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怀 山 水 ——之 二: 游 红 旗 渠 “五一黄金周”是出游的好时光。因为放假头两天敢上先生值班,我们就定在五月三日出发。可到了五月二日,天就开始下雨,白天紧锣密鼓的下了一整天,晚上仍在淅淅沥沥的下过不停,我们一边担心着第二天的天气,一边准备着雨具,下了决心是再大的雨也要去的。 真是天公作美,到了三日清晨五点多一点,雨竟然停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叫醒孩子,我们和朋友一家急切地背起行囊上路了。春光明媚的五月正值旅游旺季,林州秀美的风光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各色大大小小的旅游车远远地在山脚排起了长蛇阵,一路游人如织,只见人头攒动。 进得山来,跟着如长蛇般慢慢蠕动的游人,沿着红旗渠慢慢向“青年洞”进发。红旗渠悬挂在巍峨雄险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走在窄窄的河堤上,一手牵着调皮好动的孩子,望着脚下深不见底的河水和那镂空的栏杆,一颗心紧张得像被悬挂在高空中。终于到了“青年洞”,只见“青年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镶嵌在峭壁之上,大家都停下来照相。主景“青年洞”靠断壁而凿,从大山之中穿通而过,将太行美景“雄、险、奇、秀”全都凝集于此。 看渠道在险峻的山崖上拦腰穿过,看漳河水一路滔滔进入林周,不禁惊叹于“人定胜天” 的奇迹!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缺水状况,在饭吃不饱、衣穿不暖的艰苦环境下,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先进设备,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机器自己造, 硬是凭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历尽艰险,苦战九年,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壮丽篇章,被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凝视着一河碧水,望着郭沫若题词的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青年洞”,我竟无端地恍惚起来,手不知往哪放,脚不知往哪搁。只感觉眼前涌动的是一张张沧桑而坚毅的脸,只感觉面前流动的是黑黑的带着泥土味的汗水,只感觉脚下满地是红红的厚重的血。我不能迈步,我更不敢迈步。只感觉脚下踩着的是一本被翻烂的线装书,是一本被翻阅过千万次的历史书,我担心一脚踩下去,恐怕会踩断书面、会惊醒历史、会踩痛了倒下的壮士们。 颇有些浑然忘我地游览完“青年洞”,便开始“登云梯”向山顶进发了。 跟着许许多多的游人,沿着当年修渠工人用来休息的仅可容身的“神工铺”,猫着腰小心翼翼地横过一段异常险峻的山崖,脚下是深不见底的红旗渠,小小的儿子却不知危险地东踢一脚西蹬一腿,直让我心惊胆战。好不容易过了这段山崖,便排着队准备登鬼斧神工的“一线天”了。 “一线天”是两座陡峭的绝壁间一条小缝隙,就天然的山石稍加修凿而成,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对于胖子来说,恐怕要被挤成沙丁鱼才能经过。游客们有条不紊地一个接一个地摩肩接踵而上,不敢有丝毫大意。 提心吊胆的过了“一线天”,忍不住欢呼起来,以为后面的道路就好走了。除不料抬头一看,却又是“二线天”。可喜的是,这里经过了人工改造,路不再是天然的岩间缝隙,而是钢筋焊接而成的梯子。但这么多人踩在几近垂直的窄窄的梯子上,也很有些不放心。儿子因为一心想登到山顶去滑“天下第一滑梯”,一路兴冲冲地走在前面,我紧追慢赶也撵不上,他爸爸则根本顾不上看风景,只顾提心吊胆地看他了。 尽管因为游人太多,爬三步等一步的,一路走走停停,但实在山高路险,爬过了“二线天”,人也已经累得气喘嘘嘘。总算到了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抬眼一看,此处名为“颂诗台”。因为鬼斧神工的“云梯”,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赋诗作对,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句。 就是这样异常险峻的山岩上,也每隔一小段,就有当地老百姓倚岩而设的小摊点,卖凉皮、茶蛋、冰糕和水等小食品。我们的人民就是这样在这片贫瘠却充满生机的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默默地劳作,顽强地生存着。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生活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一辈又一辈……”不觉间,心中升起一种使命感,内心也凝重起来。 在生命中有一种藏在心里的呼唤,它在悄悄的激发着你有一种美丽的向往、有一种寻觅、有一种攀越。 一路沉浸在遐思中,不知不觉竟然到了山顶,在山脚下远远望得见的“一桥飞架南北”就在眼前了,先生和儿子正站在“步云桥”上向我招手。 “步云桥”是一座高架铁索桥,就象翱翔在蓝天白云间一只凌空展翅的大鹏。站在“步云桥”上,瞬间心旷神怡。真是站得高,看得远,春色美景尽收眼底。因为经过头一天雨的洗礼,山峦是那样的清新葱绿,就是蒸发上来的山雾,也散发出清新的芳香;半山腰上的红旗渠,则象一条细带子别具匠心地点缀着满山苍翠;山脚下那条专为旅游而修的马路,似一条银练伸向远方,仿佛要把“人定胜天”的神话传诵得更远更远。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到了这里,下山不仅不难,还好玩着哩!我们又可以回到童年了,因为我们可以坐“天下第一滑”。一条滑梯,从山顶直到山脚,这么长、这么陡的滑梯没滑过吧?呵呵,现在就可以一试“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啦!系上一块特制的围布,戴上一双特制的手套,随着护送员一声“下”,哈哈,我们一队人就像喘急的河水猛的经过几次急转弯,伴着一路又惊又乐的笑声,三分钟就到山脚啦! 太行巍巍,奇峰并峙,高插云天,这是林州人民的风骨;红旗渠水长流,她吟颂着一首血与魂交融的歌。红旗渠,这里的土地是红的,这里的水是红的,这里的风是红的,这里的思情也是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