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百双眼睛里的战争:南疆集团军在1979——1987 (10)(转帖)

[复制链接]

32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96050
帖子
490
主题
32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376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2-30
最后登录
2014-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5 10: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五、奉献篇
    读近期报刊上讨论思想工作的文章,我很同意这样一种意见:我们以往过多强调了集体至上,而忽视和否定了个人利益、个人志趣、个人作用等存在的必要性。前者往往是一些领导人不正之风的掩护,后者则无形中成了培养国民无所作为的惰性的温床。
    青年们反感文学作品中一再出现的带病坚持工作、父母病危置之不顾、几过家门而不入等类的形象。我能理解。
    然而,这个“奉献篇”中,我又描绘、讴歌了这类人物,我相信年轻的朋友们能理解:战争环境毕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如果一个人的牺牲、奉献能够换取更多人免于伤亡,且这种换取又出于他个人意志的选择和个人作用的自信,他是不应该与过去文学中捏造的“高大全”形象同日而语的。


“当兵的真不该找老婆”
                             ——朱季历(团政委)

    1984年老山作战,我是炮营教导员。
    开进途中,部队路过文山。100炮连副指导员杨富华来向我请假:教导员,我回家看看。我问:你家在哪?他指了指:不远……。当时部队只准备在城边兵站吃一顿饭就上车走,我有些不高兴,心里说,不是规定过谁也不许离开么?他又说:我有急事,看一眼就转来,要不了半小时。我看了表:好吧,半小时!
    杨富华原是独立师的,刚调来不久,我对他的情况不了解。话说回来,我了解也只能准他半小时假。
    原来杨富华虽非文山人,但是在文山找的对象,爱人是个中学教员。
    杨富华一路飞跑回家,邻居老太太说:哎哟,你咋才回来,你爱人正“生”哩,好恼火哟,喊叫了两天两夜啦。
    杨富华算计过,爱人预产期已过了十天,原想进门看个是男是女,撂下几句话就走,现在又只好扭头向州医院跑。
    杨富华到了爱人床前。据他后来向我描述,……实在惨不忍睹。爱人大概吃了药,正昏迷着,只见她一头乱发被汗水浸透,嘴唇上满是咬伤。病床前的岳母看见了他,狠狠白了他一眼:你还知道回来!
    他跑到医院门外,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买了一大筐鸡蛋,提到产房外,把岳母娘拉出来:妈,我……不能久待,我是路过……这就要走……话没说完,一向无重话的老太婆跳起来喊:你走,你走!走了就不要再回来,这儿没你的妻子,也没你的孩子……他说了句:妈,以后你会明白我。真的转身要走。岳母娘身在文山,猜出了他准是要上前面打仗,又一把把他拉进产房:都看到你孩子的脑壳顶了,就是原子弹打来了嘛,你也得等一小会儿呀!
    一位老医生见他一身泥尘,一脸汗水,也明白了这不是一个归来的丈夫,而是一个匆匆路过的征战者,连忙把他和他岳母请出门外。
    他抢先问:医生,大人要紧么?我要大人,不要孩子啦。老医生说:大人孩子都没事,包在我身上啦。你要能等,再有半个小时我看就差不多了。他如实相告:医生,一百多号人在车上等着哩。老医生向他挥挥手:那就去吧,快去!尽管放心好了。又给老太太作工作:他在这儿使不上劲……
    杨富华后来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我是从来没给谁下过跪的。那回,不知咋啦,我扑通跪下了,哭着说:医生,拜托啦!妈,拜托啦!多多拜托啦!
    他一路哭回来,快到连队时,连忙把眼泪擦干。他说:叫战士们看到了,还不知怎么看我这副指导员呢。
    后来他和连事务长周邦炳说了,周又告诉了我。还说:教导员,这事你处理不妥,也不问问人家回去啥事。
    我专门跑到他连临战训练地,向杨富华道歉。他说,没啥,千军万马的行动总不能等我一个。以后我如活着再弥补,我天天给老婆作饭洗衣服。又说,当兵的,真不该找老婆,我要没结婚,决不找。他笑呵呵的,我的心都热了,眼也湿了。我坦率地说:要是我,我办不到!但对他只说:你的感情经得起一颗原子弹爆炸呵!
    战后,他爱人带着孩子来了。我又去向他爱人道歉。他爱人说:“我当时真气昏了,心里想,看我以后还理不理你!”我说:“小杨讲了,他以后天天给你作饭洗衣服弥补。”他爱人说:“要作饭洗衣服的人我找你?”我问:“你看上他什么啦?”她说:“我就看上你们当兵的这个‘傻’劲!”

