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本人写对越自卫还击战书艰难经过

[复制链接]

10

主题

0

好友

16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206
帖子
1509
主题
10
精华
0
积分
164
威望
164
金钱
234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7
最后登录
2017-6-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0 09: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20099月,网友“子睿”购买了我写的《勇者无畏》一书后,就写了一篇读后感,发表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专题网站:《艺苑论坛燃烧的血》里,引来了一些网友的跟帖评论(现在已经有九万多点击率),在此感谢网友“子睿”以及其他网友们。我也借此读后感,来说说我当初在什情况下写书的,并把写书遇到的甜酸苦辣告诉大家,供网友们参考,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事情还得从2005年冬天说起,当时我所在单位--广东教育学院,有两位学生和我谈起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事(我现在是退役军人,曾经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引起我对那场战争的回忆,之后我发现我单位职工王某舟特别关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事儿(他在多个军事网站里网名叫“中国战神”),也常常找我谈论那场战争,激发了我拿起笔来写那场战争的亲身经历。这其间我公然还找到了19796月参加干部集训时学习战例的部分材料,我就把材料反复看了几编,我看了那些材料后,对我的影响很大,就写个本人以及所在部队一些战斗过程,当初写的目的是将打仗的事归笼起来保存住,将来或者有用得上。
开始整理编写时,就写本人以及我师的战斗过程,只是想把自己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经过写出来,一方面是怀念为战斗牺牲的烈士,另一方面作为宣传那扬战争的资料,让更多人知道那场战争残酷性,根本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写成书,更加没有想到把书放到网上卖。
起初只是写打仗最激烈的那些,虽然写打仗那几天,但都很难写下去,原因:一、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二十七年多(1979年至2005年是26年),许多战斗过程都忘记了。二、虽然有战例的部分材料,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差很大。三、由于我那时是个电脑盲,从不接触电脑(其实网上有的资料可以参考的,而且不清楚的事还可以找网友咨询。如:我师作战对象越军246团,就在网上都有详尽的介绍),由于不懂电脑,所以书里就没有引用网上的任何资料。四、用笔在纸上写稿,由于稿纸太多太乱,有时写好的内容,过了几天就找不到了。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很多,就不再说了。在无法写下时,只好去找老战友,战友们都很热情帮助,特别是那些老首长,他们都积极为我提供资料或讲述战斗经过。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就已经完成了近六万字的初稿,把初稿分别送给战时的连、营、团、师的首长看,也送给本排部分的战士看,(在送稿件时,有的老首长,还得亲自送到他家,有几位老首长的家,先后跑了多趟。也约好副连长一起到深圳送稿件给指导员看,还多次跑到外地征求战友的意见。有的老首长无法拜访,只好寄稿件给他看,而有些老首长开头根本不知道在那里,只是到处打电话联系战友,再通过战友去找,找到后才寄稿件给他),目的是让他们看材料是否真实性,并要求他们帮助修改。
