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子本是发在《靖西烈士陵园旧照》的,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被屏蔽了。但我觉得实在是有必要把好帖子与大家分享,请教版主后,只好另起一个主题,再发。很无奈的办法。fficeffice" />
接靖西烈士陵园旧照21页——
老连长召集,在五一前去看望战友英雄陈全钢的父母亲。其实,这也是战友们的想法。今年的春节前连长去看望烈士的父母时,老指导员的腿疼得无法走路,所以没有去成。今年指导员和连长一直在商量着,找合适的时间。
五一前终于成行了,看望了陈全钢的家人。所有去的战友们都很高兴,陈全钢的家人也很高兴,我回到广州后,陈全钢大妹的女儿给我信息,说爷爷奶奶高兴和激动了好几天,战友们没有忘记他们,大家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看望他们,他们真的高兴啊。
其实,真正是战友们的心里高兴,看到烈士的家人过得还好,烈士的父母身体还好,战友们的心得到了安宁。
离开陈全钢的家,在车上。老指导员算了一下,当年他们五连伤亡人数占80%;四连占90以上,第一战役,四连连长和三位排长全部牺牲。368团二营三位连长,牺牲了两位,幸存的一位还身负重伤。
一车人半天默默无语。
在桂林分别之后,我搭上当年五连5班长的车回广州。
5班长姓神,我还真的第一次听到这个姓。他人和姓一样,的确是神!总有用不完的精神。整个行程给大家录像、拍照,讲笑话,逗乐,作怪样子,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招呼大家,斟茶倒水,帮助连长、指导员提东西。关心、照顾我,但也时常作弄我,让我常常找连长“告状”:“好好的管管你们连的5班长吧”。
返程的时候,从广西到广州,一路上都是他一个人开车,为了让大家好好的休息。老指导员坐在副驾驶位上,我和四连的小麦坐在后座。四个战后余生的老兵,两个残废军人(老指导员的颈动脉附近现在还留有弹片;小麦的左手麻木、功能明显减退)。在指导员的(右侧)指挥下,5班长打头冲锋,把汽车音箱的音量开到最大,一路粤语、国语、情歌、革命歌曲交替高歌,从广西唱进广东。快乐了一路。
5班长总说,跟牺牲的战友们比起来,他很知足,很幸福,会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命和生活。
这位5班长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他在当年也是英勇顽强的战士,荣立二等功。也有很多的故事。我把他写在QQ空间的回忆文章挂上,让大家认识一下:
我们的战友,368团2营5连的5班---神班长:
(如果因为处理过的文章看不清楚,可直接上神班长的QQ空间:~五班长~ 104104342 那里没有设屏蔽,看得很痛快!
往 事
(一)
序
“八一”建军节作为曾经在军营里摸爬滚打的复退转业军人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曾经在军营里渡过了我青春的岁月,军营里昔日的生活,昔日的风采,昔日的往事,尤其三十年前亲身经历那场自卫反击战使我更加难忘。适逢“八一”之际,在此我叙述我在军营时期的点滴“往事”。
今年2月是自卫反击战三十周年,2月初我接到战友的电话,说战时我连的连长牵头组织我连参战的战友自费前往当时作战出发地—广西靖西县活动,活动为期两天,ffice:smarttags" />
(二)
重 逢
阔别三十年的战友今天重逢了。晚饭战友们喝着老白干、稻花香沉浸在重逢后的喜悦,餐中热烈讨论着三十年来各自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侃侃而谈当年的参战往事。虽然我这几天连续驾车行驶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身体有点倦意本想早点休息,但饭后各自回到房间后仍然兴致高涨,重新又聚在一起畅所未完直至凌晨。
(三)
