翼包抄,先围后打,歼敌五百多人。
武汉军区对我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评价是:我区几个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仗打得是好的,打了个大胜仗,为人民立了新功,为军区部队增添了新的荣誉。战后许世友司令员、向仲华政委认为我们的几个部队打得不错,特别提到162师,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我们战略预备队,就应该大大发扬这种战斗作风。
54军对我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评价是:我军是总部的战略预备队,是广西方向的战役预备队。在战斗过程中,军师领导在部署任务、进行动员时,都要强调树立全局观念和坚决执行命令的重要性。特别是162师,在任务急,变化多,机动频繁的情况下,叫走就走,叫打就打,叫撤就撤,而且走得快,打得好。
网友“天下鸟人”对战时有关情况了解较多,他在谈到当年162师对越作战时说:由于125师在复和打得很不好,惹得许司令大发雷霆,一面下死命令让125师师长带375团打下复和县城,同时命令162师19日从水口出境接替125师复和地区进攻战斗任务。162师当时扮演了消防队的角色,从
上级表扬,立功受奖——荣誉,说白了,它就是一张纸。然而,就是为了这一张纸,我所在的部队,我的战友们,不吃不喝,拼死拼活。他们把这一张纸看得很重,很沉!荣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在某项工作或领域内能力达到极限,标志着一个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业绩到了顶峰。对于军人,对于军队,荣誉就意味着平时训练比武是尖子,战场上勇往直前、所向无敌!老一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和历史荣誉,我们理所应当的要继承和发扬;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前辈们没法做到的,后辈们努力开掘,更要创造新的辉煌!由此,部队的战斗力就像汪洋大海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战友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的就是保持前辈们留下的历史荣誉,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辉煌。
为保持部队荣誉,我师部队每年新兵一到,都会进行光荣传统教育,让新战士们一入伍,就感受到英雄团队的历史光辉,打下将来战场上英勇战斗、续写新的荣誉史篇的基础。平时教育训练的激励机制,也是以荣誉作为轴心。你是否能挑战极限,拿到第一,将与你入党、提干、晋升等紧紧相连。褒扬先进,优胜劣汰,形成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政治氛围,促使部队新战士荣誉观的快速确立。在这种争胜好强的氛围中,你的懒惰、懦弱、胆怯无任何立足之地,当英雄身不由己,后进者无法容身。身处这样的团队,你不想当先进,很难!因此,人们会发现,过去不求上进的孩子,当兵没几天,变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朝气蓬勃,人见人爱,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钱,这个过去计划经济年代讳莫如深的字眼,已经变得很亲切,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主题。讲求荣誉,谈论奉献,别人不说,我们自己也感到有点不合时宜。你打下几个山头,能挣几个钱?你当年出生入死,立功受奖,现在又能怎样,谁还记得你?客观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没有挣钱,也没有几个人能记得起。我们不追求别人记得起,只追求自己问心无愧;不会在意这种傻行为的可笑,依然欣赏这种傻劲的难得。我为我军有这样的部队感到骄傲,我更为自己曾经在这样的部队服过役感到自豪!
战评总结和庆功授奖工作因中央慰问团的到来进入高潮。那时候,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们都说,我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20、愿中越边境木棉花常开
广西的春天,与我国北方不同。三、四月间,满山遍野的木棉花高挂枝头,生机盎然的香蕉园硕果累累;稻田里秧苗青青,山坡上菜花飘香。多么美丽的南疆春早啊,不经意间,我们在扶绥县休整战评已经月余。
我们分别回到各自的营区,打开背包,整理物什,像战前一样,开始了正常的教育训练和各项工作。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战友们关于战争的话题并没有结束。那一幕幕浴血奋战的场景,那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战友们的心头萦绕。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交战的双方都造成了伤害。我们是幸运者,我们回来了,我们还活着,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可是,我们的许多战友,他们回不来了,他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安全,牺牲了。他们留在了广西,他们年轻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墓碑,从此将长眠于祖国的南疆!我们将如何向他们年迈的父母交代,我们又怎样面对他们的妻子儿女?想到此,大家都心情沉重,禁不住热泪盈眶!