我能把整理资料写成书重要环节,就是把稿件送给本单位《学报》编辑部的黎某健编辑看,当时给他看的目的,这样写行不行,语句是否通顺,想让他帮助指导和修改。几天后单位黎某健编辑对我说:“你那么好的题材,不如写成本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书。”是他首先提出要我写书的,听说写书,总感到困难重重,自己水平不高,怎么能写好书呢?在他的鼓励下,我反复考虑后,还是听取了他的意见,决定写本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回忆录,就这样才开始写书。
没有说写书就平安无事,一旦要写书就遇到问题,而且问题是很多的(2006年没有现在那么开放)。首先是:形势问题。战友们都普遍认为中国现在和越南关系已很好了,不适宜写这样的书。我师有位老科长对我说:“他写了本在部队的回忆录,其中有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容,他把稿件给某领导看时,结果领导要他删除中越战争部分,最后他在中越战争部分只能轻描淡写地一划而过。”他不支持我写这种题材的书,认为中国现在和越南关系那么好了,写这种书已经不符合形势发展了。其他老首长们也有这种看法,无疑给我写书泼了一盘冷水,极大地影响了我写书的积极性。特别是有些老领导看了写书的稿件后,都不敢加意见,怕出现政治问题担当不起(十-年前政治形势是很严重旳,开放情况和现在确实不同)。有位老首长之前交了一些材料让我看,后来听说我要写成书,就怕了起来,叫我马上把材料送回给他,那时就开始感到写书的艰难了。
其次是:写书必须要遵守规矩。这个规矩也可以称【政治规矩。】编辑认为:对于那些残忍的、打败仗的、解放军在打仗时有“三光”政策行为的,这些有损中国人民解放军形象,都不能写进书里面,这是现在写书的一般规则。如:我排四班有位姓陈的战士,他看书后就问我:“排长,在弄堵山你叫我用刺刀扎死那位越军,可把我的枪刺弄臭了几天,都没有写在书里?”我只好对他说:“那个扎刺行动太残忍了,而且不符合情理,所以就没有写进书中。”  又如:救援150师行动,可是150师的名都不能写,因为该师是打败仗的,失踪和被俘的军人最多(300多人失踪,200多人被越南俘虏)。那次救援行动是我团在前面,而我连又在团的前面,本来是有许多过程要写,但由于是打仗失利的,只能简写。至于那些我们有三光政策的,就更加不能写了。其实本师有些战况和我在弄堵山上的鬼魂片段,是我“押硬”(自己作主)写进去的,编辑并不同意。编辑还说:“你和我都是吃国家的,有事起来咱俩担当不起。”那时才知道写书的【政治规矩】厉害性,使我写起书来,就前怕狼后怕虎,也使我师一些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我排有些战士在反击战的精彩表现没有写在书里,现在都敢到有点可惜(说明:只是第一本书《勇者无畏》没有写,后面形势开放了许多,就写进第二本书《对越还击战亲历记》里)。
最次是:要按要求写书。至于写回忆录的要求,编辑反复对我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都是真实的。”有位老首长也对我说:“写回忆录就按要求写,内容主要是写自已的亲身经历,可以加插部分与自己有关联的事。”我有位姓刘的老首长,他参加了解放战争和对越自卫还击战(他写了本《往事情怀》的书,是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回忆录) ,他看了我写的稿件后,划去了里面许多篇段,如:我师每天的战斗分析,下步战斗方案,我师各团战斗状况等等都被他划去。他说:“你不是师首长,师里的战斗方案不是你决定的,这些内容与你的关联较小,应该删除,否则就离开了回忆录的基本要求了。 ”编辑也支持他的观点,而且编辑也删除一些认为不符合回忆录要求部分, 当时认为删除的都是我的心血啊,真有些舍不得,不管你是否同意删除,写书还得要遵循规则的。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问题外,还有其它方面的问题。当时我认为这样本书这些不能写,那些不能写,把原写好的稿件还东减西减,书就没有多少内容了。一时间都打算不写书了,也停了下来,心想:既然那么多的规矩要遵循,就不写了,等以后有好的时机才写吧。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写书正在困难重重的时候,突然迎来了黎明的曙光。那是书稿停写了十多天后的一天,我去探望原师首长王某治,我对他说不打算写书时,老首长听后就鼓励我写书,并说:“364团、365团、炮团、师直属队都没有人写书,你现在已经基本写好稿了,就要写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122师。”