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iceffice" />
79之战的重头戏是打高平。
高平是越南的一个省,地处越北正面,与中国广西接壤。省会高平市,北距广西靖西县ffice:smarttags" />
高平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貌,除高平、复和、东溪、七溪附近有部分土山外,大部分是石灰岩山,海拔多为
守卫高平的是越军作战师346师,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188炮兵团,还有地方军567团、852团、5个县独立营和几个公安屯,总兵力约4万余人。越军判断中国军队会以坦克部队打穿插,进攻重点是有公路直通的高平北面的朔江、茶灵方向和东面的复和方向。
朔江方向,有166号公路从广西平孟经朔江直达高平。346师将主力“新潮团”246团放在朔江东南的坂洋地区,扼守公路,851团1个营放在让涌、墩张一线,188炮兵团一部放在高平与朔江之间的河安地区,346师师部设于河安附近的南俊乡那怀地区。
茶灵方向,有公路从广西龙邦直通高平,距离只有30多公里。因此346师将号称“决战决胜团”的677团放在茶灵,188炮兵团的另一部放在茶灵以南的光头,851团主力放在光头以南的那嘎,形成纵深阵地。
复和、东溪方向,有4号公路从东溪直达高平,向南可到谅山,向东北行
另外,越军将567团另一部放在茶灵以东的重庆地区,将地方军852团放在高平以西的班庄地区,特工营放在高平,还有通农县独立营、原平县独立大队等地方武装助战。
高平越军如此布防,正中许世友的下怀。越军将主要防御力量放在了高平以北和以东地区,许世友就摆开声东击西的阵势,以41军122师从广西平孟方向攻击朔江;41军123师368团从靖西方向进攻茶灵;42军125师从广西水口关方向进攻复和。三处都是正面强攻,大造声势。在越军忙着应付的时候,许世友突然拿出牛刀,以41军121师、123师(欠368团)加强军坦克团和军区部分水陆坦克,绕过346师防御正面,从西北面念井突破,向高平以西的班庄、扣屯方向实施穿插;以42军124师、126师配属大量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搭载步兵从东南面布局关突破,走牛车小路穿插东溪,打通高平以南的4号公路,与41军主力南北对进直捣高平,然后再由西向东卷击茶灵、广渊、重庆的各处越军。这就是高平战役大穿插,大迂回,打歼灭战的着力所在。
从整个战场形势上看,高平地区北面和东面都被中国国境线包围,形成突出部,所以才有南北对进的作战方案出台。但高平地区的地形又实在是复杂,山谷深幽,河流纵横,兼有茂密的丛林草木,道路稀少,多是山间小径,进出困难,大部队难以展开。中国军队搞大迂回就要避开主要道路,从山间小路进行奇兵穿插。这就遇到了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道路难行,坦克和车辆通过困难,一旦被阻,也就失去了战役的突然性;其次是步兵在如此地形上行进难以携带重火力,如果和车辆梯队被分隔,攻击力度必然大打折扣;三是在崎岖小道上穿插行进,步兵只能成纵队跟进,遇到战斗难以展开,甚至可能被动挨打;四是中国军队的软肋后勤问题。轻装穿插携带粮弹有限,万一后勤中断,短时间又无法解决战斗,部队就有弹尽粮绝的危险。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战前对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够充分,有乐观情绪,还要求3-5天解决战斗,实战中就要头痛了。
再来看北面朔江方向。
朔江是越南河广县县城,位于高平西北约
朔江以东沿峡谷锁住公路的波原、墩张、坂洋等处都是战略要地,和朔江一起形成了纵深防御体系。墩张、坂洋以北面对的是广西孟麻,沿途主要是山地,地势北高南低,山体由中国向越南境内延伸。从波原到马利,从墩张到百布,墩张到让涌,有3条简易公路通向边境附近。孟麻一带边境线两侧有
从整个朔江一带地形上看,朔江以北的平孟方向有主要公路通行,适合中国军队的机械化部队正面进攻,因此越军沿公路布置了重兵。346师246团将3个步兵营分别放在长白山、朔江和坂洋方向,混合炮兵营的3个连放在波原、坂洋、那瓦方向,在平孟方向的边境线上放了地方军河广独立1营,246团团部设于坂洋。沿公路遍布岩洞、涵洞、隘口、峡口,有蜂窝分布的暗堡与各种火力点,隐藏在荆棘里的战壕坑道则纵横相连,形成了兵力火力密集的纵深防线。朔江侧后的让涌、墩张、坂涯地域,山地纵横难行,只放了851团1个营,孟麻一带边境线上放了河广独立2营,防御力量较为薄弱。
进攻朔江的是广州军区41军122师(师长于新义,政委张登芳),配属军区炮兵第27团和军坦克团第3营。122师是当年东野4纵的老部队,不过已经26年没有打过仗,光是生产就搞了18年,只有少数师、团级干部有实战经验,部队平时训练严重不足。这次临阵磨枪上了战场,又独立负责一个方向的战斗,确实面临了颇为艰巨的考验。
经过对朔江地形和越军布防的分析,122师确定了战役决心:正面公路适合坦克进攻,但越军扼险防守,势必是硬碰硬的恶战,杀敌一千要自损八百。北部山地虽然难行,但越军防卫力量薄弱,可以抢修急造军路,在此地杀出奇兵。
122师决定兵分三路:
右路是365团1营、2营配属军坦克团第8连,从平孟出击,沿166号公路直闯峡谷,做正面钳制性进攻。
中路是364团配属365团第3营、军坦克团第3营(欠8连),从孟麻正面突破,歼灭那良诺、胡志明展览馆地区之敌,然后插向墩张、坂洋,再逆袭朔江,是主攻方向。
左路是366团,从孟麻东侧突破,经让涌向坂洋地区穿插,配合中路军歼灭坂洋越军,同时沿166号公路向东扫荡那瓦、坂涯、魁家之敌,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阻断高平方向的援敌。
这是一个高平战役的小型翻版,正面进攻,侧翼迂回,打通公路,南北对进攻克朔江,然后再向沿公路向安乐、河安、高平方向发展进攻。从整个作战方案上看,攻击节奏比较稳健,属于自身先立于不败之地。不过广州军区前指要求的是大穿插,大迂回的歼灭战,时间是重要因素,解决战斗的速度要快,要确保尽早打通从平孟通向朔江的各条公路,协助兄弟部队会攻高平。这样一来,右路军正面进攻的兵力和火力明显不足,碰到的防线还坚固,困难很大。而中路军和左路军走的是山地,坦克和车辆跟进要现修军路,主要靠步兵穿插,要攻击坂洋、朔江等坚固地域,还要沿公路扫清障碍,作战强度先不说,时间上能不能来得及,是个疑问了。
有图吗?