思 念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没有牺牲的战友联系都基本中断了,从没说上一句话,更没见上一面,各自在地方忙着参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今天我们重逢一起十分高兴,可是有些战友仍未能见上一面。邓仁禄战前我的排长,1969年入伍,江西新建黄乐花溪霞人,在总攻时不慎从山上掉下来扭伤腰部被送往医院治疗。邓排长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少见的作风正派的领导,我十分敬佩他的为人……陈聪四班副,1977年入伍,广东海康北和金竹人,曾经是一个班的战友。在
(四)
拜 祭
连通讯员陈全钢,1978年入伍,广西灵州下泉人,在与四班副陈聪执行前往主攻排阵地通讯任务时与敌遭遇打散后一人与敌周旋,灵活机动歼敌十二人,被中央军委授予“独胆英雄”光荣称号,在
连通讯员方炎权,1978年入伍,广东惠来县惠城梅北人,在
火-箭-筒手贺文生,1978年入伍,湖南常宁河州泉江人,在
二班长许宇胜,1976年入伍,海南岛万宁北坡南海人,个子高大,二班副刘国成,1978年入伍,湖南常宁新力火田人,个子不高,他们都在
三班副曾凡稳,1976年入伍,湖南新宁金丰曾家桥人,在
他们同样都是我亲密的战友,在和平的岁月我们在一个连队训练、生活。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他们和我永别了。所有往事历历在目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中越边境自卫反战的战斗永远不能从我人生中抹去,它将伴随着我的一生。
待续(共二十回)
[此帖子已被 鹿桥依梦 在 2010-5-10 11:39:3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鹿桥依梦 在 2010-5-12 10:46:27 编辑过]
[quote user=\"蕉山\"]楼主有邓仁禄的电话吗(1969年入伍,江西新建乐化溪霞人)?邓仁禄是否担任过机要参谋?QQ:822199056
焦山:你可知道邓仁禄是哪个部队的?我虽然不认识他,但是愿意帮助你寻找他。我知道,你一定是有须要寻找他的原因。
回复焦山:
邓仁禄是368团5连三排长,现在江西景德镇。你如果需要他的电话,请上5班长的QQ或者老卫的QQ。在靖西烈士陵园旧照的帖子里有他们的Q号。
老战友们相互确认后,你就会知道邓排长的情况。我这儿不便详细告知。
悄悄地告诉你:其实我也不清楚......需要询问5连长或指导员后才知道呢
[此帖子已被 鹿桥依梦 在 2010-5-10 21:58:12 编辑过]
fficeffice\" />
(五)
重 游
上午拜祭活动完毕吃过午饭后约13时,我们从靖西县城驱车7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了当年我们战斗过的龙邦关口。过去是叫关口现在称口岸。口岸的境貌与三十年前相比完全变了样,真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我们在国界碑上观望、对比沉思、拍照留念。然后又到了我连曾在此地作战过的十二道门阵地。此阵地是清朝时期建立的,从山顶到山底贯通,一共有十二道门互通,便于防守难以进攻。如今的十二道门阵地变化也颇大,伪装隐蔽更科学。我们在这阵地上观看金鸡岭阵地,拇指山阵地,八达岭阵地,815高地,831高地,945高地,战友们也回想起三十年前战斗的景况,侃侃而谈当时的战斗情景。
(六)
探 望
ffice:smarttags\" />
到村后村民早就准备好了汤圆给我们吃,寓意着我们军民三十年后又团圆了,之后又拿出三色糯米饭给我们吃。三色糯米饭在藏族里是迎接客人的一种最高礼节,军民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边吃边忆往事。三十年前村里才八、九岁的小孩现在已是中青年人了,他们还认得我们还叫得出名字,还简述当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谈现今,聊开放,说改革,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晚饭摆了三十多桌,我们二十多位战友每人跟一桌都不够人分到每一桌。饭桌上军民高兴举碗畅饮。作为当年军人的我们没想到三十年后还能活着与像亲人般的村民共聚一堂共进晚餐,作为村民来说也没有想到当年的军人而今都“解甲归田”了,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从千里的远方来看望他们。这就是一种情:一种军民之情,一种生死之情,一种难忘之情!
