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renjping    时间: 2005-1-10 12:11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雾都一冰(转自老山兰)

在1072高地潜观位置上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每周, 我都要和宣传股的几名干事和新闻报道组的同志,轮流
到团各营连阵地走访调查,以便及时了解部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好战时政治工作和
战时宣传报道工作。这两张照片就是在我团(32师94团)1072高地蹲点时留下的,时间大概
是84年9、10月份。
    在老山战区,当时担任阵地防御任务的一般是两个步兵团:其中一个团防守老山方向,
一个团防守那拉方向,即大家经常提到的松毛岭一线;另一个团作为预备队和炮团以及师直
属各分队一般都配置在后方地域。
    阵地防御一般分一线阵地和二线阵地。在战时,最危险、最艰苦、最累、伤亡最大的当
然是一线阵地的官兵和为一线担负运输、保障、给养的军工官兵。因为这些同志随时都有负
伤、牺牲的可能。而在二线阵地和后方的官兵,虽说也苦、也累,但较一线的官兵和担负军
工任务的同志相比,相对安全多了。
    1072高地是老山这个团的最前沿阵地之一,也是当时这个方向最艰苦、最危险的阵地之
一。当然也是团重点保障、重点关心的阵地之一。在这个阵地上担负防御任务的官兵,一般
两个月左右就要撤下来进行休整。
    在老山诸阵地中,1072高地其实并不高,但它的战略地位确十分重要。该高地是在一条
东西走向的狭长山梁上,梁头是1072高地,梁中是968高地(越)并往西顺延至山脚,基本
上与后侧的松毛岭诸阵地处于平行方向。如果越军占领这个高地,就等于在老山防御方向的
前沿阵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对老山方向的防守构成最大的威胁。因为在老山后面依次有师团
的指挥所、炮兵阵地、后勤保障基地。当时我团的全部粮草弹药都是通过位于老山北侧半山
腰下的平寨进行中转。当时没有公路,阵地上所需要的物资,全部由军工和各连的后勤保障
人员人挑肩扛从小路送往各阵地。从战略位置上看,谁控制和占领了老山,谁就控制了整个
战区的主动权。
    1072高地的右侧(西)是越军的1058高地,如果从老山主峰往下看,一目了然;正面
(南)是越南的大青山,中间隔有一条大深沟;右后面(北)是老山主峰诸阵地;左后(东
北)就是松毛岭(当时96团的阵地)。1072高地就夹在东西1058和968高地之间;与1058高
地相隔较远,与968高地紧沾在一起。
    由于和968高地近在咫尺,坚守在该高地的官兵,既要防备968高地越军的偷袭、进攻,
又要防备1058高地高射机枪和游动小炮的射击。同时,也要防备越军大口径炮火的轰炸。
    1072高地面积不大,但在这个长不到100米,宽不到50米的阵地上,却屯有我团一个连
的兵力。加上配属的二机连的一个重机排,二炮连的一个八二无炮排,以及营卫生救护所的
人员,有近二百人左右。
    我团四连(后六连)首批接管高地时,没有几个象样的工事。连排住的主要坑道都是过
去越军曾用过的,友军攻占后,稍加改造加固了一下。坑道上面用水泥板或碗口粗的圆木铺
顶,顶上用厚厚的泥士覆盖着。堑壕和交通壕大都较浅。在堑壕的最前沿,观察人员只能通
过掩体旁的潜望镜观察敌情,对方也一样。双方一旦发现暴露的目标,就会开枪射击。上面
第二张照片我站立的位置,就是面向968高地的潜观位置,与968高地的前沿位置相距不到50
米。双方近处前沿都埋满了地雷。当时照这长照片时,是我叫随行的报道员小江(四川武胜
人),先对好焦距,然后突然站起拍下的,前后不到三秒钟。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如
果当时对方也在观察,一枪过来,老山战区就可能留下一个笑话:一个共军的营级军官,为
了一张照片,仅在越军的枪口下希哩糊涂的掉了脑袋。几天前这里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当时
配属该连的炮二连排长罗学春(好象是四川自贡人)为了打掉1058高地一个对我经常扫射的
火力点,经过多次观察后,决定在堑壕外一个便于瞄准的地方选好发射阵地。开炮射击后,
罗排长指挥炮班迅速撤进堑壕。可此时对方的观察人员也发现了他们,炮弹马上打了过来,
还来不及跳进堑壕的罗排长,当即身负重伤,后抢救及时,锯掉一条腿后,总算保住了性
命。可人家是为了消灭敌人哟!
    白天,阵地上的官兵,除值班火器和观察警戒人员外,大都藏在坑道和堑壕的猫耳洞
里,随时等待还击。晚上就难熬了,蚊虫又多,坑道内几个人合用一顶文帐睡觉。堑壕和猫
耳洞里的官兵,裹着雨衣,轮留打盹休息。一到下雨,那就更惨了,堑壕和猫耳洞里尽是雨
水,许多战士只能泡在水里,等到天明才能排掉积水。阵地上又不能生火做饭,吃的饭菜,
都是炊事班在平寨做好后,由一个排从小路经主峰再往下送到阵地上。在接近1072高地方,
有一段小路又暴露在1058高地正面,越军一旦发现就用高射击机枪扫射,遇到这种情况,战
士们就得吃点带硝烟味儿的泥巴饭了。好在阵地旁边有一股水,饿了可以灌上冷水吃压缩干
粮。由于长时间蹲在潮湿的坑道和猫尔洞里,很多战士的腿都肿了,裆也烂了,行走极为不
便,有的同志后来撤下来休整时,一个多月才能恢复元气。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担任军工运输任务的连队,他们每天都要把前沿阵地急需的玻璃钢
工事构件和木料运上来,以加固坑道和猫耳洞。开始时,他们还穿着完整,后来,任务越来
越重,天气又热,为了减轻负重,很多战士干脆只穿裤头,腰上挂颗手榴弹,背着上百斤的
工事构件,从平寨一步一步地运到前沿阵地。时间长了,战士们的肩上都勒出了一道道深深
的血痕,背上也磨出了厚厚的茧巴。当时在阵地蹲点时,一名连队干部曾笑着对我说:股长
呀,你们应该好好吹一下军工弟兄们,他们可是比我们更苦哟!他当时给我讲了几天前的一
件事,说是那天下雨的时候,有十多名军工战士给他们阵地送来急需的物资,他看到一个小
战士身上到处都磨出了血,就心疼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小兄弟,辛苦了!,那个小兵仅
哇的一声哭了。当时把他搞懵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旁边一个老兵说,他们已经给前沿阵
地运送了一外多月的物资,还是第一次听前面的人说“辛苦了”,是感动呀!
    同样的故事,几天后我又听说过。那是师政治部宣传科的文化干事雷鸣同志(现成都军
区战旗文工团)来老山了解阵地文化生活情况。在猫耳洞前,我们互相聊起各自的所见所
闻。他当时给我介绍了一下松毛岭96团阵地的一些情况。他说,那里更艰苦,阵地上天天都
有越军的炮火轰炸,有时几发,有时几十发,有时上百发,工事修了被毁,毁了又修,随便
抓一把泥士,里面全都是弹片。其中有两件事,至令难忘。第一件是说,当时阵地上负伤的
很多,从一线抬下来的伤员,送到医院后,有的被踞掉一条腿,有的被踞掉了胳臂,但在做
手术时,没有一个哭叫的,有的还强忍欢笑地说:踞掉一条腿算什么,只要革命的火种还
在,二十年后老子还会送一个英雄好汉来。第二件是说,当时有个慰问团来前线慰问,师首
长决定把前线一个连队撤下来休整,同时接受慰问和采访。时间定好了,地点定好了,准备
欢迎的人也组织好了。按计划几个小就可以撤下来的连队,结果十多个小时也没撤到指定的
慰问地点。当时师首长火了,准备要训斥一下这个连队的干部。当这个连队一颠一跛,互相
抬着,扶着,一个个衣衫褴褛,疲劳不堪,一步一拐艰难地出现在面前时,师首长一句话也
说不出,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往下流。解开他们的绑腿,很多战士的腿都是肿的,有的裆
部已经发炎化浓,血和衣物紧紧地沾在一起,撕开后闻着都是一股股的腥味。战友们相见
后,一个个都抱着痛哭了起来。本想发火的师首长哽咽了一声,手一挥:慰问不搞了,休
息!