知道高平和朔江都打得艰苦,但资料和视角有限一直分开看这两个战场。希望沈展现一个宏大场面把几个小战场揉到一起。
凡是只有一条通道可用的战役都命悬一线风险很大。中国北方地域宽广难出现只有单一通道的局面,许只在北方作过战没有经历过,新的考验。不过越军当地实力弱小,即使掐断了生命线,被孤立的中国军队矛头虽然会遇到兵粮弹困境,如果自己稳住不乱,越军倒也吃不掉。
[一条牛车小路沿途有6座桥梁,其中5座是坦克不能通行的木桥]这个事先可以充分侦察好解决,可以事先偷拍5座桥的地形照片回来,让工兵在相似地形上练习架桥,战时携带预构件去一座座熟门熟路搭建,没干?活埋坦克的方法是走投无路之举也代价太大了。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1-5-12 1:02:16 编辑过]
能有张简图也好啊。我一直感觉高平一战值得商讨,越军根本就是正规化的游击队,遇到被包围就埋了重武器钻山沟,很难重创他们。
-----------------------
发一张42军方向的,供参考。图中**2S是为第三阶段进入的162师,其它都应看的出来的。
凡是只有一条通道可用的战役都命悬一线风险很大。中国北方地域宽广难出现只有单一通道的局面,许只在北方作过战没有经历过,新的考验。不过越军当地实力弱小,即使掐断了生命线,被孤立的中国军队矛头虽然会遇到兵粮弹困境,如果自己稳住不乱,越军倒也吃不掉。
--------------------
42军进攻正面上,通往高平共4条路。布局至高平最近,67公里。选布局有他们的考虑(略)。
布局至东溪,除376团搭乘坦克担负主要突击,另有378团从小路助攻东溪,其并在坦克到达东溪后不久,而376团步兵还未进入东溪前,先于376团进占东溪。
[一条牛车小路沿途有6座桥梁,其中5座是坦克不能通行的木桥]这个事先可以充分侦察好解决,可以事先偷拍5座桥的地形照片回来,让工兵在相似地形上练习架桥,战时携带预构件去一座座熟门熟路搭建,没干?活埋坦克的方法是走投无路之举也代价太大了。
---------------------
这个问题在实际战斗中都已解决,43军坦克团特务连副指导员吴本改同志,率保障队十余人四上四下坦克(也是唯一始终跟随坦克的一支步兵分队),修复坦克不能通过或被坦克压坏后续坦克难以通过的桥梁两座,以及以石、木垫淤路等,保障了坦克按时攻入东溪,荣立一等功。
工兵如何保障东溪道路畅通,以往都写得不充分。途中5座坦克不能通行的桥是如何克服的,是坦克下河开过去还是工兵架起坦克桥,不明。以十个人不用工程机械在敌人火力下快速架起一座坦克桥,好象有点太难以置信。我比较倾向于17日上午坦克部队基本是以自己的越野能力克服了地形障碍。
【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情况下,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工兵排为主组成了运动保障队,并携带了炸药、麻袋、车辙车板和部分工程器材、工具,分乘4辆装甲输送车,随尖兵连跟进,同时各坦克分队还自带朿柴和自救木,这些措施在战斗中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足之处是,工程与技术保障力量较弱,加之专业技术不够熟练,很不适应山岳丛林地坦克部队穿插作战的要求】。工兵部队是乘坐4辆装甲车行动的,而第一突击编队里没有装甲车,所以他们该在第二梯队里,帮不上第一梯队。从战后总结看对工兵的保障能力是不大满意的。
许和尚把攻高平主攻方向订在东溪这一路实在有点冒险,越军一旦炸塌弄梅隧道我军坦克大炮都过不去,只能让步兵携82迫以下轻武器翻山去打高平了,力度不够很难完成任务,粮弹物资也很难翻山支援,这一路就成了死路。出乎意料的是越军有24小时防御时间竟然没有爆破隧道?!如果越军炸隧道的话,老许就得跟炸水库一样又得手忙脚乱指挥千军万马乱哄哄调头了。炸水库算一个意外的话,没炸隧道算第二个意外了。
我觉得攻下靠松山这个Y字形三岔口后如果不是全军都往东溪-隧道这个方向跑,而是兵分两路一路主力去攻隧道另一路沿公路去与125师共同夹击复和县城,复和战局会好得多,而且掌握了第二条通往高平的公路。弄梅隧道若夺下来那更好就执行攻高平A计划,如果隧道被炸那就B计划主力改走复和公路去高平。看许的部署是在隧道方向全力孤注一掷,对复和是个生产师的佯攻根本就不在乎,实在太过冒险了。分出一个团的兵力去夹攻复合就能获得第二条通高平公路让战役安全系数加倍,本小利大,许手头上不至于连一个团都不富裕。
越军为何没有炸塌隧道,或者至少把隧道入口前的Z字形山路炸断一截让坦克开不上来,单独爬上来的中国步兵跟轻重机枪较量那就要血染山坡了。对弄梅隧道的防御不解,简直就是越南版的泸定桥。
高平一战双方都有让我看得心惊肉跳之处,最终拿破仑的总结起了作用:胜利属于犯错较少的那一方。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1-5-14 13:13:44 编辑过]
有图好多了,对南面的情况能有所了解。谢谢xsjaqbl。期待沈晨曦继续。
许世友最早的重点突破方向不在东溪,而是沿水口——复和——广渊——高平的3号公路实施突破。
--------------------------------------------
我觉得这个计划优于后来的计划。
整个高平作战的经过证明:这条3号公路是我军的生命线!大炮可随步兵推进,及粮食弹药的前送,伤员烈士的后送,主要靠的是这条公路。最近看到20军58师牺牲烈士的墓地,居然在龙州的下冻——58师是在高平东北的重庆作战吧,到国内最近的公路应是走靖西,那坡,但实际上那里已靠近云南,交通极不方便,而从水口到崇左火车站只要几个小时。
125师是较弱的一个生产师,居然也拿下了复和县城,后来投入162师,也很快打通到靠松山。
许司令在高平作战的失误之一,就是对3号公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战复和投入的兵力太弱,后来又不肯马上投入162师——162师好像是19号下午才从水口出境。
工兵如何保障东溪道路畅通,以往都写得不充分。途中5座坦克不能通行的桥是如何克服的,是坦克下河开过去还是工兵架起坦克桥,不明。以十个人不用工程机械在敌人火力下快速架起一座坦克桥,好象有点太难以置信。我比较倾向于17日上午坦克部队基本是以自己的越野能力克服了地形障碍
-------------------
43军坦克团战例中提到过保障队,但寥寥数语带过,不详细。
吴本改的事迹则主要写他和运动保障队的情况,涉及坦克如何战斗、开进不详细。
吴的事迹,前后把它缩写大概是这样的:他们保障队本也是乘坐装甲车,但因翻车故障无法随车前行——徒步追赶前出已远的坦克——尖刀排坦克在班徒遇圆木、巨石受阻——吴此时已奔跑2华里,虽爬上了后面坦克,但因中间敌火力阻隔,无法到达班徒山口——吴带队迂回,穿过800米左右敌火力封锁线——抵达尖刀排坦克处,排除障碍——通过靠松山后,按上级指令,很快修好一座坦克不能通过的木桥——到达东溪附近后,又返回修刚修好又被压坏的桥——因难以修复,放弃修桥,改用取坦克自救木,在水中排淤作业等,保证了被堵几十辆坦克通过——下午4时,按上级命令,由东溪返回修复另一座被坦克压坏的木桥——下午6时,桥修好。
42军选布局为突破口,其战前指导思想简单概括就是:选择敌侧后防御的薄弱部位,利用最短的路径,出敌不意,尽快夺取高平。
如果战况进展乐观,126师应在夺取东溪后,转为军的预备队,而后由42军本军第一师及本军坦克团为主力,一路长驱,以最快的速度,力争于17日傍晚抵达高平城下。问题是124师从布局出发后,同样一路磨难,刀锋砍多了也就不快了。所以,126师夺取东溪后,所属各部正转入防御构筑工事时,军指又命令他们向高平开进,一时部队难以收拢,但只能服从大局,由师指带一个团先走,其余两个团边收拢、边开进。
124师17日傍晚只抵弄梅隧道,隧道并不长,二十米左右,十八日凌晨夺取。124师的进展,也促成了42军加大兵力决心的形成。126师的再次投入,也说明42军宁可不留预备队,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高平。当然从全局而言,后续部队还是会有的,二梯队参战的也很快就来了。
xsjaqbl:43军坦克团战例中提到过保障队,但寥寥数语带过,不详细。
吴本改的事迹则主要写他和运动保障队的情况,涉及坦克如何战斗、开进不详细。
关于吴本改只有返回修桥的描述,没有他前出修桥的描述。这就产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吴是先坐尖刀排坦克到了东溪再返回修桥,还是吴一路修桥让尖刀排坦克到了东溪?
