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6015
- 帖子
- 57
- 精华
- 0
- 积分
- 0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1-1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Rank: 9](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9](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9](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 UID
- 126015
- 帖子
- 57
- 主题
- 8
- 精华
- 0
- 积分
- 0
- 威望
- 0
- 金钱
- 100 分
- 阅读权限
- 20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11-13
- 最后登录
- 2014-8-24
|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http://pub.idqqimg.com/wpa/images/group.png)
[face=黑体]1979年2月,在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一个战场上,一位中国士兵举起冲锋枪对准了一位持枪的越南女人,而这位女人却是一位身怀六甲的孕妇。中国士兵出于人道放下了冲锋枪,不料越南女人却突然举起一支美式M-16冲锋枪对准了中国士兵。就在这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一颗炮弹呼啸着落在中国士兵的背后爆炸,越南女人立即丢下冲锋枪,不顾一切地扑过去拯救中国士兵……
由此,一场超越生死、超越国界,令人荡气回肠的传奇爱情故事演绎开来。
一
1979年2月17日,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越南战场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2月22日,一支增援的中国机械化部队,在左右两翼荷枪实弹野战军的护卫下,象一条绿色的巨龙,沿着越南东北方的盘山公路向着战争腹地浩浩荡荡、蜿蜒挺进。
在部队前方的一辆运输车驾驶室里,坐着两位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女士兵。男士兵把握着方向盘,他叫童大志;女士兵怀抱着小型救护药箱,她叫徐良慧。他们都是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的学生,是主动请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
时至上午9时,山上突然生起大雾,5米之外不见人影,中国部队不得不减慢速度,缓缓行进。
当中国部队经过西琼河上的一座公路桥,且部队刚刚走过一半时,桥梁“轰”地一声被炸断了,上十辆载着武器弹药的运输车及数十名中国士兵坠入河底,接着从河底发出连片的爆炸声与冲天的火光。紧接着,手榴弹、手雷、机关枪象暴雨般地从陡峭的山崖上一齐向跨过公路桥的中国部队袭来。
爆炸声、枪声在公路桥前方的中国部队响成一片,而公路桥后方的指挥官却对如此之近的越南敌军束手无策,开炮吧,两军相距这么近,又不知越军有多少人,真要开炮,受损失的恐怕还是中国士兵。于是,指挥官当机立断,用报话机向前方的士兵发出命令:拿起武器,短兵相接,决一死战,拿下山头。
受命的士兵们迅速拿起武器与敌人交战。童大志与徐良慧也背起冲锋枪跳下车来。
地雷战、游击战原本是中国人的战略战术,不料越南人从中国人手上学去后,反过来对付中国人。
尽管有工兵可以排雷开道,但越军所埋下的地雷太密集,几乎每平方米就有四五个地雷,况且背负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如果靠排雷开道,等于是送死。于是工兵们义无反顾,一个个躺在地上往雷区滚去,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的前进开辟出一条血道来。
狡猾的越兵边打边往大山丛林里隐退。中国士兵越过公路地雷区之后,跟着进入到茂密的丛林之中。士兵们发现了一位正在松树底下采蘑菇的老太太,他们没有伤害她,因为她手无寸铁,而当中国士兵从她身边走过去之后,老太太突然从装蘑菇的篮子里拿出一把超短型冲锋枪对着中国士兵的后背猛烈扫射,七八个士兵应声倒下,随后赶来的童大志与徐良慧悲愤地将越南老太太滥枪击毙。
