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style>
移频器的工作原理与利弊
移频器的技术从问世到今以有数十年,由于以往此技术应用的地方相对比较小,因此了解此技术的人也相对少,本人在接触此技术之后发现其中的一些工作原理与长短之处,现将其原理与一个实例与大家研究一下,看此技术是否还有发展的前途!!
要了解移频器的工作原理,首先必须先了解“啸叫”的形成与特性。
从下面两幅示意图,大家就不难看出问题的所在.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它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也具有“折射效应”“聚焦效应”“穿透效应”等……
而在电声设备的应用当中则还有一种“积聚效应”,就是两幅图片所表示的含义,这种现象就是形成我们称之为
“正反馈”或是“啸叫现象”。
图 1 图 2
移频器的出现就是为了用来克服这种“物理效应”的设备。
目前最常见的移频器的核心,其实就是一个低频“调制器”与一个相应“解调器”再配合低通滤波电路
组合而成,以下是一份“移频器”的电路图。
为什么称此设计为“移频器”呢?请再看下图,此图一份为“调制”一份为“解调”,合成波形图5。
图 3
图 4
图 5
其原理是将信号通过积分方式,将其进行28KHz 的低频“调解”,然后再通过28KHz ± 100 Hz 的“解调”电路
进行还原,如果在相同的频率的情况下“调解”与“解调”的过程是“不”发生作用的,只有在调解与解调的频率发生
变化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
那么这个作用具体的怎么体现的呢?
因为“解调”与“调解”的频率出现差异“就是所谓的移频过程”,这样就会出现“量的差”——还原的量差,也就是增益出现变化
( 是变小或者相同 )自身这个过程只会“量减”而不会加大!!由于在积分过程中会出现“周期性”的“量”变化,就会出现如下图的的现象。
图 6
这样的现象就说明“移频器”的目的已经
达到了,可能有人会问这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
再看图7 ,它的巧妙之处就是能破坏形成
“积聚效益”的条件,也就是说移频器最终的
作用就是——
通过控制放大通道的增益的“忽大忽小”
在“忽大”的状态下一瞬间突破临界点,让大
信号瞬间通过,在还没有形成“叠加”的情况
下马上回落到小信号导通状态,就是“忽小”
移频器就是通过这个方式,有效地提高放
大电路的增益,比一般的话筒放大提高十几个
分贝,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设计。
如果是好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说它不好呢?
我具体分析之后,总结了几个问题的关键!!
现在大家对移频器最大的意见主要是以下
几点
:
A) 失真大
B) 声音僵硬而且变声
C) 噪声大,呼--呼--响
我以本线路为例,作了几个分析。
失真大的原因是由“调制”“解调”的电路
所造成的,采用一个三极管( 场效应 )就会
出现问题,因为他们都具有单向导通的特性,
就是会出现上半波和下半波的差异,这样一来
不管后面的电路如何都不能挽救的!!
声音声音僵硬而且变声是由于“调解”与
“解调”的时钟频率所造成的!!如果时钟频率
是相同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又失去移
频的作用,所以这是先天性的问题,而且在还
原的过程中,由于低通滤波电路的频带原因实
际频带宽只有 1 KHz — 6KHz ,所以声音一定不会好听!!!
噪声大,呼--呼--响,是移频器在工作过程中增益“忽大”“忽小”时所产生的现象,也是天生性的。
以上是在下对移频器一些心得,总结这套方法其实开创者的确是为天才,他找到问题的所在也找到解决的方法,的确值得我们这些晚辈的景仰与学习。
他采用“先发制人”策略,预先把形成“啸叫”的积聚条件败坏,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路的增益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又不会形成啸叫的确相当了不起。
我们应该踩着前人足迹,对此技术加以改良与创新!!!
如果大家有兴趣一起来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