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越战争中的解放军参战部队(1984-1988)
(以下为外文翻译资料,仅供参改,不可全信)
Kumming Military Region
昆明军区
Main Formations:
主力部队
40th Division, 14th Army
14军40师
41st Division (122nd, 123rd Regiment and 15th Border Defense Regiment), 14th Army
14军41师(122团、123团、边防15团)
31st Division, 11th Army (11军31师);32nd Division, 11th Army( 11军32师)。
Support Elements:
支援部队
4th Artillery Division, Kumming Military Region
昆明军区炮4师
Engagement Period:
参战时间
April 1984 to Dec 1984
1984年四月至1984年十二月
Combat Lost:
伤亡情况
766 KIA, including militia and civilian workers casualties
766人阵亡,含民兵和支前民工
Notes:
注:Battles for Lao Shan and Ba Li He Dong Shan High Ground: 651 KIA
老山和八里河东山高地之战:651人阵亡
Battles for Zheyin Shan High Ground: 115 KIA.
者阴山高地之战:115人阵亡
July 12th Battle, 119th and 122nd Regiment combined casualties: 61 KIA
7.12战斗(我方称之为“七·一二大捷”,译者注)119团和122团共有61人阵亡
118th Regiment\';s casualties: 198 KIA(118团:198人阵亡)
96th Regiment\';s casualties: 41 KIA, 298 WIA.(96团:41人阵亡,298人负伤)
Nanjing Military Region
南京军区
Main Formations:
主力部队
1st Division, 1st Army
1军1师
36th Division, 12th Army
12军36师
Support Elements:
支援部队:
9th Artillery Division, Nanjing Military Region
南京军区炮9师
3th Artillery Division, Foozhou Military Region
福州军区炮3师
Engagement Period:
参战时间
Dec 1984 to May 1985
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
Combat Lost:
伤亡情况
404 KIA
404人阵亡
Notes:
注:
1st Army\';s casualties: 359 KIA
1军:359人阵亡
12th Army\';s casualties: 38 KIA
12军:38人阵亡
9th Artillery Division\';s casualties: 7 KIA
炮9师:7人阵亡
Jinan Military Region
济南军区
Main Formations:
主力部队
199th Divison (reenforced with the 598th Regiment from the 200th Division), 67th Army
67军199师(加强有200师598团)
138th Division, 46th Army
46军138师
Support Elements:
支援部队
12th Artillery Division, Jinan Military Region
济南军区炮12师
Engagement Period:
参战时间
May 1985 to April 1986
1985年五月至1986年四月
Combat Lost:
伤亡情况
Not available
不详
Notes:
注:199th Division lost over 300 KI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May 30 to June 11,1985.
199师在1985年五月30日至七月11日期间,阵亡超过300人。
595th Regiment suffered 120 casualties and 1 POW on Dec
1985年12月2日595团伤亡120人,1人被俘。
597th Regiment lost 20+KIA in an attack against Hill
597团在攻打405高地时,阵亡人数超过20人。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兰州军区
Main Formations:
主力部队
139th Division (reenforced with the 421st Regiment of the 141st Division), 47th Army
47军139师(加强有141师421团)
61st Division, 21st Army
21军61师
Support Elements:
支援部队
1st Artillery Brigade,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兰州军区炮1师
Engagement Period:
参战时间
April 1986 to April 1987
1986年四月至1987年四月
Main Formations:
主力部队
79th Division (reenforced with the 241st Regiment from
the 81st Division), 271th Army
27军79师(加强有81师241团)
80th Division, 27th Army Support Elements:
支援部队
14th Artillery Division (10th and 37th Artillery Regiment),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北京军区炮14师(炮10团、炮37团)
Engagement Period:
参战时间
April 1987 to April 1988
1987年四月至1988年四月
Chengdu Military Region