处理伤残烈士的善后事宜,一直是部队政治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战时伤残烈士的善后事宜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只是那时国力不强,伤残烈士的优抚待遇标准很低,此事后来在社会上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长足发展,国力强盛。当年参战伤残烈士的优抚待遇标准不断上调,补贴着这些参战老兵在生活上实现温饱。在铜味渐浓的当今社会里,我的战友们对当年参战伤残烈士的关注和感情一如既往。大家相互之间彼此搀扶,迎接挑战,共度难关。残疾战友生活困难,老兵网上就会有人发帖,寻求募捐,你三百,我一千,有能力的老兵们纷纷慷慨解囊,伸手相助。烈士亲属遍布大江南北,很多距广西数千里之遥,扫墓不易;广西、广东的战友们就主动代劳,每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礼拜每一位烈士,转达亲人和战友们的思念之情。现在广西区工商局就职的刘才生等很多参战老兵,长年累月义务接待、陪同来自全国的老战友到烈士墓地敬挽英灵。广东佛山籍老战士陈质其回地方后干个体,不管自己生意多忙,每年清明节,都要约上当年的战友,或三五成群,或十多人一起,自驾车奔赴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为当年在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战友们献花、上香。
我们从越南撤军之后,越南当局恼羞成怒。在不断派出军队继续越境对我边防偷袭、破坏之外,又在中越边境线上老山、者阴山等几座山头上与我军较劲。你来我往,相互过招。无奈,1985年我师奉命组建侦察大队再次奔赴中越边境与友军其他侦察大队一道执行渗透作战任务。这些侦察兵是部队的精英,擒拿格斗,样样精通,他们身怀绝技,个个都是多面手。他们采取捞一把就回的策略,小分队出境,在越军严密布防的战区进出自如,纵横驰骋,闹得越南草木皆兵,防不胜防。就这样,中越边境的这场战争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前后持续了十年。1989年,由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再加上越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迫,越南当局已经认识到与中国交恶的严重后果,决定改弦易张,主动向我方示好。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一贯倡导睦邻友好,和平共处。越南示好,中国向善。从此,两国握手言好,逐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两国休兵的同时,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同时展开。这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十年,社会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力日渐强盛;越南开始向中国学习,革新开放,发展经济,迈出社会经济建设的新步伐。
战后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从广西的水口关再次入越,重走当年对越作战的历程,看看现在这些地方是个什么模样,看看越南的男人是否还是喜欢头戴绿色的帽盔?从部队退役之后的1998年和2001年春节,我曾分别两次利用假期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越南,游览越南的名胜下龙湾水上桂林和首都河内。遗憾的是水口关没有开放,只能从东兴出关,进入越南。我这次入越和79年入越有着明显的不同。79年入越,是作战,我全副武装,手里提着枪,面对的是越南人仇恨的目光和越军喷着火舌的枪口;这次入越,轻松旅游,手里拿的是照相机,腰包里揣的是人民币,面对的是越南人热情欢迎的笑脸和散发着芳香的鲜花。旅游大巴在越南并不宽阔的公路上行驶,车外青山绿水,车内春意盎然。越方导游是个女的,长相还算不错,中国普通话说的很流畅。我主动向她搭讪:“79年中越之间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战争,你们现在怎么看?”她几乎不假思索,出口成章:“兄弟之间会闹别扭,夫妻之间会呕气,甚至打架,事情过后,兄弟还是兄弟,夫妻还是夫妻。”我顿感吃惊,半天没有说话。没有想到,越南人对这场战争竟然是这样的看得开。紧接着,她大讲中越两党两国人民的同志加兄弟的友好情谊,并在车厢里和大家一起领唱反映两国友好感情的歌曲——“胡志明---毛泽东!”
旅游大巴在公路上快速行驶,车内欢快的歌声透过车窗飞出车外,飘向远处的田野和村庄。我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窗外:又是木棉花开放的季节,不同的是,战争的阴霾早已云开雾散。
祝愿中越边境这木棉花常开,只是那战争的阴云,永远不要再来。
本回忆录的整理和撰写,得到了许多当年参战老战友的热情帮助,在此致谢。祝各位老战友阖家幸福,健康长寿。愿孩子们生活顺心,顶天立地。
谢谢阅读。
(原博地址:user1/dangzhongxuan/index.html )
我们的许多战友,他们回不来了,他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安全,牺牲了。他们留在了广西,他们年轻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墓碑,从此将长眠于祖国的南疆!我们将如何向他们年迈的父母交代,我们又怎样面对他们的妻子儿女?想到此,大家都心情沉重,禁不住热泪盈眶!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英雄致敬!
好人一个:
很精彩的文章,渴望看到回忆129师甚至386团参战文章,也希望朋友们帮我寻找,谢谢
129师的光荣传统,还是请129师的老兵侯振汉来说说。遇机会我将你的想法告诉他。谢谢战友的关注和赞扬。
54军162师486团炮营.高机连.侦察兵.后为连队最后一任通信员.王海红向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参战老兵致敬
作为85年高机连新兵.很想了解高机连的战斗日志.望黄老兵转载多谢了.
另外想了解QQ群的情况,很想加入.
我的连长段正良.副指导员李毅.侦察班班长郭敬民
我的QQ号542561384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