祭妻的故事
                                     ——王志学(师政委)

    老山作战期间,打八里河东山的部队有个炮连,战果很突出,这个连的指导员张国强起了关键作用。他既作政治工作又指挥打炮,只要捕捉到目标,他便能立刻发出口令,第一发不着第二发准着,脑子就像一台电子计算机。这个人我特别敬佩,不光是他业务熟,还因我当时了解他心里有着沉重的负担,重到我认为已超过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
    他是河南人,1973年入伍,1976年回家结婚,两口子感情很好。他家只有一个70岁的老父,常年卧病,爱人对他老父敬奉照料,无微不至,还包种全家的责任田。到打仗前,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三岁女孩,一切的家务重担全都压在这个女人肩上了。照他的话说,他娶的是一头“牛”,还是一头又出奶又耕田带拉车的“牛”。
    到部队受领老山作战任务时,他突然接到爱人弟弟电报:姐病重…… 他了解家里,不是开玩笑的。他也早有察觉,近几年每回去探亲一次,都发现爱人过一年像老了十年,是劳累垮的。他只能用话安慰她:等我转业回来松你的套,你再咬咬牙吧!开拔前,他向司务长借了两百元钱给爱人电汇去。附言道:暂不能归,望全力治疗。给司务长留下的借条上写着:如我牺牲,请在抚恤金中扣除。
    家里收到钱后,又是接连两封电报:姐病危,迟归恐难相见。他知道问题严重了,这才拿着几封电报一块找领导。团里认为情况确实特殊,虽临战训练十分紧张,还是批了他的假。但严格规定,在家只住一星期,不要超假。
    连里战士也知道指导员这时回家是万不得已,但临战“失”将。大家都像失了主心骨似的,默默送了他很远很远。“指导员,有啥难处,你打电报回来……”
    他搭车到昆明,连夜买了张硬座票回河南。到家一看,爱人已失了人形,一层皮包骨,嘴能动,但声音细微得很难听清楚。那二百元基本没动,还压在她铺席下。三岁的女娃在炕上炕下爬,一团泥球似的……他抱起爱人揣上钱:走,我送你上县城看病去。爱人弟弟来了,把他拉到一边说:没救了,医生说是癌,属晚期了!
    一个礼拜,他清理了屋里屋外,给爱人换了铺草,洗了被褥,还买了药品、营养品,一匙匙喂她。爱人虽仍说不出话,但脸上有了笑意。三岁女娃也一身清爽,搂着爸爸又唱又跳……
    一眨眼间,六天过去了。他很艰难地向爱人和他弟弟说明,他明天必须启程归队……她弟弟气得两眼圆瞪,两拳紧握。他准备好而且希望着弟弟狠狠捶他一顿,他会连眼也不眨一下承受的,但那小伙子还来不及作出反应时,他爱人竟然从炕上爬了起来,喑哑地说:我跟你走,我要……你看着我死……