成都军区
Main Formations:
主力部队
37th Division, 13th Army
13军37师
38th Division (minus the 114th Regiment), 13th Army
13军38师(缺114团)
Engagement Period:
参战时间
April 1988 to Oct 1989
1988年四月至1989年十月
Reconnaissance and Special Operation Units
(参战的)侦察部队和特种部队
Dec 1984 to May 1985 1st Recon Group, 20th Army, Wuhan Military Region
第一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武汉军区20军派出。
Dec 1984 to May 1985 2nd Recon Group, 43rd Army,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
第二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广州军区43军派出。
Dec 1984 to May 1985 3rd Recon Group, 50th Army, Chengdu Military Region
第三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成都军区50军派出。
Dec 1984 to May 1985 4th Recon Group, 54th Army, Wuhan Military Region
第四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武汉军区54军派出。
Dec 1984 to May 1985 5th Recon Group, 54th Army, Chengdu Military Region
第五侦察大队,1984年十二月至1985年五月,由成都军区54军派出。(此处似乎有误,可能是14军,非54军,译者注。)
Combat casualties: 6 KIA, 9 WIA
伤亡情况:6人阵亡,9人负伤
May 1985 to June 1986 6th Recon Group, 46th Army, Jinan Military Region
第六侦察大队,1985年五月至1986年七月,由济南军区46军派出。
May 1985 to June 1986 7th Recon Group, 44th Brigade, 15th Airborne Corp
第七侦察大队,1985年五月至1986年七月,由空降15军44旅派出。
Sept 1985 to July 1986 8th Recon Group, Xinjing Military Region
第八侦察大队,1985年九月至1986年七月,由新疆军区派出。
Sept 1985 to July 1986 9th Recon Group, 19th Army,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第九侦察大队,1985年九月至1986年七月,由兰州军区19军派出。
Sept 1985 to July 1986 10th Recon Group, 21st Army, Lanzhou Military Region
第十侦察大队,1985年九月至1986年七月,由兰州军区21军派出。
Combat casualties: 21 KIA
21人阵亡。
20 KIA during the night attack of High Ground 1828 on March 18th, 1986.
其中20人是在1986年三月18日夜间攻打1828高地时阵亡的。
Sept 1986 to Dec 1987 11th Recon Group, 24th Army, Beijing Garrision and Tianjin Garrision,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第十一侦察大队,1986年九月至1987年十一月,由24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北京军区派出。
Sept 1986 to Dec 1987 12th Recon Group, 38th Army,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第十二侦察大队,1986年九月至1987年十一月,由北京军区38军派出。
Combat casualties: 7 KIA, 1 MIA
7人阵亡,1人负伤。
Dec 1987 to Jan 1989 13th Recon Group, 16th Army,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第十三侦察大队,1987年十二月至1989年一月,由沈阳军区16军派出。
Dec 1987 to Jan 1989 14th Recon Group, 40th Army,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第十四侦察大队,1987年十二月至1989年一月,由沈阳军区40军派出。
Dec 1987 to Jan 1989 15th Recon Group, 64th Army,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
第十五侦察大队,1987年十二月至1989年一月,由沈阳军区64军派出。
Combat casualties: Less than 20 KIA
阵亡人数不超过20。 作者: 信念永恒 时间: 2005-10-26 00:28 标题: [转帖]第二次中越战争(84---89年)的经过、参战部队及伤亡人数 [转帖]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越军不断对中国云南文山州边境一线进行挑衅、袭扰、蚕食,进而入侵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为了驱逐入侵的越军,保卫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国防,除云南省军区所属部队坚守边防一线外,还先后从各大军区抽调部队参加防御作战。
1979年4月,陆军第十四军四十二师进入文山州,在云南省军区边防部队协同下,坚守边防一线阵地,至1984年4月27日撤离文山归建。
