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天气,晴。我师各部队依次序交替掩护,18时前相继从中越边境72号界碑处经岳圩撤回国内。
18、祖国啊,母亲!
1979年3月16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是我对人的生命价值观重塑的一天,更是我感受到“祖国啊母亲”的真正含义的一天。
这天早晨五点钟我们就起床了,开始整理行装,做好出发的准备。今天,就要回国了,战争就要结束了,很快就能过上和平安宁的祥和生活了,战友们的脸上都挂着微笑。八时整,部队开始出发。虽然敌情顾虑还没有解除,越军随时会利用我们撤离的时机阻击我们,但这种担忧已经不重要了,淡化了。大家一路上谈笑风生,喜形于色,胜利的喜悦荡漾在每个人的心田。
为对付越军可能对我们的追击,防止部队个别人员掉队,前一天就把辎重及其它后勤保障人员先期撤回,精锐部队负责断后。断后的部队又实施交替掩护、边打边撤的战术,使越军偷袭、追击我军的企图不能得逞。部队在撤离越南时,对越南的军事设施及其它基础设施进行了破坏,包括一些重要路段的道路、桥梁、通讯设施、重要工厂等等,被我军炸毁。战争,不仅仅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对方有可能用于军事的经济基础,依然在打击之列。不光我们这样做,世界各国依然,人类历史依然。我们教训他,就是要让他知道,与中国人民为敌,向他的兄弟开枪,恶果子是不好吃的。
我们前进的方向是中越边界72号界碑。从那里,我们将走出越南,回到祖国。越是临近边界,来来往往的广西边民越多,进入越南的,都是闲着手,空着担;和我们一起走出越南的,都是满载而归。有的牵头牛,有的赶头猪,大娘大婶子们,肩膀上背着一包包的各种各样的物什。两只手也不闲着,不是提只鸡,就是掂着鸭。虽然累得满头大汗,脸上都是笑嘻嘻的。是的,过了这个村,就再也没有这个店了。到了明天,他们再想进入越南,能行吗?当我们跨过国界、经边防检查站踏上中国国土时,我抬手观看戴在左手腕上的瑞士英纳格夜光手表,时针指向中午十二时十八分。
“祖国啊,母亲”。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没有出国作战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他的真正含义的。祖国,我们回来了;我们从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越南战场回来了。我们回到了莺歌燕舞、山清水秀、欢声雷动的祖国。在岳圩公社,我们受到了广西人民的热烈欢迎,不!是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在路旁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英雄们凯旋归来!”阵阵欢呼声告诉我,在越南境内辗转作战的日子过去了,二十六个日日夜夜啊,每日每夜都伴随着生生死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晚上打颤颤。渴了喝凉水,饿了啃干粮。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只是枪炮不长眼,说不定哪会儿就飞到你的身边,生与死的转换往往就在莫名其妙的一瞬间。现在,我们回国了,安全了,再也没有人向我射击了,没有敌人火力点的威胁了。母亲是温暖的,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着自己的孩子,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体谅着自己的孩子,她怎么可能向自己的孩子开枪呢?当我经过凯旋门的时候,当我第一眼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的时候,积蓄在眼眶内的泪水喷涌而出,视线顿时模糊……
自从我们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一股温馨、温暖、祥和的气息迎面扑来。亲爱的祖国,他就像母亲,张开双臂,欢迎自己的孩子凯旋归来!我们的队伍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后来我们乘汽车开进,一路军车,烟尘滚滚。在我们的车队经过的地方,村庄,学校,公社,田间,欢迎的人们挥动着三角红旗不停的呼喊。他们或者欢呼口号,或者夹道欢迎,或者敲锣打鼓,或者扭动秧歌。在欢迎人群中,有公社社员,有地方干部,有幼儿孩童,还有七旬老翁。尤其是那些不顾汽车扬起的飞尘追随汽车并不停的挥手致意的人们,那些正在田间劳动立即放下劳动工具向我们招手的农民,那些满脸稚气站在路边用童音高呼“亲人解放军”的时候,我和我的战友们在心灵深处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祖国,我敬爱的母亲;人民,我亲爱的兄弟。我们,是一个民族——中华民族;我们,是一家人——中华大家庭。我们共同的利益一致,我们追求的目标相同。正是这些,把我们这些原本并不相识的人凝聚在一起,在五星红旗指引下,生生不息地奋斗,迎接着一个又一个黎明!
当我们住下来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像雪片似地从四面八方飞来。尤其是年轻学生的书信,热情洋溢,感人至深。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打开当年战时随身携带的战场日记,当时原原本本抄录保存的几封来信,读后仍令我鼻子发酸。信的原文是这样的:
“英雄的边防军叔叔们:
你们好!