关于坦克尖刀排没有坦克停下等待桥梁修通再往前冲的描述,所以我觉得那五座不能通行的桥是被坦克下河涉渡克服。坦克能否涉渡过河大概制订作战计划时已有侦察报告给予肯定。不然工兵修桥当靶子,坦克停在路上当靶子,还五座,这种既迟缓又暴露的推进计划不敢想象。在全路已打通敌有组织抵抗已基本消灭的情况下这么做,那还敢想。
1978年时,中国500多万人民解放军共分11个大军区驻扎,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昆明军区。其中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乌鲁木齐军区肩负在整个北方防卫苏军的任务;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保卫华东、华南,防范美日和台湾;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戍守西南应对印度和越南;济南军区拱卫渤海湾;武汉军区则位居中原,作为预备队策应四方。从防卫地域上说,广西归广州军区管辖,云南归昆明军区管辖,自然这两个军区的部队成为此次对越作战的主力。中央军委考虑到两个军区共5个野战军,难以形成对当面越军的绝对优势兵力,需要加强力量。而成都军区和武汉军区离云南和广西较近,战备任务又相对不重,因而要抽出几个军分加别加强到广西方向和云南方向。相比较之下,东线广西方向对面有高平、谅山、太原等越南省会城市,越南首都河内离中越边境也只有140多公里,防守这片地域的越南第一军区所辖部队也较多。因此,广西方向是对越作战的主要方向。西线云南方向则离越南的腹心地域较远,当面防守的越南第二军区所辖部队也相对较少,是对越作战的次要方向。
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
坐镇云南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本来是王必成,和许世友同为湖北麻城老乡,又一起当了赤卫队员,进了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的时候王必成去了新四军,成了粟裕的爱将,带出了号称华野三只虎之一的6纵,就是2004年被裁掉的北京军区第24集团军。解放战争中王必成的华野6纵和国民党王牌整编74师两战涟水,打出了血仇。后来在孟良崮战役中王必成带6纵奇袭垛庄,断了74师的后路,又一直打上孟良崮,终于报了一箭之仇。据说74师师长张灵甫也是被6纵击毙的,这事一直没有扯清楚,到现在成了悬案。1955年王必成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60年的时候王必成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当了许世友的副手。结果在“文革”中因为揭发批判的事情造成误会,许王二人结下了恩怨,王必成才被迫到了昆明军区。这次中央军委确定昆明军区负责云南方向的对越作战任务,王必成早早就开始了准备,付出了很大心血。不想风云突变,
说句题外话,许世友的个人气度还是较为偏狭的。在延安上红大的时候许要拖枪出走,是日后官拜上将的红四方面军将领王建安向上级报告的。许世友就对王建安一直恨恨不已,后来闹到济南战役的时候还要毛泽东出面协调。当年负责审问许世友的也是红四方面军出来的傅钟上将,过后许世友还满怀怨怒,据说甚至扬言想“一脚踢死”傅钟。1958年在所谓批判“军事教条主义”的运动中,军委训练总监部的老红军蔡铁根大校为刘伯承、肖克仗义执言了几句,即被开除党籍军籍发配到地方。“文革”中又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而杀害,成为建国以来被冤杀的我军军衔最高的将领,这件事上当时的江苏省委和南京军区最高领导人许世友是负有重要责任的。即使到了1980年代,许世友依然怒气未消,也不管王必成当面向他解释了几次,还是在中顾委会议上多次重提南京军区的“文革”往事,数落王必成,弄得大家都很不愉快,以至许的铁杆老部下聂凤智中将不得不出来给了老领导几句。当然,话说回来,瑕不掩瑜,许世友的一生还是一员战将,英勇杀敌,忠心耿耿,为共和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得志也是赫赫有名的战将,17岁的时候就跟着朱德和陈毅上了井冈山,一直在林彪指挥的红1军团中战斗成长。长征中抢渡乌江和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就是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抗战中杨得志去了冀鲁豫,跟着刘伯承和邓小平转战多年。解放战争期间战斗在华北地区,指挥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后来还去朝鲜作战两年,在彭德怀和陈赓回国后接任了志愿军司令员。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解放军上将军衔。先后担任过济南军区司令员和武汉军区司令员。邓小平对杨得志非常信任,79之战后杨就接了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成为军队中支持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另外杨曾在1967年和1976年两次入越考察军事形势,对越军的战术和守备情况较为了解,邓小平将其点将也是深有考虑的。
相比较之下,许世友作战勇猛,敢字当头,打起仗来不怕伤亡,有一股狠劲。而杨得志而更注重算计,解放战争中的清风店战役就很能显示杨的风格。说来也巧,广州军区所属的41军、42军、55军3个军都是当年林彪四野的部队,战斗风格骁勇。而昆明军区的主力14军和加强的成都军区13军都是当年二野四兵团陈赓的部队,陈赓打仗以算得精不吃亏著称,13军和14军的作风也深得老首长的真传。许世友和杨得志统率的部队战斗风格正和主官相合,也预示了日后东西两线战场的迥异进程。
ffice:smarttags\" />
fficeffice\" />
右路军负责扫清朔江正面公路至长白山、马利沿线之敌,编成了2个攻击集群:以365团1营(欠第2连)配属坦克8连,从平孟沿公路向朔江进攻;以2营从平孟以东的弄平岭地区出击,进攻马利,再向南打,迂回长白山及其侧后的735高地、和睦地区,最后与1营在公路会合,共同进攻朔江;以1营2连为团预备队。
365团1营以3连为前锋,在坦克8连的62式轻型坦克支援下,沿平孟至朔江公路发起进攻。越军在沿线的吞豆、一号榕树山、二号榕树山、那杀、郭儒、大黑石山等处都设置了防线,利用岩洞、隐蔽部躲避中国军队炮火,然后等攻击部队接近时再突然开火。3连开始进展还挺快,步坦配合冲过了吞豆地区。7时30分左右,在接近一号榕树山时,突遭榕树山顶和东面、东北面的越军三面火力猛射,立时就伤亡20余人,被压制在公路两侧。3连连续组织进攻,均无法突破一号榕树山越军防线。
365团2营兵分两路,以4连从弄平岭出击,攻向长白山;以5连、6连在弄平岭以北的朗吉向长白山以东的马利方向进行迂回穿插。也是非常不顺,攻击才发起一个多小时,4连在长白山东北侧被越军火力压住,几次强攻都没能突破,连攻中弹牺牲,指导员组织部队继续攻击,于当日黄昏夺占长白山东北侧山腿,与越军形成对峙。5连、6连则在迂回至马利村东南侧时,突遭西面和南面的越军暗伏火力点袭击。5连、6连所处位置较低,部队难以展开,越军居高临下,火力凶猛。战至下午,5连、6连攻势受挫。