师首长鼓励写书的话,确实起到推动作用,认为自己是122师的一员,有责任宣传122师,就决定把书写好。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书稿的内容基本上完成了,内容完成就不等于可以印成本书了,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主要工作就是考虑本书的附加内容和本书怎么样编排。由于那时本人和编辑都没有看到有关于自卫反击战这样题材的书,(说明:如果看过这样题材的书,一切都好办多了,可为本书的编排以及附加内容提供参考)。广东人有句老话:“办事最怕咀头揽”(意思是还没有人做过的事,自己先做是很难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动脑和编辑动脑。经过多方面衡量后,首先第一个考虑的是本书应该加插些什么内容进去,然后这些内容怎么想办法去完成,这意味着大量的工作,准备开始实施操作了。
关于加插什么内容在书里,我和编辑反复研究,认为:首先考虑加插读后感,因为写读后感的人,都是首长及其在书中有名有姓写明的人,这样可以证明本书内容的真实性,而且写读后感的人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才写出来的,必须放在书中(有些读后感是他们看资料后受到感慨而写,有些是我因为写书叫他们写)。其次是照片,照片包括作者照片和有关烈士的照片。作者照片只用穿军装的照片,这证明作者曾经是位军人,因为军人与打仗是密切关联的。相关烈士的照片,这些烈士都和作者有关联,是作为作者对他们的怀念,赞扬他们的英勇行为,也说明打仗就有牺牲。最次是中央对参战人员的有关公告,这说明当时中央对这场战争的重视情况。第四是序言和后记,这是当今写书的基本要求。这样,本书需要加插的内容就定下了。
加插的内容决定后,马上把要的内容找到,找到这些内容还是很难的,其中最困难就是找烈士照片和请人写序言。关于书中的烈士照片,本来我是有的,自己在十多年前开始不是多病就是这不顺或那不顺,有一次般东西时遇到见那么多的烈士照片在我这里,是好是坏还不知道,疑心重重,结果就把了它处理掉,处理方式是:有家庭地址的就寄去,找不到地址的,就全部用信用装好。但经过了几次搬家后,不知道弄到那里了,等我需要用时,竟然找不到了。由于这些烈士以我有关联,还得找到他们的照片,只好通过烈士家乡的战友帮忙。但有的烈士家乡都找不到战友,如韦述章烈士就是找不到,我根据韦述章生前留给我的地址,想办法找到他的家乡村长,再由村长找到他的家人,这样才找到了他的照片。
关于给本书写“序言”,到底找什么人写呢,有人说:“写序言就是官越大越好。”这样就心中有数了,也打算叫一位在广州做官的人写(是我省委党校同学,当时是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和他认识二十多年,他曾经送了一本书给我,叫他写应该没有问题吧?我把打算和编辑说,编辑也同意了,但后来我和我营战时的教导员说了后,他不同意。他说:“给书写序言的人,最好是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人,同时还与本书有关联的人为好。”我就叫他写序言(当时他是省直属单位一位正处级干部),他说:“最好请老师长或老政委写。”我想:看来他的意思认为还不够格吧。我先找了我师的原师长王某某,王首长说:“你找刘政委写吧。”找到刘政委后,他也同意写,(据说还是师长和他相量过,认为政委写合适些)。并且向我了解一些情况了,突然间刘政委的老婆得了急病,住进了南方医院,结果住医院就是几个月,我见他的心情极差,我就不敢叫他写序言了,只好另找人,经老教导员的指点,就找到了本书的作序者--战时122师的副参谋长、后任广州警备区副司令的曲某某。老首长认真看了书稿以及核对当时我师战况后,他很乐意给本书写序言。序言完成后其他的内容也找齐了,本书的资料已经准备齐了。
书稿的内容找齐后,就遇到书的编排和本书献给谁的问题。如:关于本书献给谁,就改了三次,先是献给全体参战人员,后是献给牺牲和受伤的战友,定稿是:“献给牺牲的战友”(本书献给谁,也是写序言曲某某老首长提出来的,之前我都没有这个想法)。又如:作者的照片和烈士的照片等编排在什么位置较为合适,起初这些照片都放在后面的,但总感到不合适。还有些附助内容和编辑反复研究,最后决定主题和副题分开编排,不要连在一起,这样还是加个附录吧,可以把这些全部编在附录里,附录放在主题的后面。至于烈士是受我们遵敬的,不要放在附录里,应该单独放在书的前面。还将收集了许多战友的意见和编辑研究,这样反反复复把内容和编排的修改,最后才形成现在这样。