晚上8点多我们一行二十多位战友在连长和指导员的提议下自愿地向城良村捐款近两万元人民币作为修建村篮球场的费用。晚上快9点了我们也该启程回酒店休息了,村民也要休息次日还要工作,我们挥手告辞,村民也自发地站在路两旁向我们的车队挥手告别,我们的车队在黑夜中缓缓启动徐徐离开,我们缓缓向村民挥手致谢,场面感人难舍难分,二十多分钟过去了我们的人我们的车仍在原地不动,村民仍然不愿意我们离开。啊,难啊!不见面时难,见面分别时也难……昔日共和国卫士忘不了老百姓的一片深情,忘不了这片国土为国捐躯的战友,忘不了昔日的军民情意。
(七)
战 友 情
在1979年2月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我连120多人参战,受伤70多人,牺牲19人,牺牲的战友在边境长眠了三十年,他们用年青的生命换来了祖国今天的美好河山,他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了他们的一切,生活在今天物资丰富的人们有多少人还记得英灵的往事呢?
虽然事隔三十年但这场战斗的经历仿佛是昨天发生似的。现在我们的战友在一起闲聊时话题总围绕着战斗时的内容。我们的战友情因战而更牢更深刻。谈起战时谈到关键和实际的人与事时,虽然我们都是七尺男儿,但总忍不住两眼泪水自然夺眶而出。往事,虽然是往事,但这不是一般的往事,这是与青春和生命,与祖国和人民有联系的往事。我们谈这个往事并不是向党向祖国要待遇,实际上我们有不少参战的战友早已下岗,我们参战的人员现今待遇对与否让时间回答吧。我们谈往事,一是战事的往事不可能从我们的人生中抹去,二是人民共和国的今天离不开我们老一代革命前辈的前仆后继,也离不开在和平年代为保卫祖国将青春付诸于战事的实际行动及贡献的战友们。这些事和人在当今中国人口中的比例有多少呢?
(八)
总 攻 前 夕
战场上我毫不动移地坚决执行命令,带着百分之五十刚入伍的,百分之五十入伍一年以上的全班战友,开始执行我人生第一次单独执行和指挥的真木仓实弓单的战斗任务。在曲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聆听着时猛时弱的木仓声,通过开阔地到达目的地山丫口的山脚。山脚到山丫口这个潜伏防御的阵地还有几百米的没有“路”的上山路程。在不了解地形敌情的情况下,这山坡路每前进一步都有生命危险。在军人“天职”的激励下,我猫着腰一是为了摸清楚每前进一步的位置范围有否地-雷、陷-阱,二是减少我这个班的前进目标以免被敌人发现,带着全班战友艰难地在危险地带中爬行前往阵地—山丫口。到了山丫口这个阵地后我发现这个地形四围都是高山,前方是一个圆盘地形状还长满了灌丛木,有利于敌人借助灌丛木的隐蔽进攻我班潜伏防御的阵地。
山丫口这个阵地是以石头为主的石泥混合体的山,工事无从挖起,只能利用自然的地形地物,用能搬得动的石块在自然的地形地物上修筑工事,这样对于防御工事的加固又多了一层困难,有些地形地物也不便于隐蔽作战。根据这种情况,我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自然的地形地物布置兵力,开始进入执行山丫口潜伏防御任务。
(九)
总 攻
理论上是这样说,但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简单,在我军火包火攻击敌阵地时,敌人就隐蔽在工事里,我军炮火虽然猛烈但有些工事在死角位,我军火包火打不到。虽然敌人在我火包火的攻击下死了不少但也有些没死,在我军冲-锋时他们就起来抵抗。此时的战斗最激烈,战斗是面对面的,木仓声四起且不停,木仓声的密集状况就如广州以前春节时可以放鞭火包的声音一样的声景,不同的是前者是我们战友用生命保卫祖国,激烈战斗的声音场景,后者是祖国人民欢庆传统节目的欢乐声音场景,前者是英勇、悲壮的,后者是欢快、祥和的。在今天欢快幸福的日子里,不能忘记我们今天安稳幸福的生活是由我们千千万万的战友用青春用生命日以继夜为祖国为人民站岗放哨保卫祖国和平的结果。
