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殿里主佛7尊,在殿的两壁还供奉有小型铜制佛像800余尊。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31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0:34 编辑
七尊主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右还有燃灯佛、多宝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等。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37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0:48 编辑
大雄宝殿主像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连同佛像背后的“背光”在内,最大的佛像高达11米。佛像的姿势、面部表情,衣着的装饰刻画的准确到位。只是殿内光线暗,手持相机拍的照片发虚了。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38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1:38 编辑
灵岩寺的“山门”“千佛殿”“大雄宝殿”六座配楼、四座角楼、回廊在加上典型的“一斗三升人字拱”的风格沿袭,使得这处古建筑群再现了1500年前北魏年间的辉煌。据说有众多国内一流建筑雕塑和绘画大师参与了“灵岩寺”的重建。灵岩寺是去石窟的必经之路,一票通。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40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1:45 编辑
走出灵岩寺下了这座桥就看到了“石窟”。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41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1:53 编辑
新修的石雕山门,前面不远处就是石窟东部,由东向西参观。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42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2:48 编辑
在山门的左侧50米处是“石鼓寒泉”古时为“云中八景之一”。遗址地已无泉水流出。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44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21 07:37 编辑
参观结束后从山上回来的路。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1:52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2:57 编辑
云冈石窟正门,石窟上方左边的黄土墙为明朝长城墙遗址。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28 22:04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0 13:54 编辑
入:进入,体会,领悟,甚至达到。
佛:佛陀。
知:知识、智慧,引申为认识。
见:见地,见解,既即认识的层次。
入佛知见:就是进入并领悟佛陀的认识和见解,使之深入内心。
学佛就是要学做个明白人,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就称之为「佛陀」,明白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就称之为「菩萨」。我们虽然没有彻底明了,还没有开悟,但在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力争做个“明白人”就会不再起烦恼,就能够得到清凉自在。阿弥陀佛……。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5-10-30 18:09
远征 发表于 2015-10-26 14:31
云冈石窟景区服务区
2010年10月游览过云冈石窟,当时周边的扩建工作才刚刚起步,施工的区片和规模尚小。
如今,再看楼主的众多图片介绍,原来的云冈石窟已经升级为“云冈石窟景区”了,历史上崇尚佛教的盛况虽然无法再现,但是锦上添花的复建工程还是为其增色不少。
作者: 同志们好 时间: 2015-10-30 23:01
云冈石窟是个古物。可看。新盖得寺庙就没啥意思了。花钱不少。没原来的味道。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11:51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1 17:21 编辑
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前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才基本上完成了这个浩大的艺术工程。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11:55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1 17:25 编辑
1500年前留下的古道车辙。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11:57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0-31 17:40 编辑
车辙印, 据说此处在古代是通往西部 的必经之路,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条车辙印。看来云冈石窟前面的这条交通古道当年很是繁忙,用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来形容当年的繁华一点都不为过。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18:17
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窟 之一,代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是到大同不能不去的地方.
作者: 子民 时间: 2015-10-31 20:09
远征 发表于 2015-10-31 18:17
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三大石窟 之一,代表了佛教造像艺术的最高水平,也是到大同不能不去的地方.
早年,受到的教育是中国有三大石窟;近些年,又添加了麦积山石窟,有关报道或记载便加了一窟称为“四大石窟”。
“四”在概括古代文化方面似乎优势明显,例如:四大名楼、四大名著等。
抛开“三”或者“四”,单论石窟的规模、造像的质量、造像的数量(仅就这一方面来说,撇开佛教进入中国并对汉文化影响先后、大小等因素),
我认为云冈石窟应为翘楚,
因其建造阶段正值北魏国力鼎盛时期,大窟大龛是它的显著特征,体现了当时人力、物力、财力的充裕和强大;而龙门石窟则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修建,彼时的国力已经不比之前;
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建造时间,则早于“云、龙两窟”,恰恰就是这时间的问题,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就是先造的往往不如后造的,
也就出现了石窟一座比一座精美的现象,这当中也体现了古往今来统治阶层“好大喜功”、“讲排场”等等人性方面的特点。
总之,仅就观赏的角度出发,游览过云冈石窟后,其他三座石窟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0:31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0:41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3 12:15 编辑
窟前木结构的楼阁,为清代修建。窟内端坐云冈石窟里最大的一尊佛像。禁止拍照。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0:42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01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3 21:49 编辑
在洞窟中不让拍照,库内光线差又不能开闪光灯,在受到呵斥的情况下拍了几张贴上。
不可思议,超级震撼。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12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16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26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30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39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47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0-31 21:51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7:52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7:53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7:55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7:57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7:58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6-1-1 14:17 编辑
导游在讲解,有时间的可跟着听听也不错,自己看不懂没啥意识。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02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04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6-1-1 14:22 编辑
导游讲很多佛的故事及石窟经历的故事,听起来蛮有趣的。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06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6-1-1 14:19 编辑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09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11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15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18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19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3 11:14 编辑
众多的佛像看的眼花缭乱,知道是佛的故事,自己看看不出门道,听听导游的讲解最好。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20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21 13:08 编辑
云冈石窟从北魏开凿,经历代维修保存至今,堪称奇迹。这座规模宏大的宝库,它在历史、考古、佛教、艺术等方面
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21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3 11:02 编辑
片片拍糊了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1 18:25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3 11:00 编辑
石窟是大同市的名片,绝对值得去看看。大大小小几十个石佛洞,有的保存的还是很完好的,甚至还保留着本身的颜色,超级震撼。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3 19:23
本帖最后由 远征 于 2015-11-3 21:07 编辑
石像胸部有那么多的小洞洞,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3 19:25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3 19:38
近几年为了保护石窟,在佛窟前建了门楼。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3 20:07
现在的石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保存的比较好。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3 20:08
作者: 远征 时间: 2015-11-3 20:12
欢迎光临 YOURNET.CN (http://bbs.your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