这样,打了将近一天,右路军各部都被越军火力压制住不能前进。多年的生产部队,突然遇到残酷的战斗,这时开始犯晕了。前线部队比较慌乱,向365团团指的汇报就有些说不清楚。而团指对自己部队的具体位置也不清楚,只知道各部被越军分割压制,情况危险。365团团指连续向师指请示,可否把部队全部撤回国境内。师指命令365团将部队适当收拢,占据有利地形,巩固阵地,待机再战。而365团团指既没搞清楚前线情况,又没得到师指同意,就于当晚把部队全部撤回国境线内。因为没能实行有力组织,部分部队撤得慌乱,遭到不应有的伤亡,连带士气也受到了影响。右路军这一天算是白打了。
中路军是主攻部队,从孟麻正面突破,沿那良诺至胡志明展览馆一线发动进攻,打开道路,再向墩张、坂洋地区穿插。以365团第3营为第一攻击梯队,364团3营、2营、1营为二、三、四梯队随后发展进攻。工兵则抢修胡志明展览馆以北的中越108号界碑至百布,107号界碑至让涌的急造军路,军坦克团第3营的7连、9连待命从此杀出。
这一线正面有越军3处主要防御地带。西侧是那良诺4个高地、650高地、坂红,形成南北纵深,由河广独立2营1个连越军守卫;中间是473高地,掩护胡志明展览馆—坂黄—墩张公路的西翼;东侧是左姆、488高地,掩护胡志明展览馆—坂黄—墩张公路的东翼。拔掉这3处,坂黄以北就已无险可守,中国坦克部队就可越过大山直上公路向墩张穿插。
365团3营即兵分三路,以8连攻击那良诺4个高地,7连攻击473高地,9连攻向488高地。8连上阵未久就出岔子了。前期炮火准备的时候没有扫清这一带的前沿障碍物,8连运动到铁丝网前才组织爆破,结果把自己炸伤5人。连队急忙向两边散开,慌乱中踩上地雷,死伤19人,而通路仍未打开。连长带十几个战士改向左侧的1号高地发动进攻,在接近前沿时又踩上地雷,伤亡连长等8人。100多人的连队这一下就打掉了四分之一多,又没了连长指挥,攻势垮掉了。
7连和9连打得比较好。7连攻击473高地和其东北侧的无名高地,沿路都是丛林陡坡,部队运动十分艰难。7连遂以一部迂回到473高地的西南侧,在师炮兵火力支援下,于下午13时攻占了这2个高地。9连穿插路线比较远,沿路山高谷深,5小时和营指无线电联系不上。9连战斗决心不变,积极发展攻击,翻越488高地北侧的无名高地,连续卷击,在师炮群支援下相继攻克488高地、左姆、胡志明展览馆南山,歼敌70余人,胜利完成预定任务。
365团3营8连兵败那良诺,364团把自己3营7连拉了上去,又加强了团属4个迫击炮连。上午9时40分发起攻击,5分钟火力急袭后,7连经连续爆破从障碍区中打开了通道,一举攻克1号高地。又以正面进攻,两翼迂回的战法,连克2、3、4号高地,扫清了那良诺一带越军。7连继续发展攻击,于下午17时攻占650高地及其以北的4个无名高地,兵锋直指坂红一线。364团3营即以9连在650高地一线投入,搜索残敌,巩固阵地,7连则后撤休整转为营预备队随后跟进。
左路军从孟麻东侧突破,经朗郭、让涌向坂洋地区穿插。以366团1营和2营5连为第一梯队,从西侧的107号界碑和东侧的106号界碑两头突破;366团2营(欠5连)和3营为预备队,在第一梯队打开口子后从106号界碑投入战斗,向让涌和坂洋方向穿插。
第一梯队攻击很顺利,至上午8时就击破了南让、街得、南散和750高地的越军一线防御。预备队以3营8连为先锋,于8时30分投入战斗。9时推进到朗郭南山垭口时遭越军阻击,8连以1个排牵制越军,连主力从朗郭东侧继续向南迂回。在进至让涌村东北无名高地时,又被越军火力阻住,激战2小进未能前进。战斗到下午,366团将2营投入加强攻击力量。17时,2营先头的6连进至让涌村东北侧时,遭到越军迫击炮轰击,伤亡20余人,连长牺牲,前进受阻。18时,根据师指命令,366团停止攻击,将2营和3营的部队收拢于朗郭东南无名高地附近。
18日上午,右路军继续以365团1营3连从平孟正面发起攻击,坦克8连以1个坦克排的3辆坦克进行火力支援。这次步、炮、坦配合得很好,以步兵隐蔽接近吸引越军的火力,坦克支援步兵挨个打掉越军暴露的前沿火力点,师炮群则适时进行火力覆盖射击,在越军的纵深防御体系中不断向前挤占。当日午夜,3连隐蔽秘密接敌,突然发动进攻,于19日4时攻占一号榕树山阵地。
在长白山和马利方向,365团将团预备队1营2连加强给2营,2营6连撤下转为团预备队,兵分两路继续发动进攻。中午左右,2营4连再次进至长白山东侧,1营2连也攻到了马利西南侧地区。营指经过协同,决定以2连一部支援4连进攻长白山,5连向长白山西南侧迂回。18日晚20时,4连派出1个班攀登悬崖峭壁摸上长白山顶,占领了制高点。19日凌晨3时,4连主力在登顶部队引导下也摸上了长白山。5连则攻占了长白山南侧的乱石山及附近几个高地,与4连形成对长白山的夹攻之势。天明后,4连在5连配合下,从山上向下扫荡。越军依托山上的洞穴和草丛顽强抵抗。4连则将部队分成小群多路,以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炸药包开路,逐个洞穴逐个山缝进行攻歼。中国士兵对于这种“掏地洞”的战法很快适应并多有创新,甚至发明了用竹竿捆上手榴弹伸进洞里空吊爆炸的战法,一个一个的端掉了越军的洞穴。19日激战一天,全歼长白山越军,毙敌72人,俘敌1人,捣毁34个石洞和暗堡。战后,365团2营4连被广州军区授予“长白山英雄连”的光荣称号。八十年代初拍过一部叫《长排山之战》的军事教育电影,取自的就是这段战斗。如今,在云南某地小电影院里,仍然能看到《长排山之战》的电影海报。
中路军在18日早晨也发动了进攻。以365团第3营的7连、8连向坂黄及其以南的那寮进攻;364团3营9连从650高地沿山脊向郭龙、坂红方向发展进攻。因越军沿途阻击火力点隐蔽分散,攻击部队经常受到突然火力射击,进展比较缓慢。经一个白天的战斗,364团3营9连在8连配合下攻克坂红,推进到那寮地区。365团第3营也歼灭了坂黄地区越军。
左路军也调整了部署,以366团1营和3营前出进攻,沿朗郭至让涌公路两侧向让涌村东南的让涌街之敌发起攻击;2营转为预备队随后跟进。18日上午10时30分发起战斗,366团以1营在西侧,3营在东侧,左右配合向前推进。12时左右,3营在营迫击炮火力支援下,攻占让涌街屏障朗南东西两侧高地。1营则攻至让涌村西侧的卡马地区,然后穿过公路向东南迂回让涌街。经一下午战斗,让涌街被1营攻克,残余越军向东南逃往茶灵。
18日下午17时,122师接到军指电令,执行穿插任务的友邻121师已进至班庄地区,切断了高平越军的退路,要求122师迅速打通平孟、朔江经坂粒到安乐的公路。122师考虑到108号界碑至百布的急造军路已修通,且军令如火,随即改变了原战役计划中先打坂洋,后打朔江的决心,下令军坦克团第3营的7连、9连迅速出击,搭载364团主力沿墩张公路向朔江急进,配合正面进攻的右路军围歼朔江越军;以365团3营掩护108号界碑至墩张的公路两侧;366团则沿从让涌至墩张公路向坂洋穿插,切断朔江与坂洋越军的联系。
在一天多时间里,工兵部队在中越108号界碑至百布,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修出2条急造军路。因107号界碑附近的越南境内公路是从一道横断大山中劈山而过,用石块堆砌而成。坦克通过时石块下滑,坦克下陷,难以行进。于是122师决定军坦克团第3营的7连、9连从108号界碑出境,沿百布、坂黄、墩张公路向朔江穿插。
许司令在高平作战的失误之一,就是对3号公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战复和投入的兵力太弱,后来又不肯马上投入162师——162师好像是19号下午才从水口出境。
————————————————————————————————————————————————
许司令那个时候的心态,用四野林彪当年的一句话来形容再也贴切不过:搞了一桌子的菜,来了两桌子的客人,这饭怎么吃?