    小舅子没打他,但他的话比他的的拳头还要重:什么上头规定,工作需要,这个那个,无非为的一个——想当官,往上爬,怕给上司落个不好的印象!可你就不怕人没良心,要天打雷轰么?……他一闹,亲友邻居也来了,七嘴八舌:国强呀,人生在世,功名利禄重要,可仁义值千金呀,看看你老婆这样子,你咋忍心说得出一个走字,她可是拿骨髓给你一家当灯油呵……
    张国强当众无话可说,也想过再给上级发封续假电报,可又一想:不行呀,连队成分新、干部嫩,好多训练科目只课堂上过了一遍,实地演练还等着他去主持去示范呢。打仗可不是儿戏,炮兵更是开不得玩笑的,一发炮弹出去,打着打不着敌人且不论,万一落在在自己人头上可就是几十几百人的生命大事。这种事几年里还少么?他也想到部队里,家庭出了这样那样特殊情况,不止他一人,可上级还是考虑了他是特殊中的特殊,唯独准了他一人的假,他咋好再特殊呢?
    他决定按期归队。夜里,他给爱人说了千万道理,贤良的女人听明白了,点了头。他又抱起女儿,把她吻了个够,泪水糊满了熟睡的孩子一身、然后给爱人弟弟留了个条:好兄弟,原谅我,但愿我还能看到你姐姐,不然我只有祈愿真有来生,让我变牛变马来报答你们……
    他提起仅有的牙具袋……但门是锁着的,他只好跳窗逃出。
    赶回连队后,立刻投入训练。到4月2日参加对老山炮击作战,半个多月的应急训练,换来了他的连队首战告捷的喜讯。几乎就在上级嘉奖令来到的同时,他收到了家里的电报,他的爱人在他离家的第三天,终恋恋地离开了人世。因电报是寄到部队原驻地后转来的,迟到了二十多天。与电报同时收到的,还有几封信,其中一位同族老辈这样写道:古有陈世美,今有你张国强!陈世美杀妻灭子,千古落骂名,你张国强面临妻子落气拨腿而逃,天理不容……
    张国强看着这信和电报,如五雷轰顶,但他不能哭,也不能告诉别人。战斗正紧张激烈,他怕分了同志们的心,怕大家不信任他还能指挥……第二天,他一人跑到一个僻静的山谷里,造了一座坟,采了一大抱花,然后双膝跪地放声号哭:妞她妈,我对不起你呀,我给你叩头,求你原谅!是我、是我一家把你拖死累死的呀,你才二十八岁,你本不该找我呀!……
    他的通讯员先看出了他心里有事,偷偷跟在他后面看到了这一切,回来报告了连长,连长又报告了团里,那时我(军政治部副主任)正在他团里蹲点。我立即跑去找到张国强,他一五一十给我说了。
    我没有说话,我觉得说什么也安慰不了他,说什么都表达不了我自己那那如象滚油煎着的心。我说上山吧!他只好跟着我去。
    我也采了一抱花,在他妻子“坟”前举起手,久久停在我的军帽沿上。我对他妻子的英灵说:“我们将用胜利来祭奠您!相信吧,有像您丈夫这样的好干部,我们一定能打好这一仗,打好任何一仗!

