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年代有一部反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电影曾经风靡全国,就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谢晋导演的《高山下的花环》。在香港,这部电影被易名为《卫国军魂》,也曾引起过轰动。
fficeffice" />
看过《高山下的花环》的人,可能会为其中的情节或激昂,或沉郁,或感动。然而,有没有想过,高山下的花环,是什么花编织而成的呢?那说的不是野花,是木棉花,英雄花。
木棉,别名攀枝花,高10-20 公尺,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每年2-3月份先开花,后长叶。其花鲜红似血,硕大如杯。4-5月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风吹而过,峥峥绽放,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因此,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又称英雄花。
在中越边境上,每年春天,满山的木棉一片火红。英雄花,正是由烈士血、英雄血染成的。
在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有8000余名中国军人捐躯疆场,20000余名中国军人英勇负伤。越北地区的山岳丛林中,洒满了斑斑的英雄血。
香港作家倪匡在小说《卫斯理传奇》的某篇中曾经轻描淡写了几笔,说是两个相同信仰的国家进行了一场旧式的战争,在战争高度现代化的时代竟然还有士兵手托炸药包去炸碉堡,还被说成是“战斗英雄”,真是不可思议的行为云云。
说的又是谁呢?
李成文,云南边防13团1营3连2排4班副班长。19ffice:smarttags" />
这种行为,真的不可思议吗?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之后,中央军委向参战部队的79名官兵授予了荣誉称号。其中,类似李成文式的英雄行为众多涌现。
陶少文,11军31师91团9连8班副班长。19
李水波,13军39师117团工兵班长。1979年2月23日,在代乃东南侧无名高地执行布雷任务中,配合连队连续打退越军两次进攻。在弹尽负伤,越军冲上阵地时,李水波毅然抓起爆破筒,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6名越军同归于尽。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梁英瑞,广西边防1团20连战士。1979年3月2日,在攻打板烂地区542高地的战斗中,梁英瑞爆破越军暗堡,把炸药包塞进暗堡的射孔,却被越军又推出来。他毅然拉燃导火索,把炸药包又塞进射孔,并用身体死死顶住射孔,将敌堡炸毁,自己壮烈牺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 荣誉称号。
杨朝芬,广西边防1团21连战士。1979年2月17日,在进攻平而关附近的越军据点竹林山时,杨朝芬参加爆破队,利用弹坑和茅草为掩护向越军暗堡接近,连续三次将爆破筒塞进暗堡,在不到10秒钟的拉火时间内两次与敌争抢爆破筒,于千钧一发之际将敌暗堡炸毁。杨朝芬当时被爆炸气流扬起的尘土盖住,爬出来后又继续投入了战斗。战后,杨朝芬被中央军委授予“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誉为“活着的黄继光”,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舍身堵枪眼的16位英雄之一。
。。。。。。
还要更多吗?
英勇杀敌,牺牲报国,对于那一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从小就接受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已经深深镌刻在了生命的记忆中,与什么不可思议无缘。笔者最早知道李成文,正是缘自小时候的一本小人书,名字就叫《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李成文》。封面上李成文身背冲锋枪,怀抱炸药包冲锋的形象,一直难以忘怀。在19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更是曾以陶少文的事绩作为课文,成为了一代小学生的必修之作。
1950年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官兵被称为“最可爱的人”。1979年,“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人民解放军官兵,被称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种代代相传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精神动力,必须百倍珍惜,发扬光大。
除了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功勋英雄们外,还有无数的普通官兵,为了保卫祖国血洒疆场。以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表现最出色的55军163师为例,英雄群像比比皆是:488团7连7班长朱志威,挺身趟雷身受重伤;487团100迫击炮连6班副班长罗永荣,面对越军扫射,为掩护步兵进攻,只身扑向炮位继续发炮,中弹牺牲;487团4连8班副班长何志光,身负重伤仍爬向敌阵地,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掩体;487团8连排长甄平,带领尖刀排冲锋,壮烈牺牲;489团7连3班长李寿进,带领敢死队突进敌人堑壕,与敌搏斗英勇牺牲;489团1连9班长农辉兴,为掩护战友挺身挡住枪弹而牺牲;489团3营步话机员丘长安,为掩护连长扑向了爆炸的手榴弹;163师侦察连班长陈守全,曾持枪卫立于谅山市委大楼前,被摄入镜头上了当时的解放军报。陈守全后升至广西军区边防3师副营长,1986年3月11日,在法卡山前线执行任务时触雷牺牲。他的妻子身怀遗腹子来到陈守全的墓前筑屋而居,为其守墓上香20余年。其子长大后继承父志也参军报国,后进入军校深造。。。。。。
在整个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163师的基层干部伤亡惨重。其中连级干部伤亡率为37%,排级干部伤亡率为33.3%,正、副班长伤亡率则接近50%。487团2营在攻打探某的战斗中,5连共牺牲了6名班长和排长,先后换了2名连长、2名指导员、2名副连长,6连换了3名连长和4名指导员。对此,当年的参战老兵王志军感慨疾呼:“是这些人军事技术不行吗?不。在平时的军事考核中他们大都成绩优良。是他们运气不好?也不是。战场上的枪口炮弹面前人人平等。他们伤亡只因为是兵头将尾,必须冲锋在前!”