(十)
战 斗
我开第一木仓的时候由于紧张,在使用常用表尺时没有按照常用表尺的要求来瞄准,这样根本打不着目标。此时我从紧张到不紧张了,装上班长才有的曳-光-弹,重新盯上表尺,再次举木仓向敌人地堡口开木仓。子弓单就从地堡口中央上方飞过,这样我也测量到敌阵地与我阵地距离的大概数据。我的再次木仓响敌人向我更猛烈地扫-射。由于曳-光-弹起的作用,我军的高射机木仓从我阵地后方猛烈开火。高射机木仓也是用曳-光-弓单,子弓单靠着山峰边飞过去,木仓法很准子弓单像火龙般的“钻”进入敌地堡口里。由于我军火力够猛烈把敌人压住了,敌人不敢再向我阵地开木仓了,更不敢下山进攻我们。不过这一打也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傍晚将过去了黑夜即将来临!战斗虽然停了,但不意味着敌人不再来进攻。根据当时的战况,天下着雨刮着风及地形地物有利于敌人进攻我阵地,我想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战斗的间隔我们加固工事,挖战壕掩体,修固自然地形地物的工事。
在这以石头为主的泥石混合的山上挖工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铁锹和镐子挖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只好用双手十指来挖,时间过去了、十个指头出血了,但进展不明显也不如人意,更难成为掩体和战壕。针对这种情况,只好多利用地形地物,如自然山洞、石篷、坑洼等修筑工事,扩大防筑范围。但此缺点不像战壕一样连在一起,作战起来能灵活穿梭于战壕与掩体内减少伤亡,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十指出血钻心疼,这就是战争其中的一种滋味,这就是战争的体现和艰苦。当天晚上风很大啸啸叫还下着毛毛小雨,我阵地的前方洼地的灌丛树木林随风摆动,时而发出沙沙风声,时而发出轰轰的回转风声,时而发出雨水的滴滴声。这种天气地形是有利于进攻不利于防御的。尽管如此我镇定的布置兵力,查看阵地,派好哨位,其他战友抓紧时间休息,以便再战。副班长也许因感冒显出比较疲惫,我让他先睡觉休息。他睡时发出的呼噜声音较大,我也心疼想让他多睡一会,但在这种情况下发出任何声音就等于给敌人发出所在位置的信号,我不能因小失大只好把他叫醒,以免引敌杀身失守阵地,如果那样真是军人的最大耻辱。这晚上我一直没合眼,也许是班长这个岗位职责、也许是我这个班独守阵地的光荣责任,也许我作为一个军人不能让我有一丝的马虎失职。这个晚上我不但没合眼,而且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可以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形容。在那野外空旷的山上,在那细细小雨风声萧萧的春天时节,在那杂草丛生的环境里,要准确判断敌人进攻的线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天晚上硝烟已吹,木仓声已灭,战场恢复了平日夜深深静悄悄的状态,只有风声雨声没有了木仓火包声。夜,就这样过去了,天,就这样亮了,黎明的曙光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敌人也没有趁风雨黑夜及有利的地形攻打我们。