18日傍晚,军坦克3营7连、9连从108号界碑出境。前方2公里是紧急修出来的劈山军路,然后才和越方公路相连。其间有一段ffice:smarttags\" />
19日凌晨5时,坦克3营7连、9连进抵坂黄地区,距坂洋只有10公里。此前,364团先头部队已到达这一地区,另一方向的366团主力也穿插到了墩张东北侧的那骄地区。坦克3营受命在坂黄搭载364团1营2连和2营5连继续向墩张方向急进。
坂洋位于朔江以东
19日天亮前,366团3营以7连和9连打主攻,乘黑摸过水稻田,控制了丹奔河铁桥,然后向坂洋西侧的郭改发动进攻。366团2营5连则从坂洋东侧的魁加地区切入,分割坂洋与那瓦越军的联系。因麻痹大意,越军开始未能发现中国军队的行动,清醒过来后,当即组织了猛烈的抵抗和反击。5时50分,坦克7连搭载364团1营2连进至墩张公路交叉口时,遭到东侧坂洋方向越军37高炮平射的火力阻击。2连步兵立即下连展开迎敌,坦克7连8辆坦克则向前猛冲接近敌阵地,利用天色未明时越军炮火发射的闪光捕捉目标,实施集火射击不断歼敌。坦克9连3排这时也赶到战场,立即占领有利地形轰击越军已经暴露的火力点。经1个多小时激战,歼灭了越军1个37高炮连。
墩张公路交叉口的激战打痛了越军,当时246团将情况上报,越北第一军区认为中国军队的坦克根本不可能从孟麻方向攻进来,还以为是246团谎报军情。
坦克3营继续前进,进至坂洋西北侧时遭到那瓦地区越军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射击。坦克3营营长刘宏生命令坦克展开以短停火力射击,向敌火炮阵地边冲边打。9连先头的3辆坦克搭载364团1营2连第2排冲得最快,于6时20分进至坂涯,随后停止前进,步兵下车搜索歼敌。坦克3营其他战车与敌短兵相接,英勇战斗,经过40分钟激战,又歼灭越军1个85加农炮连和摧毁1个122榴弹炮阵地。9连3辆坦克后奉命从坂涯返回归建。
经过休整,中午时分,刘宏生营长指挥坦克3营折而向西,沿公路向朔江方向开进。这一路已临近越军朔江防线的核心地域,中国坦克的出现更引起了越军的注意,公路两侧高地上的越军阻击火力愈加猛烈。此时,366团3营正在郭改一带与越军进行苦战,附近坂洋西大无名高地和592高地上的越军以高炮和高射机枪向366团3营进行侧射,威胁很大。刘宏生营长命坦克7连、9连继续沿公路向朔江方向冲击,自己带9连2辆坦克前来支援366团的战斗。3辆坦克的到来吸引了越军更加猛烈的火力,刘宏生营长指挥坦克沿路猛冲,连续敲掉了越军的几个火力点,有力支援了366团步兵的进攻。越军发现刘宏生营长的坦克是指挥车,集中火力向他射击。刘宏生营长的战车中弹起火,他和一、二炮手都身负重伤。危急关头,刘宏生营长命令坦克7连路纯生连长代理自己指挥,带领坦克7连、9连继续向朔江高速前进。自己则亲自操炮对越军射击,吸引越军的火力。战斗到下午2点,刘宏生营长的战车再次中弹,车内弹药也已打光。他和驾驶员互相搀扶着爬出战车,用冲锋枪继续向敌人射击,最后壮烈牺牲。参战的9连其他2辆坦克1辆中弹起火,另1辆为躲避越军火箭弹翻入河水中失去战斗力,战况非常非常惨烈。
fficeffice\" />
坦克7连和9连在路纯生连长指挥下冲出险地,后奉命转至那骄地区休整待命。
在19日白天的战斗中,坦克3营的7连和9连共毙敌90余人,摧毁37高炮4门、ffice:smarttags\" />
在坦克3营英勇战斗的同时,19日上午10时,364团1营以3连沿公路向朔江进攻,营主力从郭改向坂洋西大无名高地推进。搭乘坦克赶到的2营5连也加入战斗,与1营3连一起沿公路向朔江进攻。在郭改至朗批一线,3连和5连遭越军顽强阻击,进展缓慢。
因为刘宏生营长率坦克3营的及时加入战斗,阻止了朔江越军向坂洋的增援,吸引了越军的火力,减轻了366团3营的侧面压力。经过不断发展进攻,366团3营于上午11时攻克郭改一带各高地。这就打开了通往朔江的道路,364团可以从此处进入向朔江方向推进。366团3营又将预备队8连投入,攻克了坂洋西大无名高地,控制了朔江东南制高点。
战斗至
19日黄昏,364团1营(欠3连)也推进到了坂洋西大无名高地。
在朔江正面方向,365团1营3连向二号榕树山连续发起3次攻击。因越军火力猛烈,伤亡较大,未能有所进展。19日黄昏,3连退回一号榕树山休整。2营4连、5连则清剿长白山、乱石山的残余越军。
2月18、19日两天的战斗,122师扫清了孟麻正面至坂洋以北的越军,前出墩张,攻克坂洋,切断了朔江越军沿166号公路设置的防御体系,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战果。而且经过第一天的战斗,122师及时总结经验下发,使部队的推进速度大大加快,伤亡也大大减少。18日当天,364团、366团分别由第一天推进2、3公里,发展为推进8至13公里,365团的伤亡数字只是第一天的11%,部队士气大为提高,为以后的战斗提供了有力保障。122师为贯彻军指决心,迅速将坦克部队前出,切断朔江与坂洋越军的联系,将两处敌人孤立,分而歼之,这是正确的。但攻击口子开得过多,部队搞得比较分散,手里未能掌握强大的预备队,形成打击拳头比较困难,对于后续的发展战斗是不利的。
攻克坂洋之际,122师接到军指电示:越军已无弹药,非常恐慌,要求增援,你师抓紧时间围歼敌人。122师分析战场形势,认为坂洋西大无名高地已被我军攻占,控制了朔江东南制高点,越军陷入慌乱,正可连续发展进攻。遂决心19日当晚继续进攻,以364团一部配属坦克3营7连、9连沿公路向朔江推进,团主力从坂洋西大无名高地沿山脊向朔江进攻;365团继续进攻二号榕树山并向郭儒推进;366团迅速攻占那瓦、魁家,阻击安乐方向的越军增援,同时以1个连向安麻、坂粒穿插,切断朔江越军逃向安乐的退路。
fficeffice\" />
经短暂休整,364团即由东向西对朔江展开逆袭,形成与右路军365团的两面夹击。卡在朔江和坂洋之间的战略要点是波原村,村头的南山毗连北面石山形成峡谷扼住公路,是通向朔江的必经之地。越军246团前指率1个营和部分公安、民军沿朔江公路至波原南山凭险设防。19日晚19时30分,坦克3营9连9辆坦克搭载364团2营步兵由那骄前出,沿公路向波原突击。因天黑路险,坦克纵队在经过朗批附近一座桥时被卡住,只有6辆坦克通过。部队指挥员决定过桥的坦克继续向前攻击,步兵则下车搜索前进。晚22时,先头6辆坦克冲到波原村东南侧,与阻击越军展开激战。坦克9连连长谭进德指挥战车立即展开,一面以火力压制越军,一面向敌阵地猛冲,撞毁火炮和汽车,碾压越军,打乱了越军的防御阵势。跟随推进的364团2营步兵一面分割歼敌,一面打曳光弹为坦克指示目标。战斗至22时50分,坦克9连配合2营步兵攻克波原村,摧毁越军火力点5个、122榴弹炮阵地1个,毙敌50余人,缴获122榴弹炮4门、牵引车2辆、吉普车1辆,打了一个干净力落的漂亮仗。
