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7967
- 帖子
- 743
- 精华
- 0
- 积分
- 613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5-28
- 最后登录
- 2014-12-4
  
- UID
- 107967
- 帖子
- 743
- 主题
- 31
- 精华
- 0
- 积分
- 613
- 威望
- 613
- 金钱
- 475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5-28
- 最后登录
- 2014-12-4
|

[这个贴子最后由renjping在 2006/03/15 07:40pm 第 3 次编辑]
2006年元旦,这一天让我终生难忘!
早上八点多钟,小朱驾着摩托车带着我向老山作战纪念馆方向赶去,迎面吹来的一阵阵寒
风,凉嗖嗖的,让我再一次领略了湿润潮湿,感受着弥漫四周的雾气,仿佛又把我带回到二
十多年前的麻栗坡。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停车场。今天是纪念馆开馆庆典的日子,
朦胧雾气中,纪念馆顶上大红布标醒目地写着老山作战纪念馆落成庆典的字样,造型似长城
城墙上部的纪念馆,在彩带、彩球和弧形彩门衬托下,显得格外庄重大方。
我急步走上纪念馆长长的台阶,台阶两边整齐地站立着年轻威武的士兵,站在最前面的士兵
看我胸戴庆典工作证的胸牌,向我行了军礼,条件反射让我也用军人的礼仪习惯地回礼,虽
然我早已退出现役,但今天特殊的气氛,让我很自然地溶入了军人的氛围中。参加庆典的军
内外嘉宾约百人,整齐地站在纪念馆门前,约二十多名中年男女,身着未佩带标志的军装,
分别站立在人群后方的两侧,他们身披红绸带,显得格外醒目,他们是老山作战将士的代
表,在他们中间不少人在战中负过伤,他们是专程为纪念馆庆典服务的老战士。老山作战纪
念馆的建成,对所有参加过上世纪老山作战的军人们,是一件莫大的安慰。
各级领导先后致辞和剪彩,老山作战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了老山作战中的将
士们,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无私奉献,甘洒热血,献身边疆。大量的实物图片,向人们再次展
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军人的风采。此时此刻,我仿佛又回到老山战场的密林,又看到了我身
边英勇顽强的战友:新战士贾云科还在巡逻道上手持火箭筒射击的英姿;枪林弹雨中穿梭于
高地间的通信员黄兴章敏捷的身影。。。。。。隆隆的枪炮声中,牺牲在五十四号阵地上的
副班长王大财遗书中的誓言:“战鼓摧征心激荡,生死二字丢一旁,一心只学董存瑞,誓将
热血洒南疆”,仿佛又在我的耳旁响起;还有机枪手小胖子,老黄牛似的好班长等诸多英雄
的身影在我的眼前闪现,看着这一幅幅图片,细读着每一板块的说明,“无私奉献”、“艰
苦奋斗”、“英勇顽强”、“理解万岁”等主题图文并茂地展现着那一段历史,我的思绪随
着展板画面起伏,来到战友们的遗像前,我的眼睛湿润了,喉咙僵硬,视线变得模糊起来,
有些失态的我,悄悄地离开了参观的人群,从大厅走了出来,我不忍再看下去。
我走到大厅
外见纪念馆的一名保安正和一个准备离去的中年男人说着什么。
等那人走后,保安过来和我聊起来。
“刚才那个中年人是干什么的?”我好奇的问。
“他呀,是一个从武汉来的一个老兵,听说老山作战时是什么侦察大队的,
这次是专程来麻栗坡的,正好遇到纪念馆开馆顺便来看看。”保安说。
“哦,是吗?”我有点吃惊。
“由于领导交待过,纪念馆今天暂不对个人开放,我本来不允许他进去的,他听说不让进
去,就拿出了他从武汉来云南的所有车票,说明来由,还拿出他当年参战时立功证书,让我
看了,确认他是一个参战老兵后,我才让他进去的。”保安同我解释着。
“真难得呀,他从武汉到云南来!”我更是惊讶。
“我陪老兵进到大厅时,他看到那些图片就哭了,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国家总算没有把
他们全忘了,纪念馆建的真是太好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保安学着那
人的语调向我叙说着。
听到这些话我再次哽咽了,我连忙打住了话题,独自走开了。我向雾气笼罩的山林望去。云
雾中,我仿佛看到这个老兵和战友们从前线侦察回来疲惫的身影,感受到痛失战友那种无言
的悲伤,我似乎听到牺牲的战友们在九泉之下感知生前战友们,从千里之外赶来祭奠他们
时,一同发出的那令人动容的回应:谢谢,好战友!谢谢!!好老乡!!