是的,这是一群兵头将尾,普普通通。只有在战场上,他们才是英雄。
当年的参战官兵,大都来自农村。而那个年代的农村,是普遍的贫瘠穷困。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家乡是沂蒙山区的梁三喜烈士,临终前没有留下遗言,遗物也只有一张血染的纸条,上面写着:
我的欠账单
借:本连司务长120元
借:团部刘参谋70元
借:团后勤王处长40元
借:营孙副政教50元
。。。。。。
在这张欠帐单上,密密麻麻写着17个人的名字,欠帐总额是620元。一名连队基层干部,常年戍边卫国,家庭负担竟是如此沉重,不能不令人感慨。在同名电影里,团里的宣传干事下连队采访烈士牺牲时的豪言壮语,唐国强饰演的指导员赵蒙生拿出了这张血染的欠账单,宣传干事看过之后,不以为然地说:“欠账单?这不说明什么问题吧。”赵蒙生激动地说:“实事求是吧!”
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玉秀,带着襁褓中的婴儿来部队奔丧。为了还清梁三喜欠下的债务,卖了自家养的猪,省下部队发给的路费,下了火车后没有再坐汽车,而是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到了部队驻地,硬是走了十多天,这是一个何等催人泪下的情节!靳开来烈士因为在战场上砍越南老乡的甘蔗给战友们解渴,违犯了纪律,没有得到军功章。身后抛下的孤儿寡母,又是何等心情呢!那些默默无闻的烈士遗属,将儿子或丈夫送上了战场,为国牺牲,没有怨言。可是,家庭的顶梁柱坍塌了,得到的,只是一点抚恤金。
这点抚恤金是多少呢?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烈士的抚恤金标准是:师级700元、团级650元、营级600元、连排级550元、班战士500元、民工470元、病故降低100元。由政府一次性向烈属发放。
这笔钱,当时可以买几辆凤凰牌自行车、几块手表,在农村也就勉强能买一头牛。
烈士扔下的贫困家庭,靠着这点钱,如何继续生活?
由此,联想到了1974年的西沙海战。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海军胜利进行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把中国有效控制的海疆向外推进了200海里,相当于330公里。在这场胜利的战争中,牺牲了18位烈士。而18个英烈的家庭,得到的是不足1万元人民币的抚恤金,平均每人 500元。那个时候,一场交通事故中的死者赔偿金是多少呢?3000元。西沙海战的一些烈属如今生活很困难,一位烈士的妹妹在网络上发问:“如果烈士得不到尊重,如果烈属不被关心,当下一场战争来临,谁还愿意自家的子弟献出生命?”
这样的发问,令人震撼。
政府可能也感觉到了抚恤金过于微薄,1980年8月18日,由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对越作战烈士抚恤金在1979年的基础上各提高300元加以补发。然而,对于为了国家而献出子弟生命的破碎家庭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对越还击战后,有不少官兵负伤致残。国务院下发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各地对伤残官兵“酌情安排工作”。结果,有些地区把残废军人当成包袱,没有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一些伤残军人生活无着。于是,有的城市大街上出现了残废军人佩戴军功章乞讨的现象。徐向前元帅知道后,心情非常沉重。他请提军委办公会议研究此事,并请总参谋长杨得志在中央书记处开会时严肃提出。在老元帅的力争下,国务院重新下发文件,规定对残废军人“一定要安排工作”。徐帅此举,虽然无助于缓解伤残官兵身体上的痛苦,但情暖人心,公道自在。1990年9月21日,徐帅逝世。在中国流亡的越南前国家领导人黄文欢亲撰挽联“身先士卒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恰是徐帅一生的写照。
1980年代中期有一部对越自卫还击战题材的电视剧《凯旋在子夜》,也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在小说结尾处,双目失明的战斗英雄童川对恋人江曼说:“现在我是英雄,走在哪里都是鲜花和掌声,是赞美和歌颂。可是若干年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还有多少人能记得我们……”
他的预言应验了。
中越两国两国关系早已实现了正常化,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如今的中越边境贸易繁荣,车马如流,鲜花和美酒,已经掩盖了30多年前的战火硝烟。出于现时政治的考虑,官方已不再提起当年那场战争,连形式上的纪念也没有了。在经济大潮浩荡奔涌的同时,带来的是物欲横流,信仰失落。还有多少人能记得当年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还有多少人知道广西、云南境内的24座烈士陵园?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这天,广西桂林市的几百退伍军人就走上了街头,“强烈要求政府解决退伍军人生活补贴”。据了解,其中大部分是参加过对越作战的退伍老兵。如果不是生活确实有困难,又何至于去上街“散步”呢!他们的要求也并不高,仅仅是100-200元钱。近年来这样的事件在国内多次发生,政府应该予以反思。
当年这些战场上的健儿,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农村,因为时代的原因,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专长。在国家照顾下,曾经分配了工作。正值中年时,又经历了中国社会大规模的下岗浪潮,极易沦为弱势群体。如今,很多人年过半百,没有固定收入,家庭状况贫寒,生活非常艰难。他们没有过分的要求,想得到的只是政府给予一定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起码的有尊严的生活,能够安度晚年。
这样的要求过分吗?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南海再战,谁上前线——80后能打赢一场战争吗?》,呼吁政府和社会,给烈属以更多的关爱。他提到,国家的优抚原则是“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这样的一个优抚标准,显得过低。烈属应该享受高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因为他们的子弟曾经为国家流血牺牲,当此无愧。
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今日的中国已经不缺钱,国内流动性泛滥得已把美国甩在了身后,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长也远高于GDP增长。国家应该也能够多拿出一些钱来,补助一下烈属和老兵们的生活,他们要求的并不高。无论如何,不能再让曾经为国出征的将士们流血又流泪了。
国家维稳,需要钱,更需要的,是一种态度。
最后,我们倾听一下电影《自豪吧,母亲》中梁青青烈士的心声吧:“我融入在祖国的大地里,化做侵略者不可逾越的高山。不要为我而沉痛吧,战友。躺在这里,我听得见祖国前进的脚步声。。。。。。”
[此帖子已被 小屁孩 在 2012-1-13 18:24:47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血总是热的 在 2012-6-7 22:31:52 编辑过]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