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收获”的伤痛-----不得不再说的话 金秋十月,本是骑行的大好时节,然而,我们同时又“收获”了太多的伤痛。先是本人在后掌推车步行时,被草丛中一枯木拌倒,漆盖擦伤;后来从武安回来听说在京娘湖一独行女侠受伤,被120接走;再就是红山寺骑行有人受伤,上周三台又发生摔伤。当然,上网搜搜,更可怕的事故比比皆是。 究每一起受伤的原因,十分复杂,各有各的具体情况,甚至有时事发偶然。我想结合自己的感受,从几个大的方面简单分析,以引起大家注意: 一是人的因素: 1、兴奋。其实,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外出骑游,往往兴奋,这是人的本性。人在兴奋时的判断力是失真的,这是导致摔车事故的一种原因。这就是为什么强调骑行当中不让谈笑说话的缘故。 2、疲惫。较长时间的骑行后,劳累和精神压抑(简单重复的蹬踏动作)会让人变得浮躁,不耐烦,这时的判断正确率比平时大打折扣,平时不成问题的状况往往出现“状况”。这就要求组织者(尤其是个人),掌握好休息的时机,尽量减少劳累。 3、骑行技术。指个人掌握正确骑行方法的程度。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简言之,需要个人的骑行经验积累。一是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实践出真知”。一个刚刚骑车游玩的人,与一个骑车游玩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有着天壤之别,这个观点大家都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在每一次骑行当中,细细地去体会,去感觉,去掌握骑行的所谓技术。不要去“尝试”(相当于冒险)我们不知道不了解不掌握的东西去。 以上三点重点是前两项----尽量保持理智! 二是车的因素: 骑行前要对爱车保养和调试。主要注意的有a、变速要灵活。主要是经常使用的牙盘的1、2速的转换。b、刹车问题的检查。看刹车线是否该换。刹车行程是否合适,一般是后刹的行程要小于前刹。还要注意长时间下坡后及时调整,因为这时刹车线可能拉长了,后刹的行程大了。c、轮胎问题。去山地要用山地轮胎(1。75以上),已保证骑行的稳定性。用V刹的朋友要注意内胎不要用带补丁的,以免长时间刹车产生的高温使内胎漏气。d、注意链条等常规保养。 这个问题难度最大。我们每个人不可能作到很专业、很精通,我们骑的时间比保养的时间长得长;但我们必须较专业、较精通,或者部分熟知。养成良好的骑行习惯, 三是熟练使用骑行防护设备 首先强调要养成戴头盔的习惯,因为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地都有摔车的可能。头盔是我们生命的保障。其他的护具也是必要的,如手套、裤脚扎带等。另外,一定不要忘记手机要有足够的电源和话费。衣服和雨具也是要准备的啊。 四是骑行中自己的状态 1、集体出行,要采用“1字长蛇阵”。车友之间的默契很重要,跟骑者要始终全神贯注地注意前面车友的手势、身体和骑行的变化,保持一定的间距,不随意超车,不能忽快忽慢和左右摇摆,更不能突然停车。有事需停车,必须先给手式,然后减速靠右停车。 2、车速要适当。骑自行车旅行十次事故九次快,下坡是最易出事的时候。无论新手老手,下坡速度不应超过20公里,这是骑行应该恪守的铁律。如果下坡达到35公里以上的时速,骑手通常只能祈祷,对突发事件没有任何规避能力。 3、车座的及时升降。下坡尤其是下大坡时,鞍坐要适当放低,保持身体重心后移(不要怕麻烦),且依序放坡,避免“追尾”。 五是注意街道和路面 不要相信自行车脆弱的制动系统,沙地、泥泞和松散的石块,是任何轮胎和刹车都对付不了的,没摔车只是运气好。路过乡村集镇时更应减速慢行。要密切注意车辆、行人甚至动物(狗、猪等)等因数的变化,防备意外的出现。 六其他注意事项 1、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还请三思而前往。万一路上吃不消,痛苦的不仅仅是自己,还会连累队友,虽然大部分的队友不会说什么,但做为个人我们还是得明白自己的状况。 2、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骑行技术,很多意外就是这么产生的,尤其是在过弯的时候,千万要提前减速。因为我们不能预知弯的另一头是什么情况,有车还是悬崖。 3、不要在视线不好的过弯或狭窄处停车,过往的车辆是我们潜在的危险,一定要在视野宽阔的地方停车。 4、遵守交规,骑行时严禁逆行。离右边的马路牙子也得至少有50公分的距离,以防有车辆突然靠近,这空间距离至少给我们一个躲闪的空间,还有当看到前方有停车时,我们也得和车保持相关的距离,以防有人开门下车,撞上车门或下车者。 5、不要为了减小风阻而跟在骑友甚至机动车的后面,前面 一旦停车,我们反应不及吃亏的是自己;更不要想偷懒,拉着机动车走。 6、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骑行请配上前后灯。白天过隧道时也需要前后灯。 一个好的刹车比一个好的传动系统重要, 一颗平静的心态比一副超强的体魄更重要, 坚持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理智,安全在自己心中,责任在自己手里,我与车友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