不谙越南地形的中国士兵艰难地行进着,他们不是掉进插有竹芊的陷阱,就是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行进中,中国士兵又发现了一个六七岁的放牛小男孩,他们让小男孩带路,小男孩不肯走。一个大个子士兵将小男孩背在肩膀上让小男孩指路,小男孩先是一番挣扎,继而默不出声。当大个子士兵背着小男孩走出十多米远时,小男孩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锋利的小刀迅速地割向大个子士兵的颈部,大个子士兵猝不及防,一个趔趄栽倒在地,小男孩因大个子士兵栽倒的贯力而被抛出五六米远,正好落在一颗地雷上,随着“轰”地一声巨响, 小男孩被炸得粉身碎骨了。
越南人已经全民皆兵了。
童大志与徐良慧刚刚进入越南战地就遇上了如此激烈的战斗和悲壮的场面,他们是既兴奋又害怕,因为他们入伍才刚刚两个月,虽有一些书本上的军事知识,但军事训练与作战经验都十分缺乏。
二
童大志1958年出生于湖北省罗田县大别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家坐落在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山脚下。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刚刚恢复,童大志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高等军事学院读书。
童大志身高一米七八,五官端正,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而与童大志同班的北京同学徐良慧则长得娇小玲珑,聪颖端庄,尤其是她那一头齐腰长的黑发,像一道黑色的瀑布奔泻而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诱惑。童大志与徐良慧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互借读书笔记,畅谈国内国外的军事大事。他们心灵相通、相互帮助、相互爱恋。
童大志是长子,除了父母之外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弟弟都在读书,因而家里很困难。童大志在大学里很节俭,除了埋头学习以外,从不与同学攀比衣食穿戴。有一天徐良慧约他看电影,时间过了半小时他还没有来。徐良慧问他为什么迟到这么久?童大志说他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那时手表很稀少,买一只手表要120元钱,况且还要购货券,一般一个城市家庭里最多也只有一、两只手表,而像童大志这样的山里人家是不可能买得起的。细心的徐良慧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她向家里人要了120元钱和购货券,邀上童大志一起到王府井商店去买手表。徐良慧原本是想给童大志买男式手表的,后因童大志执意不肯要,徐良慧才不得已给自己买了一只17钻的上海牌女式手表。
1978年隆冬,童大志、徐良慧在天安门广场上飘舞的雪花之中嬉戏、徜徉。正在这时,广场上的高音喇叭突然播出了越南当局武装挑衅中国的新闻和新华社评论员文章。童大志、徐良慧顿时停止了嬉戏,广场上所有的游人都停止了游动并驻足聆听,就连路过天安门广场的公交车也都在乘客的要求下中途停泊了下来。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说:“越南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越南人民抗法抗美30年,中国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勒紧裤腰带无偿支援了30年,中国士兵的热血洒遍了越南的每一寸土地。而就在中国人民帮助越南抗法抗美取得国家统一的胜利之后,越南当局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自视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悍然发动对中国的武装挑衅:武力驱赶华人,枪击中国边民与中国边防战士,封锁友谊关关口,向中国人民和印度之那人民打响了对外扩张的第一枪……”
听完广播之后,血气方刚的童大志心潮澎湃。他问徐良慧:“你看过苏联的《青年近卫军》吗?”
徐良慧说:“看过。” 童达志说:“越南向我国发动武装挑衅,我想去当兵,到前线去打仗。”
“真的?!”徐良慧睁大眼睛说,“我也想去。”
童大志有些懊悔:“招兵时间已过,就怕去不了。”
徐良慧说:“只要我想去,肯定去得了”。
童大志不解:“你有这么大能耐?” 徐良慧知道自己忘形说漏了嘴,于是谦虚地说:“试试看吧!”
当夜,徐良慧就将童大志带进了她的家。
这是一个旧式四合院,院外的墙壁都有些斑驳了,而在院门两旁,却耸立着两个尖顶小木屋,屋内各站着一名持枪的解放军战士。童大志一看惊呆了,这是一个高级别首长的家庭,而徐良慧却从来未向他提起过。
童大志的确猜对了。徐良慧的父亲是某军区的副司令员,他约莫60岁的年龄,花白头发,古铜面色,一看就知道是一个饱经战争洗礼的骁勇战将。
徐良慧带着童大志进屋时,徐副司令正在看一份中共中央军委的绝密文件。当徐良慧将自己与童大志要报名参军到前线去的愿望告诉父亲时,父亲立即兴奋地站起来问:“是真的吗?”
