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NET.CN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打印本页]

作者: imxp    时间: 2003-8-25 00:29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近来在研究传输线式的音箱及其变形,为了方便实验,找了两根厚纸管,内经16cm左右,每根长76cm,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根1520mm的迷宫箱体。
装上VIFA P13单元,填上部分吸音材料,分别对单元和端口进行了近场测量。
这图是对单元测量的脉冲响应和频率响应。(近场)
作者: imxp    时间: 2003-8-25 00:36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这个图则是对传输线端口进行近场测量的结果,图中可以看出延时大约为5ms,计算的等效长度比传输线的物理长度大了1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填充了吸音材料导致的。
从端口辐射出的主要是中、低频能量,由于填充的吸音材料未能很好的把200HZ以上的频率尽量吸收掉,因此合成的结果并不太理想。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8-25 01:27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想不到IMXP兄也在研究传输线。
我用4寸杂牌中低音单元也做过一个1.4米的传输线,当时测试软件是SAT,MIC是驻极体。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8-25 01:34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这个贴子最后由Ajconnie在 2003/08/25 01:35am 编辑]

这是未加吸音绵输出端口测的。。
小弟对传输线还有很多搞不懂,还请IMXP兄请教。
不知IMXP兄对传输线管道中的面积变化(比如1/4谐振、迷宫混合形式)对声音的影响有什么心得?可否指教指教?
作者: imxp    时间: 2003-8-25 15:59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回Ajconnie兄,我也没有什么经验,这也是对传输线进行的第一次测量。对于技术方面的,我向MARTIN KING比我了解多很多,你可以去
http://www.t-linespeakers.org/projects/martin
这里看一下。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8-25 20:54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imxp2003/08/25 03:59pm 发表的内容:
回Ajconnie兄,我也没有什么经验,这也是对传输线进行的第一次测量。对于技术方面的,我向MARTIN KING比我了解多很多,你可以去
http://www.t-linespeakers.org/projects/martin
这里看一下。
谢谢:)
作者: liyusheng    时间: 2003-8-25 22:01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我是门外汉,高手们简单介绍一下传输线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8-25 22:53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liyusheng2003/08/25 10:01pm 发表的内容:
我是门外汉,高手们简单介绍一下传输线
我不太会写,对传输线理解还不够多。
对于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大约是扬声器谐振频率的1/4。截面大约和扬声器震膜面积相当。
原理大至如下:
当扬声器发声时,管子内部的空气会受到扬声器背波的激励,当波长为1/4、3/4、5/4…为管子长度的频率出现时,管子内部便会有驻波产生即出现共振,在密封端扬声器的振膜阻碍了空气分子的振荡,因此声速为零,而声阻最大,所以振膜的冲程至最小,气流快速流向开口端,在开口端声速达到最大,声压输出最高。所以就将管子的长度定为扬声器谐振频率波长的1/4,就可以大大的抑制扬声器在谐振频率处的冲程,即失真得到了抑制,并且揩振频率处的声压输出也有所提高。
作者: laurel    时间: 2003-8-25 22:58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传输线式是不是就是加载式倒相箱?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8-25 23:08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laurel2003/08/25 10:58pm 发表的内容:
传输线式是不是就是加载式倒相箱?
什么叫加载式倒相箱?