这位中年老兵,他代表着那个时期一群曾和他一样血气方刚的战友们;代表着那些因路途遥
远,家境艰难的老人们;代表着所有这些战士的亲人们来看望他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只
有亲身经历过这场战斗的将士们,才能真正记住长眠于此的烈士们,记住他们一辈子。看着
百米远处的陵园墓地,那一排排整齐的坟墓,我的眼眶湿润了许久,心,久久难以平静。是
呀,过去的总要过去,留下的毕竟留下了,时间走的太快,世道在变,唯有战友情谊不变,
老兵心中的丰碑一直耸立在南疆,牺牲的战友们虽埋藏在陵园,但那浓浓的战友情却永远深
埋在他们的心中啊!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我再次来到大厅。就在这时,一个戴着眼镜,个子不
高,身背旅行包的年轻人,来到的了纪念馆门前,保安主动询问了他,向他说明了今天的规
定,不许他进去。
我走到他们身边,问明情况,从这个年轻人期盼的目光中,我知道他此时此刻的想法,便问
到:“你是专程来麻栗坡的吗?”
“是的,我一个人来的,大理和丽江我都不想去,只想到老山看看,到烈士陵园来瞻仰一下
烈士。”
这一番话,顿时让我感动。
“你上过老山了吗?”我又问。
“昨天已经上去过了,租车上去的,还到了天保口岸。”他说。
“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我是从上海来的,是拜耳公司的员工,老山作战时,我还很小,这次是专程来的,刚好遇
到了纪念馆开馆想进去看看。”
听他这么一说,我和保安交换了一下目光,说道:“欢迎参观,你进去吧!”
年轻人脸上顿时现出高兴的样子,说了些感谢的话。
当我得知他是特地上老山来瞻仰烈士的,我的情绪就有些失控,那一刻,对这个年轻人的敬
佩之心油然而生。今天,我被这里的一景一幕一次次地感动着,虽然一切都成了历史,但庆
幸的是现在还有很多的年轻人在关注着七九年中越之战,还在关注着八四年老山作战的方方
面面,而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这方面的情况已不能从教科书中找到答案,人们从网络等渠道
上了解这段历史,他们中一些血性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昔日的战场,他们想了解更
多的东西,看看当年无数将士为国牺牲的地方究竟是啥样,他们想知道更多更详细的答案,
正如今天这个年轻人一样,他从上海大都市专程到此,为的是能上一趟老山,感受一下无数
个像张大权一样的战士们英勇献身的激情,能瞻仰一次麻栗坡陵园的烈士,领略一回当年将
士们为国牺牲的壮志豪情,到圣洁的陵园来实现他此生难以了却的愿望,在他的心中这里牺
牲的将士们是真正的英雄。今天遇到的这个年轻人,让我对像他一样的网友顽石、小石头等
人曾到过老山,到过烈士陵园的行为由衷地敬佩。
后来通过那个保安打听得知,那个从武汉来的老兵,叫高建国,高老兵那天还带来了二十年
前他发表在一个文学刊物上的《战场上的日子》,这一次是他离开麻栗坡二十年后,第一次
回来看牺牲的战友,他还专程去麻栗坡县城里买了一个直径约两米的花圈敬献到了纪念碑面
前,在战友墓前点燃了一支又一支家乡的香烟,泼撒了从家乡带来的白酒。。。。。。
离开纪念馆后,我一直在想,假如没有参加过老山战斗的那个麻栗坡马县长的提议,假如没
有省里有关领导对这个纪念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还会有纪念馆的诞生吗?历史难道就
这样无情的遗弃了成百上千英烈们用鲜血书写的篇章吗?不,这样太不公平,太不人道!二
十多年后的今天,老山作战纪念馆的建成,了却的不仅仅是八十年代老兵们心中久违的心
愿,更是中国一代人心中沉甸甸的心结,我衷心地希望老山作战纪念馆能警示后人,世界需
要和平,让战争永远不要再发生。
麻栗坡我还会再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