364团1营(欠3连)配属2营4连则沿坂洋西大无名高地向朔江南山发展进攻,因地形复杂和越军顽强抵抗,进展缓慢。越军在朔江以东的防御重点是占据公路两侧制高点,以交叉火力封锁公路。中国军队坦克和步兵走公路,必然要遭到两侧高地的越军火力打击。这样,沿山脊和向公路延伸的山腿进攻,拔掉越军的火力点,保障沿公路进攻的部队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遗憾的是,沿山地攻击的部队没能到位,从公路进攻的部队也没有重视这一严重情况,因而付出了血的代价。
在364团奋战的同时,366团以2营6连沿西南方向的592高地-安麻-坂粒方向穿插。6连在592高地北侧遭小股越军阻击,连队指挥员畏敌怯战,擅自将连队于当夜撤回了魁加,致使穿插行动失败。而122师师指未能以决心督促部队克服困难坚决完成穿插任务,以致朔江越军还留了一条逃跑之路。
20日凌晨3时,364团确定了进攻部署:以2营5连带1个炮排、2个机枪排,在坦克3营7连支援下沿朔江公路向西进攻,以2营6连和1营3连随后跟进。上午8时,在进至郭寿南山一线时,因部队没有沿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搜索前进,未能提前示警,2营5连突遭左中右三面居高临下的越军火力强袭。此时,364团1营还没有沿公路南山进攻到位,师、团也因夜间发起进攻而没有组织炮火协同,2营5连及配属部队被压制在公路上及两侧稻田里,既无法展开部队,又不能有效压制越军火力,徒然挨打。战斗一个多小时,2营5连及配属部队就伤亡近200人,随军加强指挥的364团副团长欧阳明和2营副营长杨伟明也先后中弹牺牲。情况紧急,坦克9连搭载2营6连赶到接应,激战一个多小时,才将5连及配属部队救出险境。此时,5连全连只剩下4个人,几乎殆尽。这次被伏击是122师在朔江之战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斗。364团2营5连一路冲锋在前,不怕牺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称号。
为支援2营,上午7时40分,122师将364团3营投入战斗,从坂洋西大无名高地沿山脊向朔江进攻。3营以7连和8连为前锋,9连随后跟进,在营82迫击炮支援下,从南北两侧逐段向前跃进。战斗至下午15时,364团3营7连攻占了波原南侧山腿,8连攻至郭寿西南2个无名高地,正在与越军激战,9连进至波原村。
15时,122师又接到军指电令:迅速打通平孟、朔江、坂粒至安乐的公路。这个电令的份量是不轻的。广州军区前指战前预定整个高平战役完成时间是3-5天,如今已经打了4天,兄弟部队已插到了高平,而122师还没有打下朔江,兵力炮火、军需给养不能通过公路及时前送,这就要贻误战机了。恰在此时,364团3营向师指报告:攻占郭寿西南2个无名高地,并占领了朔江东南山最后一个山头。实际上3营正在这2个高地的山顶与越军激战,还未能控制伸向公路的山腿,而北侧石山也没有部队攻击。122师师指对战役进程心急如焚,没有就3营上报的情况进行核实,命令364团出动1个连搭乘坦克沿公路迅速向朔江突击,与365团东西夹击,于18时前歼灭朔江越军,打通平孟-朔江的公路。
16时,364团以1营2连(欠1个排)加强部分火器,搭乘坦克9连7辆坦克沿公路向朔江出击,团组织2个迫击炮连进行火力支援。17时37分,2连搭乘坦克高速前进至朔江东侧公路拐弯处时遇到越军火力阻击,尖刀车905号坦克压上地雷停车,道路堵塞,其余坦克就地展开以火力支援步兵战斗。坦克9连连长谭进德不顾弹雨如注,坚持从坦克中露头瞭望,指挥战车进行还击。经30分钟激战,坦克9连摧毁越军火力点20余个,而901号、904号、911号等战车也相继战伤。907号战车更是向前猛打猛冲,一直冲进朔江城内,在一座礼堂前才被越军火箭筒击中起火。打到18时,坦克9连7辆战车已战伤6辆,弹药也已用尽,只能回撤。而1营2连步兵被公路南北两侧越军多层火力网夹击,伤亡91人,连长受伤,指导员牺牲,全连失去战斗力。加上坦克9连的损失,这次出击共牺牲49人,战伤59人。又是一次沉重的教训。
364团两次步坦协同作战失利,伤亡惨重,暴露出了指挥上和战术上的诸多失误。首先是师指有急燥情绪,对于敌情未能充分掌握,也没有核实下级的上报情况就轻敌冒进;其次是沿朔江南山进攻的部队未能到位,没有实现与沿公路进攻部队的协同作战;第三是沿公路进攻部队没有利用两侧有利地形搜索前进,过于大摇大摆,正好落入越军布好的火网中。越北这样的山地丛林作战,兵力炮火的展开前送需要掌握公路,而不能控制公路两侧的制高点,沿公路推进又会受到严重损失。这就需要沿公路推进和两侧高地拔点协同动作,对于战术运用和步、炮、坦协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放军参战部队大多20余年未经战火,遭受到挫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必然的。仗要打才会。
再看一下朔江正面右路军的进攻情况。20日清晨,365团1营3连配属坦克8连再次向二号榕树山发起进攻。3连连攻2次,在营迫击炮火力支援下于8时30分攻占二号榕树山阵地,随即转入搜剿残敌。365团又出动1营1连向西卷击,拔除了公路以西的那洋、筑龙、地润一线越军据点。2营4连和5连则继续在长白山、乱石山搜剿残敌。入夜,2连归还1营建制,在1个坦克排支援下向郭儒发展进攻。坦克因天黑沿水沟、稻田行动迟缓,又怕触雷,半路撤了回去。而郭儒以南的大黑石山居高临下,越军火力凶猛,2连攻击数次没有全部攻占大黑石山各高地,又难以在白天巩固阵地,遂于当夜撤回郭儒以北组织防御。
20日夜,122师前指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战场形势。打到这时,郭儒以北和波原以东至墩张、坂洋、那瓦以北地区已全部被中国军队攻占,越军仅在朔江和坂涯两地组织顽抗。下一步就要集中全力夺取朔江,打通平孟-安乐的公路。分析364团沿公路进攻两次失利的教训,朔江口南北山夹一峡谷,正面进攻必然遭到左右夹击,徒增伤亡。必须先拿下两侧山头,控制各制高点,朔江便成无险可守。122师命令364团集中兵力首先夺取朔江东南各高地,然后从山上向山腿打,拔掉越军扼守公路的火力点,最后夺取朔江;365团迅速攻占大黑石山;366团继续向592高地、坂粒进攻,然后向南发展,打通坂粒-玛班-安乐的公路。
21日,364团用了一上午时间调整部署,加强了炮火与步兵的协同,决心以3营为主攻,沿朔江南山向前推进;2营配属1营3连沿公路北侧向郭寿北侧石山发起进攻。两路人马沿公路两侧逐个拔点,会攻朔江。下午13时30分师炮群进行火力准备,14时20分364团发起攻击。各路攻击部队顽强推进,发现越军火力点后,即呼唤炮火进行打击,然后以步兵两翼迂回攻歼敌阵地。经过8小时激战,终于攻占朔江口南北侧高地,控制了峡谷,攻至朔江城下。