“是真的。”童大志、徐良慧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热血青年,保家卫国。我支持你们。”
徐副司令说完,立即走进工作室拿起了电话:“喂,是老李吧!我是老徐呀。我的女儿与她军校的一位男同学想到部队去锻炼锻炼……啊,什么镀镀金呀?不是那个意思,也不必照顾他们,年轻人嘛,就是要让他们磨练磨练,我们不也是在战争中磨练成长起来的吗?啊,好的,就这样说定了,我马上就叫他们到你的部队报到。”
徐副司令与电话对方人的一阵爽朗笑语之后,走出来对童大志及女儿说:“你们明天就可以出发,赶到河南信阳的59军报到。”
来到河南信阳之后,他们一同分配到了高炮部队,童大志被安排到运输连开汽车,而徐良慧则被安排到随军护理班当护士。他们都各自接受了近两个月的短期强化训练。
1979年2月17日,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德志率领20万中国野战军,分东、西两线,从广西的龙州、靖西、云南的河口,金平对侵犯中国边境的越军进行自卫反击,由此,中国边境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2月18日的一个深夜,童大志与徐良慧接到命令,立即收拾行装跑步赶到信阳火车站,钻进了一列满载士兵、直达广西凭祥的闷罐子列车。
2月的气温乍暖还寒,尤其是列车的高速行驶所灌入的风更像刀子一般割削着战士们的手、脸。战士们不寒而栗,大家都拥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童大志靠坐在列车门边,徐良慧靠坐在他的胸前。童大志像一堵挡风的墙,为徐良慧挡御外来风寒的侵袭,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徐良慧的心。徐良慧不时地看手表,她希望手表的指针快速地飞转,希望列车飞快地到达凭样。
2月20日,刚刚到达凭样不久的童大志所在部队就接到赴越作战命令,所有官兵作好一级战斗准备,男士兵统统剃成光头,以便作战负伤后便于包扎;女兵统统剪成齐耳短发,以免影响战斗中的护理工作。当童大志被剃成光头时徐良慧忍不住咯咯咯地笑,而当她秀美的长发被剪去之后,她却蒙着脸哭了。
三
大雾渐渐散尽,山头上的枪声也渐渐少了起来。
童大志与徐良慧形影不离地端着冲锋枪在布满荆棘的丛林中追赶敌人,他们不走山路而专走无人愿走的荆棘草丛,他们想将课本中越是恶劣的环境越安全的军事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就在他们自以为是的时候,童大志突然站立不动了。徐良慧似乎感觉到什么,于是扭过头来问童大志:“你怎么啦?”
童大志一脸冷汗,说:“我踩着弹簧地雷了。”
弹簧地雷是一种新型地雷,当行人踩上它时它不爆炸,而当行人抬腿松开时它即爆炸,且威力比一般地雷大得多。
徐良慧马上退后十几步卧倒,并说:“小心点,慢慢抬腿,前俯卧倒。”
这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的确派上了用场。童大志慢慢抬腿,突然一个腾跃匍匐在地。“轰”地一声巨响,地雷爆炸了,飞起的尘土像暴雨一般泼在童大志及徐良慧的身上。灰尘稍散,童大志抖了一下头上的尘土并扭转头来看望徐良慧。
徐良慧问:“怎么样?”
童大志微微一笑,答:“没事。”
正当童大志准备爬起来时,突然从徐良慧的方向又传来一声巨响。童大志只觉得眼睛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几秒钟后,童大志抬起头来再抖尘土,睁开眼睛去看徐良慧。然而徐良慧已经不见了,她刚刚匍匐的地方已变成了一个大坑,周围的土石及芭蕉树叶上都溅满了星雨般的血迹--原来徐良慧正好俯卧在一颗弹簧地雷上,当她看到童大志脱离危险后跳跃站起时,不料自己身下的弹簧地雷爆炸了,徐良慧被炸得粉身碎骨了。