山骆驼——老山背工

——朱季历(团政委)


    我们炮营高机连在老山,八里河东山作战期间担任前送后运任务。三个月内,每人平均行程四千公里,运送物资一万余公斤。
    送上阵地的熟食是他们作的,但自己吃不上,因为来不及作,也来不及吃,几乎全啃干粮。
    他们没有白天黑夜,哪儿有枪声哪儿就有他们的任务。
    一次他们去662.6高地送熟食。路不熟,只凭一张地图,走错了,天也黑下来,转来转去找不到方向。带队的二排长李黎是军校刚毕业的,叫大家先休息,他从地物地貌判断出方向后,叫大家排队,说:我第一,党员在前,大家跟上!那路上说不清哪有雷场。
    他们终于到达。部了一句:是不是XXX团?对方答应一声是,他们一个个都倒下了。是累的,也是饿的。但背囊里的食物没动。
    李黎是连水人,干部家庭出身,高中毕业考入军校,刚分下来就当军工。这个21岁的“士官生”不是很壮实,按他的家境,学生时期如不算很娇贵也不会干什么重活。人们都估计他会受不了,但他一直干了三个月,每次背一百二十斤,爬大山,尼龙背带背断了十几根。直到他病倒为止。
    是什么病呢?开始他自感胸口不适,后来吃东西也觉得食道梗阻,呕吐。到医院检查,医生问:你的胸部是不是在哪受过撞伤或挤压?诊断结果是胸骨弯曲变形。
    当医生了解到他的经历和三个月来的劳动情况时,一个个感动得直摇头:怎么苦到这种程度,不可想象!医生又对他的连队干部说:他本人一直不说,这更了不起!至少在最近一个月内,他每背一百斤的东西,需要有背起二百斤的忍耐力!
    医生用夹板将他的胸骨压平、矫正、扎紧,又用了三个月才使他弯曲的胸骨复原。
    还有个彭坤彬,也是这个连的一个班长。他最能吃苦,别人扛一箱他扛两箱,大家叫他“老工人”。
    我们团打那拉口子,打八里河东山,运送任务很紧张,军工,民工都累得歇下来便能睡过去。彭坤彬最能睡,鼾也打得最响,但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干部出现在他面前,他就会跳起来问:“有事?”你还没说话,他就说:我去!
    有一天晚上,他们连每个班都跑了三趟了,山上又来了电话:又有两个伤员…… 我放下电话。彭坤彬已站我我面前。这时他颈背上已长了一个大包,是驮包磨破感染了的。我不好意思再叫他去,就说:没事,你吃罐头吧!他接过罐头,刚打开,瞅着了。我带了营部几个人上山抬伤员,刚出门,彭坤彬却带了他班上的战士来了,笑嘻嘻抢到我们前面……
    后来诊断出,小彭背上的大包不全是外伤感染,也有个颈脊椎骨错位的问题。
    他初中毕业,文化低一点,上学考不上,提干也就没门。战后叫他走,他要求再干一年。他说:“教导员,都走了,再打仗没人认识路呀!”
    我说:“你留下,不好办呀,提不了官呀。”我爱和他开玩笑。
    他说:“你放心,我自知不是那材料,不图个啥。”
    他又留了一年多。
    他走时,我看着他那累变了形的脊梁(他的内外伤是治好了),心里真过意不去。
    我说:“彭坤彬,真委屈你了!”
    他说:“教导员,我嘴上说不出,心里可懂,部队教给我的东西,我一辈子忘不了,用不完!”
    论吃苦,没人可比,论能力,他比当时有些连的干部还强,尤其能团结人。我老想,这样的战士为什么留不下呢?文化重要,但当真它就是衡量人的唯一标准么?
    最近北京一个慰问团,唱了一道歌,叫山骆驼,是写给老山军工、民工的。我听时,眼泪止不住往外涌,心里想着李黎、彭坤彬,我们高机连的干部战士们……


最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弹库兵

——邱水兵(后勤分部宣传科长)