(十一)fficeffice\" />
撤 退
连续几天、无论白天或晚上,整个战场都在静静中度过,但是我班还是保持高度警戒的状态。虽然夜间还是静的出奇,但我班在执行任务中绝没有半点的麻痹大意,否则不但我班全班覆末,而且整个团都会受到重创,我知道我班任务的轻重也知道我的责任的重大。在这个阵地上,在这个静静的的战场上,在这没吃没喝的日子里,我班坚守了五天五夜。22日班副向我提出到连阵地去看看,我考虑了片刻同意他的请求,并叫上机木仓手范润生拿我的冲锋木仓一同前往,轻机木仓留下来我用。他们刚到了我班阵地的山脚时木仓响了,顿时我紧张了,他俩如遇敌不幸了,那我班就损失了重要的战斗力。他俩约一个小时回来班阵地了,班副告诉我连阵地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只有些散落的装备和罐头,连阵地对面山头阵地有很多人,他说想过去,我说不能去,因为当时整个战况我们一点都不清楚。班副回来时候还带了几罐红烧肉罐头,打开罐头里面全结油块了,吃几口也就够了。班副接着说:“班长,晚上我们撤退了吧”!我说晚上不能撤,要撤最好在傍晚天没有黑之前撤找到团里的战友,因为我们没有口令。在战斗中口令在短时间内更换,试想没有口令又在夜间,就算撤回到自己祖国领土里也难免被误打,这样真是生死难料。同时我也在考虑和分析当时的情况,在战场上没有命令擅自撤退是违反军规的。此时我在考虑分析我团整个大部队是前进了呢?还是撤退了呢?如果全团进攻前进了,民兵连及部队的后勤连队必须跟着上,而且这些队伍必须穿梭于边境口岸和团作战的阵地间,但没有这种迹象,如果团整个大部队撤退了,为什么不通知我班呢?这样的状况使我左右为难,但我的分析结论偏重于团整个大部队已经撤退。为了全班十位战友的性命,我违背心愿地违反军规,冒着牺牲我一个人性命的危险下达了全班撤退的命令。为了预防在撤退的路上与敌遭遇,我命令全班战友只带武器多带弓单药其他装备不带。我一个人就背了五百多发子弓单和八个手榴弓单。傍晚我班就撤退了。走走跑跑约一个小时山路,我班从下山通过开阔地,再上山再翻过一座很高很大的山就是我们祖国的领土了。在上山行走小山路时体力已损耗了很厉害,呼吸也很短促,只好坐在山上的小路上休息片刻,那时真有点跑不动,那时全班战友已有几天几夜没吃没喝没睡了,能有这个体魄和精力带着那么重的装备跑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算不简单的了。刚坐下来休息,我就观察到正前方隔了座山上的阵地有一挺重机木仓已对向我们,那是敌人的阵地,那时我们正处在没有任何有利地形地物来掩护更没有掩体隐蔽,全暴露在杂草的山坡上。我想完了,我也不能告诉班里的战友,以免新兵心里紧张更引起敌人的关注。在无奈的情况下我们继续上山奔向祖国的方向。奇怪的是敌人没有开木仓。我分析敌人以为我们是他们的人,化装成我军来中国境内侦察。翻山后我班战友全在安全的地理位置上,翻上这座山头上有一门六.0小火包,但没火包弓单,要么我就向刚才重机木仓的阵地开火包了,没法我们只好继续下山找连队。路上有个边民浇菜用的蓄水池我们就打水来喝,喝完后继续上路。途中有座草棚有两个民兵在做剩饭粥,我和几位战友也喝了半碗充充饥补充下体能。此时团里来了两位参谋,我就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情况并要了口令。随后就带着全班战友向龙邦口岸边防连的方向前进。走了不远就到了三营的指挥所,麦贤庆营长和一位副团长询问清楚我班的情况后,即通过步谈机向团指挥所报告。此时刚好有个炊事兵送饭过来,由他带领我班找我连队。在毛毛小雨的田埂路上我班全体战友快步前进。由于泥土路被雨水打湿了路面很滑,我滑了一跤,木仓机把我右手掌背打破了一大块皮,皮也脱了血也出来了但不深,伤口面积约ffice:smarttags\" />