童大志眼含热泪四处张望,他发现在自己的左侧不远处有一只炸断的纤纤玉手,这只手就是徐良慧的。他一边呼唤着徐良慧的名字,一边伸手将徐良慧的断手拣过来贴在自己的脸上伤心地哭泣。
徐良慧的手本来就很白,而因炸断失血后则更为惨白。童大志曾多次握过这只手,但却从未如此地亲近过它,而这次的亲近却是永远的告别--他曾梦想过战争,渴望过上战场,但他没有想到战争会是这样地残酷,更没想到上战场的第一天就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恋人。
徐良慧的手愈来愈冰凉,手指愈来愈僵硬。童大志泪如泉涌,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就在他往事如烟地在脑海中回忆着徐良慧的音容笑貌时,他隐约听到了一种清脆的嘀哒声--这是手表的声音,是徐良慧手表的声音。他站起来寻着声音找去,果然在不远处的一个草丛中看到了那只手表,那只他与徐良慧一起在王府井商店买的17钻上海牌女式手表。
童大志将徐良慧的那只手表装进了自己的上衣口袋。他像一头发怒了的狮子咆哮着向山头冲去。他的眼红了,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血红血红的。这血红的颜色是徐良慧的鲜血染成的。
童大志端着冲锋枪,见到敌人就是一番扫射。他只有一个念头:要为徐良慧报仇,为中国人雪恨。他打死了多少敌人他不知道,打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肚子饿不饿也不知道。
四
满山硝烟,遍地尸体,血流成河。 童大志冲进了敌人的战壕,战壕里已经没有了活着的敌人和战友,没有了枪声、喊声。童大志在战壕里环视着,他发现堆垒战壕的麻袋上还清楚地印刷着“中国大米”字样,战壕上排放着的火箭筒、机关枪、手榴弹、冲锋枪等武器、弹药中,有许多都是中国人勒紧裤腰带无偿支援给他们抗法抗美斗争的。望着反目成仇的敌国战壕和“中国大米”及中国武器,童大志忍不住仰天长啸,从敌人的战壕上随手抓起一支中国产的AK-47冲锋枪对天狂射。
童大志的喊声、枪声惊醒了一位昏迷的战友,战友的肠子已流出体外,在战友的身旁有五六名被刺刀杀死的越兵。童大志跑过去,将战友流出来的肠子塞进战友的体内,然后解下自己的一根行军绑带将战友的肚子捆住,战友呻吟着说:“不必了,补我一枪吧,让我死得利落、舒服一些。”童大志二话不说,将战友驮在了背上。
他知道越南是喀斯特地貌,溶洞、怪石很多,他要找个溶洞将战友藏匿起来。当他背着战友就要进入一个溶洞口时,突然在他的身后响起了一阵枪声,接着他背上的战友便无力地滑落下来。他回过头来,没有发现敌人,但却听到茂密的丛林中有人跑动而发出的“沙沙”响声。
童大志放下战友,寻声追赶着敌人。当他追到山顶时,他看到的是一个与徐良慧一样身材娇小、一样披着长发但戴着尖斗笠的女人身影。他举起枪正要扫射,忽然那女人回过头来绝望地面对着他。
夕阳的余辉给那个女人勾勒出一道美轮美奂的金边轮廓。尖圆的斗笠下,一帘透明的黑纱遮挡住大半张脸面,露出一双乌黑、忧郁的明眸;短小束胸的白色对襟褂,映衬出她丰满的青春曲线;已被荆棘撕破了的长筒裙和披散着的长发,在晚风中凄美地飘舞;赤着的双脚上,满是被荆棘划伤的血痕;尤其是她那一眼就能看出的身怀六甲的圆肚皮,预示着一个小生命的即将诞生……
童大志迟疑了,他觉得自己所看到的不是一个敌国女人,而是一座活生生的女神雕像。虽然他知道战争是残酷的,但她肚内的生命却是无辜的呀!
童大志出于人道主义思想,缓缓放下了中国制造的AK-47冲锋枪,而那位身怀六甲的越南女人却毫不留情地将一支美国制造的M-16冲锋枪举起来对准了童大志……
就在越南女人准备向童大志开枪的一刹那,一颗炮弹呼啸着撕裂长空,坠落在距童大志身后10米远的地方。
“赶快卧倒!”