关于本书的书名,起初我自己定的书名是:“忆对越自卫反击战。”我把书稿送给编辑看时,他看后对我说:“这个老名称不好,回忆两字太老土了,这个书名应该叫:“一个班长的亲历记。”编辑还说:“因为里面的内容都是你的亲身经历,也符合回忆录的特点。“这样我和他都同意了这个书名,已在稿件上写好了几个月了。但后来有位老首长看稿件后(老首长们基本上都看了第二稿),说我打仗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当排长,用班长名称不适合,也打算用“一个排长的亲历记”作为书名,但认为战前只当班长,也不合适。只好又改书名了,为改书名我和编辑座下来研究了多次,各自都提出了多个书名进行研究,如:“南疆战斗纪实”.“七九反击战” 等等,都没有定下。后来就不用打仗之类的书名,改了“勇者无畏”这个书名。编辑说:“暂时用《勇者无畏》这个书名吧,以后有好的名称才改用”,结果定下《勇者无畏》现在这个书名。但要在书面加上:“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者的回顾,”才属于回忆录,这样本书名及其设计就完成了。但经过了两年多的实践,这个书名是不那么好的,有些战友对我说:“书的内容很好,用大众化的书名不好 应该用对越反击战的书名。”从现在来看,用最初的“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书名还好些,真是:“千拣万拣,拣了个烂灯盏。”不过也有人说这个书名好,如:我师364团杨伟明烈士的父亲看了书后,给我打电话,他赞扬本书写得好之外,还赞扬书名叫《勇者无畏》选得太好了,符合内容持点。
2007年“八一节”,《勇者无畏》第一本书出版后(八一前书已经印刷好了),首先将书送给各地的战友,然后送给我单位的大部分职工和部分学生干部,书送出去后,反映强烈,无论是战友还是我单位的领导,都称赞书写得真实、感人。我学院一位姓吴的副院长对我说:“几年来他收到几本送书,这些书我只阅一下就算了,而你写的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两编了,书写得太好了。”最近他退休了,打电话说他有空就看《勇者无畏》。至于战友们反映更加强烈,他们纷纷给我打电话,除了称赞书写得好之外,还有了解当时战况的。有许许多多的战友过去素不相识,因书使他们认识了我。我师炮团一位姓邓的战友(江门人),他拿到书后,即通宵看书,直至天亮,他电话对我说:“不知道是否同一个部队还是什么原因,使我看书很受感动!”当即在《色彩影子网》发了个推荐网友读《勇者无畏》一书的帖(由于该网站已经停办许久了,现在无法将推荐内容转帖上来)。有两位读者令我非常感动,一位是广东惠来县的战友,他对其他战友说:“他看书后哭了两天两夜,写得太感人了,我要抽空到广州看看作者。”另一位是158医院黄干事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军人),他一边看书一边哭,几天日夜“顶工”(什么事不干,专程干一样)看书,把本书看了三遍,每次看书都在哭,并说:“这本书是无价之宝,我死后要把书烧掉,让我带走。”事后,她很认真地对我说:“他简直看书看到疯了。”还有许多战友关于看书的经典故事,就不在这里多说了。
另外,本书2010年升级版更名为《对越还击战亲历记》,读者“auckland76 ”在他2013-03=25日记写着:昨晚读完港版《对越还击战亲历记》,杨留番著,香港银河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501页。作者文笔朴实,记录客观,读时数次感动至极。当时那么多朴实无华的小伙子义无返顾地为国捐躯,令后人永远敬仰与钦佩!(另外,我微博私信里也有-位发大致相同的内容。)
由于战友以及其他读者的宣传,本书很快就传到了社会上,甚至有读者在网上也传了一些,这样有些网友也知道了。2008年第一个学期开学后,我单位教师王某丹对我说:“对越自卫还击战专题网站《艺苑论坛燃烧的血》的陈版主,这几天要来见我,想看你的书。”那年三月底,陈版主来我单位找到了我,要我把该书放在该网站销售,开始我坚决不同意售书,原因多多(本人打国家工的,怕有事),后经陈版主最三要求,我才同意售书,起初表态售书款我一分钱都不要,全部捐给伤残军人,陈版主说:“要捐就捐给该版的“热血真情网友互助会”吧,这个互助会已有许多人捐了款”,这样我才答应了。并说:“凡是向该互助会捐了款的人,每人送一本,还说41军的战友买书,要买一送一。”这样才把书放到网站售开了。
(完)
【原文是作者杨留番2009年写的,现在略有修改。】