(十二)
立 功
第二天我连撤出十二道门阵地,在那荒山野岭的山沟里,营教导员来到我连的位置,对我班在单独执行全团左后方山丫口的潜伏防御任务,和与团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能出色完成战斗任务,和全班战斗员无一伤亡归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评价和充分的肯定,阐述了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当时给予我班全班荣立三等功,我个人荣立三等功。《解放军报》记者正想采访我班时,陈全钢战友刚从前沿阵地回来,记者就先去采访他了,我班因奉命前往十二道门阵地前沿的阵地执行防御任务,时间不允许久留,我率领全班战友又开始执行新的战斗任务,所以我班的事迹就没有从文字上报道了。
(十三)
幸 运
我们沿着十二道门的绕山公路下山前往途中,突然敌人一发火包弓单落在我班的右侧靠山那边的路上,我班全体战友本能地卧倒,卟一声弓单头着地了但没爆-炸是臭弓单。这是开战以来我班全体战友第二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场面。当我班快到阵地时,敌人的火包火又猛烈的攻打此阵地,直径约
现在话说回
(十四)
进 攻
晚上我班和七班长(他当时是代排长)一起趁黑在悬崖上徒手攀登山岩,前往主攻排的前沿阵地,一是了解情况,二是看看是否要增援,路上虽然没有遭到敌人袭击,但是不论在开阔地隐蔽前进或在爬行前进中都要随时防敌袭击,在这伸手不见五指,敌情地形不明的前提下作战,人是要克服多大的心理障碍?才能迎敌作战完成任务。由于不清楚主攻排的具体位置,而且地形也很复杂,加上伸手不见五指等情况,影响了我们的行动,只好返回连阵地,在中远线火力支援主攻排的战斗。回到连阵地后我把我班的战友安排在连阵地的后一防线,我就在连与班之间自然石篷的掩体里。七班长叫我到连阵地的小山路石头旁的位置隐蔽待命,我没有去依然在原位置。那个位置就是前一天被敌人火包火打着的连指挥所位置,果然在中午时分敌人的火包火像下雨般连续十多分钟攻击那个位置一线,我隐蔽的位置也受到火包火的攻击。不过我的位置是一个反斜面的石头山体,火包火只能在石头山上爆-炸炸不着我。此时真是又惊又险又精彩,死神第四次与我擦肩而过。火包火过后不久阵地上突然传来一个兵大喊敌人上来的声音,我和七班长同一线不同位置的掩体里冲上山头,进入连里的防御阵地,刚冲上山头敌人火力向我俩开火。我俩全暴露在敌人火力的范围内,耳朵清楚的听到子弓单从身边呼呼声飞过,我的头自然而然的反复伸缩,我很快清醒过来,这样的伸缩只是一种本能的自然反应,根本对避让子弓单毫无作用。子弓单的飞行初度是每秒钟
(十五)
深 入
在往后的战斗中尤其
未完 待续 (共二十回)
[此帖子已被 鹿桥依梦 在 2010-5-11 16:23:31 编辑过]
368团二营5连5班神班长的回忆录--《往事》,将全部移到靖西烈士陵园旧照主题里继续上帖。
造成阅读不方便,请战友、朋友们多多原谅!
鹿桥依梦大姐,能给这个楼一楼换个更好的名字吗?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朋友容易看到。
最近好象突然查得很严,不止是血站,许多同类网站都遇到类似问题。
感谢斑马朋友的关注!
我是觉得神班长的回忆录写的真好。他说伴着眼泪写了几天,写出来很不容易。所以我想贴上来,让更多的朋友看见。
我也很想给他的回忆另外起个主题,但是我实在是不懂如何操作,也不知道该用什么主题名字好,请朋友们能给于帮助和建议。
我将非常感谢!