真是苦呀,一线的官兵,能活着走下来都不容易!
    记得后来昆明军区有两个录相的干事来到老山,说是军区首长要了解阵地上战士们的战
斗生活情况,想实地拍摄一些资料,以便回去汇报。当时一听好高兴,借这个机会宣扬一下
前线官兵的事迹多好。于是,我给他俩介绍完情况后,便连夜写了一个专题片脚本,片名叫
“老山一日”,想透过前线官兵一天的生活片断,展现前线官兵如何在日晒雨淋、硝烟弥漫
的险恶环境中顽强战斗、顽强生存的。第二天,分别到各阵地拍摄。可惜,那拉方向不是本
团的防区,没有拍到他们那里的画面。虽然这个片子没有象我当时想的那样,好好编一下送
到电视台去播放(战时也是不可能的),但据说军区首长看了他们带回去的录相后,对老山
前线官兵的生活特别关心,我所知道的,后来一线连队都配备了煤油炉,各种各样防湿、防
潮、防蚊的用品,干洗剂以及各种各样的水果罐头也多了起来,每个一线连队还发了收音
机。当时在老山阵地上拍的那些真实场景,我后来也曾在一些电视专题片中看到一些镜头,
介绍虽不完整,但那可是当时的真实情况哟。
    老山战区的每一条小路,每一个山头,每一个阵地,每一个坑道,每一个堑壕,每一个
猫耳洞,都滴下过军人的血、军人的汗,都有一段动听的故事,都有一个英雄的亡灵在呐
喊,都有一曲英雄的赞歌,都有一部气壮山河的史诗!