0020MmMRzy790GfpdyW12&690.jpg (72.22 KB, 下载次数: 5)

0020MmMRzy790GfpdyW12&690.jpg

0020MmMRzy790GgHuCIc0&690.jpg (46.3 KB, 下载次数: 2)

0020MmMRzy790GgHuCIc0&690.jpg

0020MmMRzy790GhO7gac6&690.jpg (59.54 KB, 下载次数: 4)

0020MmMRzy790GhO7gac6&690.jpg

0020MmMRzy790GivQcX5b&690.jpg (77.67 KB, 下载次数: 3)

0020MmMRzy790GivQcX5b&690.jpg

0020MmMRzy790Gjw9Hu1c&690.jpg (45.84 KB, 下载次数: 3)

0020MmMRzy790Gjw9Hu1c&690.jpg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10

主题

0

好友

16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206
帖子
1509
主题
10
精华
0
积分
164
威望
164
金钱
234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7
最后登录
2017-6-30
2#
发表于 2017-5-30 16:01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编者的话
所有“以史为鉴”是指人们,研究历史追问历史事件的真相,从而获取有用的历史经验和知识,说明历史经验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即使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对于所经历的事件亦会有各人自己的阐释,很少会众口一词。因此后人对前人的历史总是有疑问,这是历史学的神秘与魅力所在。为此而希望更多的历史“证人”对历史作证,以供由自己加以分析、判断,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随着社会政治日渐民主化的推进,历史的撰写已从官方和“胜利者”及专业史家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人民本是历史的主角和主体,他们的参与使当今的历史叙述呈现出平民化、多元化的特点,从而极大地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对越还击战亲历战记》就是这样一本由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的亲历者的自述回忆录。
编者在2006年初,有幸接到杨留番同志撰写的书稿,这是一大叠记录了作者亲历那场战争的回忆文字。初阅文稿后,编者发现这出自一名转业军人之手的文稿有不少可读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在披露战争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的同时,还坦诚地披露了许多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在战争现场的想法和事后的看法。这是作为一个历史事件亲历者有别于其他人所写历史的难得所在。在当今的史学研究视野中,不应再忽视历史参与者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社会心理状态,因为离开了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历史,显然是不完整的。此外这文稿无疑也是一份有价值的战争记录,战争中军人的思想行为的详细记录。为了更好地达到还原历史真实性的目的,让编者在整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有文献价值战争过程的叙述等,只是对文稿中一些情节稍作梳理。
2007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取名为《勇者无畏——一个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者的回顾》(以下简称《勇》)面世了。该书只是印了600本供作者的战友间传阅,但想不到社会反应十分强烈。短短两个月内《勇》被不知名者放上了互联网的“铁血论坛”,引来了数以千计的点击率,来自五湖四海的帖子留下许许多多激动人心的文字……昔日的战友纷纷写来了读后感(部分转载于本书文末)或用电话、短讯留言;或相约一起聚谈当年的细节;或相约赴边境看望房东、瞻仰烈士,寄托衰思。广州图书馆革命回忆录专题文库还收录了该书作为历史文献,作者被聘成为联谊会会员……
更为可喜的是该书使作者的战友们在情感上再次连结。自从《勇》被传阅后战友们掀起了一个对那场战争回忆的热潮。更多的战友参与到该书的修订工作中,特别是收集到大量战时所拍摄的大量未出版照片、烈士档案等,为充实该书的内容和真实性提供不可多得的帮助。经过两年来的收集整理、修改,《勇》易名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亲历记》重新出版。这就是本书的来历。
32年前发生于中越之间的那场战争的硝烟尽管已经散去,28天的战争对于人生来说只不过是短短的瞬间,但是这场战争留给那些亲历者们在心身上、家庭成员中的伤痛却远远未消失。对于本书的作者及其战友们和烈士的家庭,更是无法遗忘的。战争的噩梦几乎每天在绕着他们的脑海。虽然作者以对后生诉说为理由写下本书的文字,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32年来心中的痛。但愿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曾为我们而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军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1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1-10 21:10 , Processed in 0.1003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