右路军365团1营2连在6辆坦克支援下对大黑石山发动进攻。经过反复争夺,于当日午夜夺取大黑石山。2营则向735高地发展进攻,下午14时,4连1个排攻占该高地,打开了通向岸生、波芳的道路。
左路军366团1营也于21日攻占坂涯一带,歼敌100余人,俘敌3人,打通了坂洋-坂涯段的公路。366团以3营7连和2营5连在安律一带搜歼越军246团指挥所,3营主力再次沿592高地向朔江-坂粒公路穿插。结果3营在中途迷失了方向,只进到592高地南侧,到底没有及时切断朔江-坂粒的公路,致朔江越军一部南逃。其后366团就地清剿残余越军,以确保平孟-朔江-高平一线公路的畅通。
ffice:smarttags\" />
攻克朔江后,364团一面搜剿残敌,一面分兵向大黑石山和波芳、岸生发展攻击。22日11时,与右路军365团1营在大黑石山会合。18时30分,与从735高地南下的365团2营6连和4连1个排在岸生会合,终于打通了平孟通往朔江的公路。
朔江战斗至此结束。从23日起,122师主要执行搜剿残敌、继续打通朔江-安乐-高平公路和护路任务。
朔江之战,41军122师及配属部队连续战斗5天,重创越军246团,共击毙越军246团团长以下2080人,俘敌59人,缴获75以上火炮41门、60炮及各种枪支、火箭筒、榴弹发射器491件、汽车8台、各种电台17部及弹药、军需物资、机密文件若干。41军坦克团3营在这次战斗中,共击毁越军122榴弹炮7门、85加农炮6门、双管37高炮4门、60炮1门、炮兵观察所4个、汽车9辆,火力点110多个,毙敌36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坦克营”称号。
总结一下:朔江之战中,中国军队在地形民情不利的情况下,发挥勇猛穿插及连续作战的特长,终能攻坚克险,显示了相当强大的战斗力。
fficeffice\" />
从战役计划上看,122师选择地形复杂,但越军防御薄弱的孟麻方向突破,并以坦克部队横穿大山突然杀出,确是一招奇兵,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主攻方向上,集中了2个多团的主要兵力,形成多梯队突破,对于保障向纵深的持续进攻是有必要的。遗憾也有,孟麻方向上突破地段过宽,口子开得多了一些,攻击用兵较为平均,师指手上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突击力度。
从战术上看,山岳丛林战的主要战斗是以步兵分队对分散扼守制高点之敌的攻歼。实战证明,传统的正面攻击,两翼迂回战法也是必要而有效的。坦克部队迅速从墩张公路口杀出,将朔江越军防御体系切成两段,对于整个战斗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前期进攻中,部队攻击队形过于密集,不注意搜索前进和清剿残敌,造成了很多伤亡。122师及时总结经验,下发部队,为后面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临战指挥上,除第一天决心不够,使部队有些放羊外,接下来122师能连续进攻,不给越军以喘息之机,较好地把握了后期战斗。364团两次沿公路进攻失利,师指负有轻敌冒进的责任。当然,这与高平战役的整个进程有着重要关系,时间紧迫,师指来不及仔细运筹也是情有可原。后期师指吸取了血的教训,指挥攻击部队沿山谷和山脊同时推进,互相支援,密切协同,保障了朔江战斗的胜利进行。比较重大的一个失误是,因为个别指挥员临战犹豫胆怯,几次沿592高地向朔江-坂粒公路穿插都未到位,师指没能以坚定的决心予以督促检查,致使朔江越军一部从此南逃,未能达到预定歼敌目标。
在炮火使用上,先期122师将炮火集中指挥,集群发射,对于压制越军纵深目标效果并不显著。热带山岳丛林战中,连排规模进行拔点攻歼,强调炮火的伴随支援和步炮协同。不一定炮火密度大,但要及时,准确,效力射。后期战斗中,122师将一部炮火分散配置给第一攻击梯队,师掌握部分大口径火炮随时支援主要方向,步炮协同较好,有力支援了一线战斗。
朔江战斗从17日打到22日,用了6天时间,已经超过了战前广州军区前指对整个高平战役完成时间的估计。而且122师对于朔江地区歼余越军的清剿又反复进行了20多天,为保护公路投入了大量兵力,显出了这次对越还击作战的一个新特点:越军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进洞,骚扰偷袭,吸引了沿主要交通线攻击前进的中国军队大部分兵力,相当程度了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攻进速度,也造成了很多伤亡,是一个严重的后患。
显然,高平战役更大的恶战还在后面。
[此帖子已被 hjf1390 在 2011-6-16 19:27:56 编辑过]
79反击战和八十年代的老山拔点作战不同,拔点作战是慢工出细活,战前对敌人阵地,火力等已进行了长期观察;而79反击战则因战前准备时间太少,又要求短时间完成作战任务,冒险的成分很大。
云南方向的作战和广西方向的作战也有不同,感觉谅山高平这边地形更复杂些,尤其是喀什特地貌多,石头山险峻,山洞多。
战后的回忆和评论,多谈到我军的步炮,步坦配合不好的问题,看了很多帖子,我觉得可以总结一点:反击战最初阶段,步兵最缺少的是远距离的火炮直射支援——至少在谅山高平的战斗是如此。更简单的说,就是85加农炮和高射机枪直射以配合步兵的进攻。由于加农炮和双管高射机枪需要有公路,在不通公路的地方则发挥坦克的威力,坦克这时是起自行火炮的作用,在步兵后面以火炮和高射机枪支援步兵战斗,而决不能象电影里那样,步兵跟在坦克后面冲锋。——越军的40火箭筒不少,而象高平地区复杂的地形植被也利于越军火箭筒手的隐藏和发射。
回看122师打朔江的战斗回忆,没见到85加农和双管高机直接支援步兵的情况,而参战的坦克也多是在步兵前面近距离拼杀,勇则勇矣,只是代价太大了。
回顾79反击战,不能忘记我军的一个重大战术:夜间战斗!!
尤其是在广西方向,无论是打同登谅山还是高平,很多一线步兵连队都使用了这一战法。乘漆黑夜幕和临晨浓雾,或运动部队接近越军阵地,在打同登时甚至渗透过越军工事直至山顶;而在高平,无论是打复和或朔江,都有夜间攀爬悬崖绝壁占据山顶的战例。
夜战虽然是我军的传统战法之一,但实际也是作战艰难所逼出来的。往往是初战时没有远距离的直射炮火支援,而在越军的交叉火力网下伤亡很大,不得不使出这一招。
对我军来说,这是很厉害的杀手锏!虽然越军特工队惯于夜间袭击我军阵地,但越军过去在和美军作战时,很少有过夜间防御作战,美国人显然不喜欢夜间进攻的,而越军的多层交叉火力网,在夜间也大受限制,不开火不行,开火又没有明确目标,而且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42军在反击战进行时就总结出二条经验,一是白天推进时如何用三种火力对付越军山脚,山腰,山顶的火力,二是夜间战斗的优越性,并总结出:越军不习惯夜战!