依梦姐,你登录后,在你的一楼进行编辑,修改标题栏,建议改成类似《神班长的记忆——往事》这样的标题,
并欢迎所有曾经的老班长们,都能发发自己的记忆文章。打仗的和没打过仗的都可以,只要是军人的往事,包括战火纷
飞的年代、沸腾的军营生活、火热的训练轶事、艰辛与快乐的回忆等等……
(十六)fficeffice\" />
搜 洞
在一次阵地防御战中,我排守那个阵地发现有一个天然山洞,在不清楚洞里情况下我们先用重机木仓向洞里开火,之后我提着冲锋木仓第一个冲进去,边靠着洞边边冲边开火,其他战友看到我这么一冲也跟着冲进来。在冲进洞里时重机木仓开火所产生的硝烟散布全洞,再加上我们边冲边打也产生不少硝烟影响了我们的视线,能见度很低也够呛人,战场就是如此环境。我边进边打的同时告诉战友们注意敌倒打火力点。指定一位战友观察压制敌倒打火力点,进洞后里面环境不很复杂,但中途只有一个仅能一个人钻过去的小洞口,其他没有地方过了。这又出现新的情况,过了小洞那面的敌情怎样一无所知,此时我们只好用火力开路和侦察,之后再派一位战友钻过去了解情况,战友过去后没发现任何敌人,只是一个大的洞而且也是靠山洞的出口。攻打搜索山洞没有发现活的、死的敌人,但洞里面有刚煮的东西还热的,也说明了我们在进攻山洞时,敌人才从山洞另一个洞口撤走。这一仗虽然没有与敌人交上火,说惊险也算不上,但在不知情况的状况下攻打山洞也算惊险的,只有打完没遇上敌对抗才知道过程是惊险的,结果是有惊无险的,尽管如此,我也从中有了山洞作战的初步经验及山洞作战的战略战术思维,也提高了我们在和平年代军人的作战能力。
(十七)
警 界
还有一次平淡的惊险经历。ffice:smarttags\" />
(十八)
回 国
(十九)
如 今
回顾三十年前的战斗真是谈何容易啊,心情激动,心情楚楚,心情悲哀,眼泪黯然。三十年了,此时我没有更多的感叹,也没有更动人心弦的诗句,只有回忆,回忆往事,回忆三十年前的那场战斗。回忆起来真是令人感叹再感叹,此刻的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阵地上,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经过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我们如今活着的,就算三十年前是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如今也快五十的中年老人了,更多的也超五十了。人生有几个三十年,更难有第二个五十年。我们活着的战友更多的人虽然手中没权没势,腰包又不富有,更有些已在四十来岁下岗。不过我们曾经过,曾经为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为保卫人民的安定生活,为祖国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建设环境,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及生命;曾经在自力更生年代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曾经为改革开放勇挑重任—为祖国搞活经济勇于下岗,过着清淡平常的生活。虽然物资条件不如意,但曾经参战的精神力量支持着我们每一个曾经战斗过的军人而今下了岗的我们;曾经在杀机四伏困难重重的硝烟战场上没把我们至于死地,在和平年代铁饭碗打破后下了岗的困难更阻挡不了曾经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我们。战场上我们是为祖国而战,为人民而战,下岗后我们是为自己的温饱而在勤劳工作。虽然我们是如此地艰辛,但我们知道我们能活到今天,比起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友们幸运多了,我们现在虽然不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但是最幸福的人,因为还活着,还能为祖国的建设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二十)
结 束 语
当大家看“往事”的故事时,心情也许是平静如水的,也许是在看一场战斗故事片或电视剧似的,也许没有什么值得大家深念和怀念的,也没有更多的触动的感觉的。但作为执笔人的我是含着泪水一笔一笔地,一丝一丝地,片言只语地逐一回忆。“往事”所述的情景只有经历过这样场面的人,只有曾经参加过真正意义上战斗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才会领略到人生幸福的真正涵义。
真木仓实弓单
连自己的母语都没有权力讲了,作为国民不可悲吗?
不再:真木仓实弓单
一句古诗,道出了一段凄凉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事情。
一个曾经进出供应不断的武器仓库,在几场白骨如山的战争结束若干年后,不再有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一个偌大的木头仓库,变得是荒草丛生,鼠蛇成窝。
看守老仓库的老兵在寂寞中用《日记》排解心中的困惑,他在《日记》中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首长诗,其
中就有一句是:“真木仓,实弓单;饿鼠蛇,绕梁翻;忆往昔,战夷番;威风凛,箭出关;……凄凄冷,泪已干。”
就是形容一个好端端的军用仓库,如今只剩下孤单的一把弯弓,可怜地斜靠在木栋边,没有人再去握它,更没有
了往日的那种威猛和能耐,回忆往事,多少悲壮,多少荣耀,都化作了可怜的泪水,而如今凄凉的我,泪水早已
经流干。
“不再”啊!你可真是了不起啊!没想到古人没有流传下来的诗句,竟然被你挖掘了出来,真是令我佩服之至!
祝贺你找到战友。代向邓排长问好!祝你们健康、平安!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