    如果你未能看到过战场上炮火交飞的实景,你就去看看我们的弹药仓库吧。我们分部有几个这样的弹药仓库,离前线几十公里,几百公里不等,无论你看哪一个,地面的、山洞里的库房都是弹药箱垒起来的长城,把这长城的夹壁缝都走完,你大概会感到腰酸腿疼了。当你了解到,必要的时候我们能把你走过的“长城”在一天内倾泄到敌人阵地上去时,你就能想象得出战争是怎么个情景了。
    记者、作家们写过各个兵种,各样血与火的战阵,但很少提到我们弹库兵,怕连知都不知道。
    从1979年到现在,我们后勤兵是真正的八年抗战,其中又数弹库兵苦累。不说过节假日,八年来的九个除夕夜,我们几个弹库都是在紧张的装卸劳动中度过的。
    1984年老山作战期间,我们的弹库前场景更是壮观。后运前送的汽车在各库房两面公路上扯起几公里的长龙,日夜马达轰鸣,尘埃蔽日遮天。有时前线一小时三次电话,跟车来护运炮弹的人把办公室、过道都住满了。除了我们自己几个团的汽车出动外,还有滇南几个地州市的汽车支援。那时各弹库一点机械化都没搞起来,全是肩扛手搬,在装卸劳动量剧增的情况下,分部、兵站、库房的领导、机关干部都上阵了,医务站、通讯站的女兵也参加了。“7.12“大战前后,我们分部全体干部五天五夜没有离开过装卸场,每个装卸组8人,要求五分钟装(卸)完一车,每车都在五吨上下。
    每个人都象马拉松运动员,每个人都汗流如洗,每个人的衣衫都被木箱磨破了,手、肩、胸前都有被角铁划破的口子。歇息、睡眠只能在一车开出,另一车回倒的瞬间。不知有多少人累昏倒过,被木箱砸伤过。
    装卸场上,人踏车滚,扬起的尘埃象大雾,尘雾沾在人们的汗脸上,便每张脸都成了一口带窟窿的黑锅。有的人被呛得咯血。
    女兵们开始格格笑,后来笑不出来了,没劲了。
    地方司机看着这场景感动不已。有人问:“怎么就不弄几台装卸机呢?”“老师傅,事先没想到,等想到了没功夫了!”
    我们统计过,那几天我们每个人平均超正常劳动量的8倍。最多有超出20多倍的。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来,他也不一定受得了,顶得下了。
    车辆调度员石远义,连续几昼夜不停地跑前跑后,指挥车辆进出,后来他累倒了,别人抱起他,摇醒他后,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原来他的嗓子不但早哑了,而且是破伤了,到这会儿一嘴的燎泡一嘴的血。
    班长时进,在现场昏倒,医生抢救过来后,先是神经衰弱,什么药也不能使他入睡,后来精神失常。
    那时,现场没有什么鼓动、评比竞赛那一套。大家都自觉,只要有口气就不会停下,累昏的人,你拉他抬他也不下来。力量来自哪里?来自前线。这些运炮弹的车辆都是从前面运下伤员的,车厢板上有血迹,四角能见到凝结的血块,以及未清扫干净的染血的草、绷带……
这些都无声地告诉了我们弹库兵,前方比我们更苦累,更艰险,时刻都在流血牺牲!还有司机们不时带回的胜利消息,使我们每个人都受到鼓舞,都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无疑,我们手中送出的每一发、每一箱炮弹都将使前线减少流血伤亡,增添一份力量,赢得更多更大的胜利。再加上各级领导都在现场和大家同样劳动,也是一种鼓动,再不需要谁去高呼口号了。
    有个年轻的地方司机问我们一个战士:“你们装一车多少钱?”一个老司机又反过来问道:“叫你干,你要多少钱?”年轻司机说:“像他们这个干法,给多少钱我也不干,受不了。”老司机说:“对了,抱金砖也换不来他们这股拼命劲!”这是对我们最公正最崇高的评价。
    这是最紧张的时期,平常呢?也不轻松。你去看看弹库兵的宿舍就知道了,屋子里长着草。这是因为来送弹运弹不定时,不分昼夜,它来了你就得卸,所以弹库兵吃住都在库房,没功夫回宿舍。常常,放电影没人看,炊事班把饭送到装卸场,中午的饭放到晚上还没人动过。
    弹库人员的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防事故,防差错方面。得派人日夜警卫巡逻,半点疏忽麻痹不得。道理很简单,万一出个什么事,方圆几十里都得+天翻地覆。还有,同样的弹种,生产的工厂不一样,时间不一样,批次不一样,再忙再乱,也不能有一箱炮弹串堆,不能混装。有一箱化验弹,混在上千吨的弹药中去了,这是事后才从发货单位的调拨书上发现的。这箱炮弹由于药量已抽掉一半,如运上前线,打出去必是近弹,有可能伤了我们自己的人,可了不得。分部和兵站领导闻讯后连夜赶到现场,带领大家翻堆。十一个人翻了三天三夜,终于从成万箱的炮弹中把这箱有白漆标记的化验弹长到了,大家很高兴,又唱又跳的。还有几次,炮弹发出去了,发现装药号数有混杂现象,立刻又派人追到前面去堵车,堵不住则一直追到前线。虽然弹箱上都有装药记号,但我们还是要通知到用弹的炮位才放心。
    我们弹库人员的奉献精神更多的更不为人知晓的还不在他们付出的血汗上,所有弹库都在大山沟里,远离城镇与人烟稠密地区,长年累月在那里工作的人,劳累枯躁不说,没结婚的干部找对象难,结了婚的家属安排工作难,孩子上学难。干部不安心,年年都在叫唤:不是亏了我一个,是亏了我一家!也确实如此,希望上级认真研究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19379
帖子
23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28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4
最后登录
2014-8-24
2#
发表于 2005-2-5 16:1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一百双眼睛里的战争:南疆集团军在1979——1987 (10)(转帖)

文章还没看完,可我已经是一个泪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10 21:30 , Processed in 0.10437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