1984年1月,陆军第十一军(军长马秉臣、政治委员曲明耀)率三十一师进入文山州,在西畴县西洒、蚌谷、董马等地驻训;陆军第十四军(军长刘子波、政治委员员苟友明)率第四十师、第四十一师进入文山,在马关、麻栗坡等地驻训。同时进入文山州的还有原昆明军区炮兵第四师,在砚山驻训。同年4月,先后参加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同年12月撤离文山州,凯旋归建。
1984年7月下旬,南京军区陆军第一军(军长傅全有、政治委员史玉孝)第一师,第十二军三十六师,军区炮兵第九师进入文山州集结于文山、砚山两县驻训。12月下旬接替陆军第十一军、第十四军和炮兵第四师在老山、八里东山的防御任务。同时进入文山州参加防御作战的还有:北京军区工兵第十五团,福州军区工兵团,南京军区工兵团,沈阳军区高炮第十八团、武汉军区汽车第十二团、昆明军区工兵第七团以及第二十、四十二、五十、五十四、十三军分别组成的第一、二、三、四、五侦察大队,1985年5月下旬,第一军所属部队和第一、二、三、四、五侦察大队,武汉军区汽车第十二团全部撤离出战区,凯旋归建。
1985年3月,济南军区陆军第六十七军(军长张志坚、政治委员姜福堂)第一九九师,第四十六军第一三八师,济南军区炮兵第十二师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1985年5月25日进入战区接替第一军所属部队防务。同时进入老山战区(含八里河东山)的还有第二十六军、四十六军组成的第六侦察大队,空降第十五军四十四旅组成的第七侦察大队,成都军区汽车第十七团。同年7月,第六十七军第二00师五九八团亦进入老山战区。1986年6月,第六十七集团军所属部队撤离文山,凯旋归建。同时撤离战区的还有第六、七侦察大队。6月,成都军区汽车第十七团亦撤离战区归建。
1985年9月,新疆军区组成的第八侦察大队,陆军第十九军组成的第九侦察大队和陆军第二十一军组成的第十侦察大队相继进入战区,至1986年6、7月间,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6年1月,兰州军区陆军第四十七集团军(军长钱树根,政治委员宫永丰)第一三九师、炮兵旅、高炮旅;第二十一集团军第六十一师,兰州军区炮兵第一旅、汽车团、电子对抗营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4月,进入战区接替第六十七集团军防务。1987年5、6月间,第四十集团军所属部队先后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6年9月,由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十一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马关都龙地区执行侦察任务;由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二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麻栗坡八布地区执行侦察任务。至1987年2月,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6年12月,北京军区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欠第八十一师)(军长钱国梁、政治委员徐永清),军区炮兵第十四师第十团和第三十七团集结文山、砚山两县驻训。1987年4月,接替第四十七集团军老山战区防务。至1988年5月中旬,第二十七集团军所属部队撤离战区,凯旋归建。
1987年12月,由沈阳军区第十六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三侦察大队;第四十集团军组成的第十四侦察大队;第六十四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五侦察大队进入战区执行侦察任务。1989年1月14—16日,第十三、十四、十五侦察大队先后撤离战区归建。
1988年1月12日至25日,成都军区陆军第十三集团军第三十七师(师长陈庆云、政治委员段树春)及三十八师一、二团,炮兵旅、工兵团、电子对抗营进入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1988年4月进入战区,接替第二十七集团军所属部队老山战防务。第十三集团军第三十七师所属部队,于1989年5月和10月分两批(第一批为第一0九团)撤离老山战区,凯旋归建。
自1979年1月至1991年1月,空军航空兵第五师、十一师、十七师、二十一师、二十二师、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三十师、三十三师、三十七师、四十四师、四十五师和四十六师;侦察三团、运输机团以及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军区的地空弹营先后在老山战区轮战。航空飞行师(团)驻砚山平远机场,地空导弹营驻麻栗坡大坪和马关马鞍山,轮战时间为6至9个月。
向军转帖的文山军事志的记载有几点错漏,楼主的资料已经修改过来了。
1、“1986年9月,由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十一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马关都龙地区执行侦察任务”,27集团军应为第24集团军。
2、“1986年9月,由陆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北京卫戍区、天津警备区组成的第十一侦察大队进入战区,在马关都龙地区执行侦察任务;”
原文有“欠81师字样”,漏了81师241团。
3、第十侦察大队归建时间应该是1986年12月。否则1986年7月至1986年9月老山战区岂不是有两个月没有轮战的侦察大队?
1985年6月由21集团军63师为主组建成都军区第十侦察大队(1连:187团8连,2连:184团8连),800余人。11月开赴云南前线,1986年12月归建。一年中亡21人,其中1986年3月18日1828高地破袭战亡20人。成都军区授予184团8连“团结战斗模范连”,中央军委授予8连指导员张新奎“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导员”。侦察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