楼主:
在那里弄到122师自卫反击战打仗的情况?你真了得。关于朔江战斗的内容大致和122师战例相同,这几年我为了写好本书经常走访122师的老领导,也多次和122师的普通干部谈论过。这几天还忙着那本新书,我弄完书后才来和你一起分析。
总结一下:121师是41军中齐装满员的战备值班师,但26年没有打过仗,部队缺乏实战经验,训练也不足,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战斗力。班庄大迂回是以步兵在极为艰险复杂的地形上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的实战,其艰难困苦在79对越作战解放军参战各师中首屈一指。因为敌情不清,地形、民情不利,任务多变,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落后,121师没能完成战役预定任务。其在实战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复杂情况,在79对越作战中颇为典型。
从战役计划上说,规定121师于总攻发起后12小时插到班庄、董赛,也就是说师基指率363团17日7时最先开始穿插,要在当日19时前插到班庄。实际上当日19时师基指和363团刚刚通过通农县城,80公里只走了不到30公里,离班庄还非常遥远。最早的363团2营插到841高地用了28小时,121师全师插到用了59小时,超过规定时间2-6倍。可见,要求121师12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显然不切实际,是办不到的。而且121师这一路地形极为复杂,道路稀少,河溪纵横,沿途多山,大路多在峡谷中,越军还设有重重拦阻。地图上一厘米的距离实际上不知要绕几个弯,光过宗梅吊桥就用了近20个小时,部队在这种地形上穿插,还要赶时间,还要战斗,实在是难度极大。回头再看整个高平战役计划,要求3-5天解决战斗,好像第一天就能穿插到位,关门打狗;第二天就能夺取高平,围歼越军;第三天可以清剿残敌,班师回国了。客观因素都不考虑,就是主观意志解决问题。许世友自己当年曾在电话中痛斥粟裕:“手在地图上一卡一卡就下命令,当兵的可用得是两条腿!”事隔30余年,如今又算什么呢?
从战役指挥上说,从广州军区前指到41军军指,对121师的要求有些多,任务多变。既然121师的主要任务是歼灭班庄之敌,截断3号B公路,再向扣屯、高平发展进攻,那么穿插到位后就应该集中兵力,形成有力拳头,迅速向东打。特别是121师各部经过长途穿插,粮弹俱缺,已然战斗力大减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就更为重要。而军区前指和军指却要求穿插部队占领并守住沿董赛到809高地的重要山头,这是防守的态势,不是进攻的态势,还分去了一部分兵力,耗费了时间。即使打下了山头,如果不能形成从山头到山脚的梯次防御,要想控制公路也不可能。从兵力和时间上说,121师各部当时都不可能形成这种防御。况且军区前指和军指又调362团1个营去炸纳隆桥,调361团北上安乐,这都严重削弱了121师本不充实的力量。然后再要师基指率362团向扣屯前进,却不同意363团向362团靠拢,既要守住对外正面,又要攻击高平,将兵力分散,又强调进攻,显然决心太多,目的不明。其最后的结果,就是121师滞留在扣屯,只能自保防御,无力和42军会攻高平。另外,从军区加强到军,从军加强到师,从师加强到团的领导过多,形成多头指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战决心和指挥效率。如361团在那排停止前进4个多小时,就是师加强指挥的干部轻信传言。
从战术上说,121师各部基本的,主要是跑路。为了抢时间,一路避战、绕路、强行通过,没有控制沿途两侧要点和肃清残敌,以致前边部队冲过去了,后边部队又要挨一遍打,损失很大,真有点像美军战史中说的“印地安苔刑场”。其直接的结果是,当高平已被攻克后,高平以西沿线却遍布越军散兵,四处袭扰,严重阻断交通线,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不得不一次次增加兵力进行清剿。后期150师加入清剿,以致造成448团之败,与121师的前期战斗有着直接关系。当然,因为121师担负的战役任务,坚决迅速地前进是必须的,不能单纯地指责121师。在穿插途中,121师营以上单位先后遭伏击、袭击达7次之多。有的部队不注意侦察和搜索前进,缺乏应有警惕,遇袭后惊慌失措,不能组织有力反击,造成了很多伤亡。因为政治因素,解放军多年训练不足,战术动作不熟练,单兵作战能力不如越军,这都是客观现实。然而,坚强有力的组织,正确的战术指挥,也是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关键。如开路先锋363团,在李培江副师长指挥下,将团、营火器配属到各连,连的40火箭筒配到班,加强尖兵连的力量,各部都有独立作战能力,又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因而行动极为迅速,临机处置得当,每每能先敌开火,坚决前进,不待敌人进行有准备的阻击和设伏就已经冲了过去。反之,同样是363团,在去班俊接粮途中,因为指挥员没有进行有力组织,部队缺乏警惕,队形混乱,遇到伏击就惊慌失措,未能进行坚决反击,以致造成重大伤亡。
从后勤保障上说,这次121师是轻兵穿插,通农以南没有坦克和车辆跟随,需要人力运输,因此师、团的后勤梯队相当庞大,由师后勤指挥所和师预备指挥所指挥和带队,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在组织上却是一贯地轻视。就是让后勤梯队跟着穿插部队走,没有统一组织护路武装,也没有重视加强后勤梯队的自卫能力,未能建立可靠的运输线。越军则放过先头部队,半渡而击,重点打后勤梯队,结果121师的后勤梯队除361团部分后勤跟上,其他的全部掉队或被打散,而且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前方部队粮弹供应不上,迭遇袭击,缺医少药,还要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饿着肚子艰难前进,真是困苦非常。直到战争后期,41军抽调了军预备队1个营、1个边防营和4个民兵营,进行护路,才基本解决了通农以北的道路安全问题,通过公路将给养前送。121师在这次穿插战斗中失踪达200余人,在东西两线29个陆军师中仅次于最后才倒霉一把的150师,可见穿插路途是如何的艰险。
相对123师,121师在通讯联络上做得好一些,在险恶的穿插环境中基本上保障了对部队的指挥。和123师同样问题的是,侦察不够,当面敌情掌握不明,己方各部的联络时断时续,因而综合报告不够全面,也不够及时,许世友一样是发了火。
这次穿插有一个重大的教训,就是多个部队迷路失散,导致遭遇袭击,白白浪费时间和损失有生力量。如361团,从出境时就走错路,到了通农又走错路,延误了时间。北上安乐时没有走直线过谢牢河到坡润,反而走向越军占据的河安县城,以致在栋替遇袭,团长牺牲。还有师预指率362团3营和后勤前梯队,也是在通农走错了路,遇袭受到重大损失。可见,战前花大功夫使各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担任尖兵的分队学会识图用图,掌握穿插的方向和路线是极为必要的。363团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指挥员和参谋人员都能正确识图用图,设立了专门小组掌握前进方向,同时注意发挥向导的作用,并利用俘虏带路,因而保持了正确的路线,第一个穿插到位。
总的来说,121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缺乏火力支援,地形不熟,四面受敌,沿路激战,劳累疲惫,补给中断,迭遭伤亡,众多人员迷路失散,队伍越拉越长,仍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艰难前进,虽然没有完成战役预定任务,但其锐利刚强,一往无前的战斗气质,正是人民解放军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军魂象征。
[此帖子已被 沈晨曦 在 2011-6-23 18:05:19 编辑过]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