越南女人不由自主地用中国话喊了一声,并自行卧倒,而童大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轰”地一声巨响,童大志栽倒在地。
当第二颗炮弹呼啸而来时,越南女人竟丢下自己的冲锋枪,义无反顾地扑压在童大志的身上……
夜幕低垂,一排排多管火箭炮、高射炮喷吐着火舌,炮弹象暴风骤雨般落在山头上爆炸,整个山头霎时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原来,中越双方的机械化部队交火了,但双方都不知道,他们万炮齐轰的山头,此时已只剩下两个人--一中一越,一男一女。越南女人顾不得自己身怀有孕,用她纤弱的身体将童大志这个身高一米七八的中国士兵背在身上,向着半山腰的猫耳洞奔去。
五
这位越南女人本姓阮。她家就住在距友谊关不足10公里的山寨里。
阮姑娘从小在中越边境线上长大。她是1960年出生的。她儿时所上的学校就在边境线上。
中越友好、和平时期,她常在友谊关关口进进出出,做些小生意。她常贩些亚热带的瓜果及越南特产在边境线上卖给中国边民和中国边防军,然后再买些中国产的生活用品回家。她的中国普通话说得很流畅,比有的边远地区的中国人说得还要地道。她对中国人民有着十分友好的感情。
1978年,她嫁给了相邻山寨的一个姓黎的男人,从此改名为黎氏。
黎氏的丈夫更是一个中国通。他14岁当兵打仗,18岁作为越军的指挥官派送到中国的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三年。南京的中山陵、雨花台、长江大桥,北京的长城、天安门、十三陵以及中国的一些大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美好回忆。
然而,由于越南当局印支扩张思想的驱动,促使了中越战争的爆发,使两个毗邻友好、生死与共的国家变成了仇敌,两国友好的人民蒙受起灾难。就在2月17日中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第一天,黎氏的丈夫便在炮火中阵亡。黎氏的家乡变成了战场,他们所栖身的木板矮平房全都被炮火燃烧成了废墟,她年仅10岁的弟弟也在战火中丧生。虽然她身怀六甲,也不明白这场战争为的是什么,但她由此而憎恨起中国人,并站在越南当局一边,拿起武器向中国人开战。
六
夜幕降临了。整个山头几乎被双方的炮火翻了个底朝天。没有一棵完整的树木,看不到一块绿色的草地,整个山头的海拔高度几乎被炮火削低了近一米。
星光在猫耳洞前的荆棘、树丛中摇曳着。山头上到处都是一堆堆被炮火炸燃的篝火,硝烟弥漫,一股股浓烈的硝烟扑向猫耳洞。
洞内十分潮湿。黎氏用干树枝、芭蕉叶垫在地上,将童大志趴放着,因为童大志的背部被炮弹炸伤并流着鲜血。昏迷中,童大志产生一种幻觉--徐良慧在军事学院图书馆向他慢步走来;徐良慧穿着军装,从战火纷飞的密林中向他跑来,他们相互呼喊着对方的名字,相互将自己的双手远远伸出、握住、拥抱……
童大志惊醒了,他所握住的不是徐良慧的手,而是越南女人黎氏的手。他被硝烟呛得咳嗽起来,他松开手,看着黎氏。他想站起来,但却没有力量。
黎氏说:“你的背后插了很多玻璃弹片,你的后脑上还插着一块大玻璃片,你最好不要动弹。”
童大志疑惑不解地问:“我们是敌人,你为什么要救我,不杀我。”
黎氏说:“因为你先没有杀我,如果你当时开了枪,我早已经没命了。”
童大志说:“你的中国话说得很好,你不像越南人。”
黎氏说:“我从小在边境长大,不仅会说中国话,就连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和政治运动都知道。”
黎氏说着,唱起了一首中越友好时期的老歌:
越南,中国,江连江,山连山
共临大海,我们友谊象朝阳
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
清晨共听雄鸡高唱
童大志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合唱起来:
啊……
我们欢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
……
童大志还想重复唱下去,但强烈的剧痛使他再一次陷入昏迷状态。
黎氏爬出洞外,拣来一些干柴和火苗在洞内燃烧着。一方面可以共同取暖、驱寒,另一方面她借着火光为童大志拨除身上的玻璃弹片。
鲜血布满了童大志坚实的后背,并且有的伤口血如泉涌。黎氏见童大志已昏迷,于是撕下自己的半截长筒裙将童大志的后背包裹起来。
片刻,童大志似醒非醒地咂巴着嘴说:“水,给我一点水喝。”他没有睁开眼睛,但嘴唇却已经干裂,起了白皮。要知道他几乎是一整天没有进食进水了啊!
黎氏四处寻找,但小小的猫耳洞那里有水源呢?情急之下,她毅然解开对襟小褂,露出一对丰满的乳房,她俯下身去,一手将童大志的嘴扳开,一手拼命地挤捏自己的乳房,可挤捏了半天,什么也挤不出来。黎氏焦急万分,她扣上对襟小褂便跑出了猫耳洞。片刻之后,她拿了一根半米长的芭蕉叶茎进来.她将叶茎放在童大志的钢盔里,然后用童大志的冲锋枪枪托捣锤.待叶茎全部捣锤粉碎之后,钢盔里便有了一些叶茎水汁。随后,黎氏便一手托起童大志的脸,一手拿起钢盔将苦涩的叶茎水汁喂到他的嘴里。
黎明时分,黎氏由于背负童大志而动了胎气,胎儿在她的腹内撞击、挣扎,她感到阵阵巨痛,接着感到自己的下身湿热起来,继面流出一大片殷红的鲜血,她也昏迷了过去……
[/fa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