    老山啊,你是军人的血和汗凝固的边关!
    当年那些从前线下来的官兵,有的立了功,有的当了英雄,有的上了学,有的提了干,
有的可能升了官,有的复员后有了工作或发了财,但大多数人都默默无闻地回到了他们原来
的山村,也许人们并不了解他们的过去,但不管是升官的,发财的,有工作的,在位的或退
下来的,千万不要忘记那些曾在一线阵地天天与死神打过交道的战友们。春节来临之际,让
我们为他们当年的壮举干杯,也为我们曾在那里战斗过!生活过干杯!
   为那些长眠老山的战友们深深地鞠上一躬,安息吧,共和国的勇士们!

D5D5C6ACC9CFB5C4_1105330142.jpg

101.39 KB, 下载次数: 0

D5D5C6ACC9CFB5C4_1105329814.jpg

35.98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Nanoroc    时间: 2005-1-10 16:20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下面引用由renjping2005/01/10 12:11pm 发表的内容:
一个个衣衫褴褛,疲劳不堪,一步一拐艰难地出现在面前时,师首长一句话也
说不出,鼻子一酸,眼泪哗哗地往下流。解开他们的绑腿,很多战士的腿都是肿的,有的裆
部已经发炎化浓,血和衣物紧紧地沾在一起,撕开后闻着都是一股股的腥味。战友们相见
后,一个个都抱着痛哭了起来。本想发火的师首长哽咽了一声,手一挥:慰问不搞了,休
息!
对自己前沿士兵的情况如此的不了解,这个师长改反省,相关参谋人员该撤职。不了解自己士兵状况如何打仗?
作者: 巴蜀人家    时间: 2005-1-10 18:54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老兄的话不能这样说,在一线阵地一般都要坚守两个月左右才能撤下来休整,这是很正常的。这个师的师长是很关心前沿战士生活的。各级领导也是很关心的。
作者: 芭蕉坪    时间: 2005-1-10 20:37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任排:文章的作者是老穆?
作者: 119t2p    时间: 2005-1-10 22:27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个贴子最后由119t2p在 2005/01/11 10:17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芭蕉坪2005/01/10 08:37pm 发表的内容: 任排:文章的作者是老穆?
本文作者是11军94团宣传股长,老邹。即<<我爱你老山兰>>歌曲的主要词作者!
作者: renjping    时间: 2005-1-11 09:36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个贴子最后由renjping在 2005/01/19 01:0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119t2p2005/01/10 10:27pm 发表的内容: 本文作者是11军94团宣传股长,名叫邹**。即<<我爱老山兰>>的主要词作者!
一点没有错,就是他写的歌词,不过你可不能这样把别人的名字发到网上呀,你征得他同意了吗?我的战友。
作者: 小石头    时间: 2005-1-12 00:05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是啊网有的名字要保密啊.第一张相片的机枪阵地掩体太堡漏啊.枪架太高.这中枪可以搞成自动发射的.不许要人发射的.
作者: 巴蜀人家    时间: 2005-1-12 10:35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枪架的高低,是根据当时的敌情和前面的障碍物而确定.此架可以升降,位置也可以随时移动.这一点朋友就不必担心哟.
作者: 红豆    时间: 2005-1-12 11:27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因为作者有过亲身的经历,才能奉献给大家最真实的回忆!
作者: duyong68    时间: 2005-1-20 00:06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蚁雄兵在 2005/01/20 09:14am 第 1 次编辑]

好!顶!


作者: 籽淳    时间: 2005-7-15 21:01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英雄
作者: 我们都是儿子    时间: 2005-7-19 04:56
标题: 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帖子绝对该顶
我睡觉了也要爬起来顶。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