传输线和倒相箱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亥母霍兹共振理论。
作者: laurel    时间: 2003-8-26 21:41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看过一本80年代的书,里面提到该加载倒相箱的导管(就是箱体围成)其长度为谐振频率的1/4波长,应该就是各位所说的传输线式音箱 只是提法不同罢了。
作者: 大黄蜂    时间: 2003-8-28 22:24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传输线和倒相箱似乎不太相同,倒相箱是基于亥母霍兹共振理论的,这是一种质量——弹性体系,建立在集中参数基础上的。而传输线则是用的类似天线的一种理论,它是利用空气柱对特定波长产生的谐振来实现的。

作者: imxp    时间: 2003-8-28 22:39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大黄蜂2003/08/28 10:24pm 发表的内容:
传输线和倒相箱似乎不太相同,倒相箱是基于亥母霍兹共振理论的,这是一种质量——弹性体系,建立在集中参数基础上的。而传输线则是用的类似天线的一种理论,它是利用空气柱对特定波长产生的谐振来实现的。
对,而且除了这个产生谐振外,还利用了扬声器背波相位偏转一定的角度来增强低频的辐射。MARTIN的文章里谈到了传输线的模型,还没有时间仔细看。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8-28 22:47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大黄蜂2003/08/28 10:24pm 发表的内容:
传输线和倒相箱似乎不太相同,倒相箱是基于亥母霍兹共振理论的,这是一种质量——弹性体系,建立在集中参数基础上的。而传输线则是用的类似天线的一种理论,它是利用空气柱对特定波长产生的谐振来实现的。
谢大黄峰兄指教,传输线基于亥母霍兹共振理论的说法在一本音响杂志《高保真音响》就是这么写的。对于讲述传输线的详细原理的书籍实在难找到,手上的有关资料少之又少。
这有个PMC的内部结构图,不过看来PMC高档品比如MB1、BB5应该和它不一样的。
作者: 狂舞金蛇    时间: 2003-8-31 00:53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什么是“正宗”的传输线?
    关于传输线音箱,比较准确提法,是一种在效果上类似于无限大障板的东西。基于迷宫箱(或称1/4波长谐振式)由于多个正、逆谐振点造成频响曲线的参差不齐难以控制,遂加以改进成传输线式。虽然它的箱体结构和迷宫箱相同,但指导思想却是完全不同的。迷宫箱内部不添加任何强吸音材料,尽量利用管道共振加强低频输出。传输线音箱则填充厚厚的强吸音料,声波能量在管道内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尼,越靠近管口衰减越多,到达管口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输出;同时由于管道内部的强吸音材料吸收作用和管道开口。空气声顺为无穷大,单元振动呈无限大障板上的振动状态,FS即为FO。
    实际制作中传输线音箱当然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理想态,管口总有些输出,单元背部也多少受到一些空气的加载影响作用。实际的情况就是做出的东西介乎于传输线模型和迷宫模型两者之间。实际上制作迷宫箱者也多少会贴些吸音材料的,且木板本身的刚性和内耗致使迷宫箱当然也做不出理想态的来。在这两极间设计的时候,指导思想就决定了作品算是迷宫式还是传输线式。
    至于说传输线音箱(或是迷宫箱)也是基于亥姆赫兹共振理论,这是不正确的。迷宫式模型中管壁无纯刚性和理想光滑无摩擦态,空气柱在振动中不受箱体阻尼;传输线式则更不用说了,达到理想态的传输线模型,声波几乎无反射回振膜背部,有来无回的单行线。如此何来质量-弹簧体系的亥姆赫兹共振?
    无论是传输线和迷宫式,如果管道面积全部或部分小于振膜面积,都会不同程度的形成加载作用,利用得好可以控制振膜的振动。典型的是那个什么QWL音箱,更是利用了封闭的窄端管口对振膜形成了极强的加载控制作用,已经类似号筒箱的效果了。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9-1 01:09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这个贴子最后由Ajconnie在 2003/09/01 01:33am 编辑]
下面引用由狂舞金蛇2003/08/31 00:53am 发表的内容:
什么是“正宗”的传输线?
    关于传输线音箱,比较准确提法,是一种在效果上类似于无限大障板的东西。基于迷宫箱(或称1/4波长谐振式)由于多个正、逆谐振点造成频响曲线的参差不齐难以控制,遂加以改进成传输 ...
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了。
我觉得有点乱了,我认为迷宫和传输线是截然不同的。
先说说迷宫,它的原理是当管长度等于某个频率Fr的波长的1/2时,在管口的声辐射就会和扬声器纸盆前的声辐射达到同相位,从而得Fr频率处的效率提高。但是当2Fr时,这管子就等于一个波长了,因而管口辐射和纸盆前的辐射反相位,从而会使2Fr频率的声辐射效率减弱,就会在2Fr处产生极深的谷点,至于减弱多少,则随声波在管中的衰减情况而定;为了使管口不辐射更高的反相位频率声波(如2Fr,3Fr……)而造成谷值,就需要在管中铺设吸声性很强的吸音材料。(通常把扬声器的F0设计为迷宫管线的Fr)。
而传输线式音箱应该就是1/4波长谐振式,原理我在前面目贴过了。而TQWT我认为是传输线的延伸或改良,它的设计减少了中低频段不必要的峰谷。
金蛇兄说的“传输线音箱则填充厚厚的强吸音料,声波能量在管道内部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很大的阻尼,越靠近管口衰减越多,到达管口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输出……空气声顺为无穷大”
对于句中的“到达管口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输出”我不认同,因为如果理想的传输线是这样的话,那不是很接近和密封箱了?
(个人之见,有不对请指正一下啊)


作者: imxp    时间: 2003-9-1 10:31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关于传输线--迷宫等,因为毕竟不是箱体结构上的主流,所以理论发展的并不好,稍微的变化类型也多。迷宫也好,传输线也好,国外是没有区分的提法,通通称为Transmission line,但跟TWQT是明显区分的。Transmission line有OPEN END,有CLOSE END,有不填材料的,有部分填的也有完全填的-----因此才出现了上面的争论。
MARTIN KING的网站,
http://www.quarter-wave.com/
要通过代理才能进入,里面详细介绍了他原来推论的模型,实际测量的结果和改进的模型,是我在网上能找到最全面和最基础的关于这类箱子的资料。大家如果上不了,我可以把一些他的文档放上来(大概有4M多)。我在实际测量中对比他的结果,发现除了吸音材料的问题外(影响很大),还是挺准确的。
MARTIN KING还提出了一种ML TWQT的箱体结构,更有趣而且比Transmission line下潜好,调试容易,缺点是箱体通常需要1。6米高度(不能折叠,否则工作不正常)。过段时间我尝试一下。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9-1 10:42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imxp2003/09/01 10:31a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传输线--迷宫等,因为毕竟不是箱体结构上的主流,所以理论发展的并不好,稍微的变化类型也多。迷宫也好,传输线也好,国外是没有区分的提法,通通称为Transmission line,但跟TWQT是明显区分的。Transmissio ...
我在网上能找到最全面和最基础的关于这类箱子的资料。大家如果上不了,我可以把一些他的文档放上来(大概有4M多)。
请问网址?
可以在这里放出来吗?
期待…
作者: imxp    时间: 2003-9-1 10:56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网址已经包含在我那段文字上面,考虑到大家不一定能上,我打包了其中的介绍和原理、推断数学模型等的内容,供大家下载。
作者: Ajconnie    时间: 2003-9-1 11:18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谢谢肖兄,
http://www.quarter-wave.com/上不了,只能在MARTIN KING那看看了。
虽然都是英文的,看得很吃力,还是想看下去。
哪位上得www.quarter-wave.com的DX可以把一些页面的WEB保存打包放出来?
先谢谢了。
作者: 老土豆    时间: 2003-9-1 13:57
标题: 研究中的传输线测量结果
下面引用由imxp2003/09/01 10:31am 发表的内容:
关于传输线--迷宫等,因为毕竟不是箱体结构上的主流,所以理论发展的并不好,稍微的变化类型也多。迷宫也好,传输线也好,国外是没有区分的提法,通通称为Transmission line,但跟TWQT是明显区分的。Transmissio ...
可以放到这里呦,老吴开出100多兆。
ftp://chinaagri.net:hbwu@210.51.11.197/www/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