当我从报纸上看到、广播里听到你们反击越寇(请现在的越南兄弟们不要怪罪,当时大家都是这样称呼---作者注)的英勇事迹时,是多么的兴奋和高兴啊!你们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被迫还击越寇的侵略。还击中,你们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轻伤不下火线,像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英雄们一样,对革命赤胆忠心。为了取得胜利,宁可自己牺牲,也要炸毁敌人的火力点;为了给部队开辟通路,自己舍身踏地雷。你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胜利,你们不愧是祖国最可爱的人,你们这种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啊,鲜红的红领巾,的确是用革命先烈和英雄战士的鲜血染成的!
今天,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课堂里,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多么的光荣和幸福啊!我们要懂得胸前红领巾的分量、价值和责任,一定要珍惜红领巾的光荣称号。
叔叔们,请你们放心,我们现在在祖国的学校里安安稳稳地学习。我们一定以你们为榜样,发扬‘攻城不怕坚,读书莫为难’的精神,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我们的决心,也是我们红领巾的共同誓言。
亲爱的边防军叔叔们,接到这封信后,请回信,信中讲讲你们英勇杀越寇的动人事迹。让我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我们跃上骏马,奔向光辉灿烂的二000年。
湖北省枣阳县城关镇师城小学四年级
田小维
此致
敬礼
一九七九年三月”
我在日记里还原原本本地、一字不漏地抄录有济南市经九路小学五年级三班李永明同学1979年3月15日的来信;济南市经九路小学四年级二班孙启珍同学的来信。当时在中越边境,读着这样的信件,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天真浪漫的孩子,胸前系着红领巾,一会儿全神贯注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一会儿无忧无虑的在操场上追逐嬉闹。在他们充满稚气的语调中,我看到了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希望,感受到了祖国花朵沁人心脾的芳香。他们现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显然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建设的中坚。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当代中国的力量!
六、战评总结
3月17日,晴。我师各团按预定方案,乘汽车沿广西岳圩、大新、崇左路线开进约三百公里,进至扶绥县东门、山玗地区休整,战评总结。
19、一纸荣誉重千斤
3月16日中午,我们在广西边民的欢呼声中到达岳圩公社,部队在此午餐并作短暂地停留。我抽空迅即跑到公社邮局,给家里发了一封电报,内容只有四个字:“平安归来。”而后,跟随部队一起乘汽车向宿营休整的目的地开进。
我们在广西大新县全茗公社卫生院度过一夜之后,到达扶绥县已经是17日的中午。战评总结工作开始之前,部队先清洁卫生,洗衣洗澡。要知道,我们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26个日日夜夜里,几乎天天行军打仗,爬大山,攀陡壁,淌溪流。晚上摸,白天打,天空当被,大地当床,哪有时间洗衣洗澡哇!现在静下心来相互看看,一个个灰头土脸,脏兮兮的。有的帽缘被子弹穿个窟窿,有的军装被荆棘挂成条条,有的随身携带的水壶被打破,有的腰间弹夹上还残存着战场上敌人射来的子弹头。我上身穿的灰色的确良内衣,因为近一个月未洗,白灰泥与的确良布凝固在一起,在水里一泡,白灰泥就像墙皮一样整片整片地向下脱落。好在平安回国了,胜利了,洗着这脏兮兮的衣服,内心依然是万分高兴。
部队战评工作主要是研究、整理、上报战时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材料,确定荣誉,表彰先进。对战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战例,司政后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头总结和整理。对于战斗中存在的不足和过失,也一并清理归纳,再战时引以为戒。
盘点二十六天的对越作战,我师奉命辗转机动作战总行程四百多公里,战斗纵深八十公里,五战皆捷。全师各部队先后歼灭越军567团大部,346师师直,851团、677团一部,全歼了广和县武装部、县中队,还歼灭了一部分公安、特工部队以及民兵等,共歼敌2085名,其中毙敌2017名,俘敌68名。主要缴获各种火炮46门,高射机枪12挺,重机枪54挺,40火箭筒40具,其他枪406支,美制m-40榴弹枪4支,枪榴弹筒2具,苏制冰雹-||式火箭弹31枚,各种车辆24台,炮(枪)弹18万3千余发,其他物资一部。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其中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授予称号的荣誉单位3个,个人6个;荣立一等功的单位41个,个人33个;荣立二等功的单位163个,个人259个;荣立三等功的单位和个人共计3808个。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王息昆、潘细腊、朱仁义;广州军区授予的二级战斗英雄李开华、王聚华、“战场救护模范”肖传斌等英雄模范,在当时曾经名扬全国。
广州军区对我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评价是:162师打得不错,叫打就打,叫打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叫走就走,任务怎么变化,都坚决执行命令。大胆实施包围迂回,穿插分割,敢打歼灭战,在攻打广渊作战中,从两翼包抄,先围后打,歼敌五百多人。
武汉军区对我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评价是:我区几个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仗打得是好的,打了个大胜仗,为人民立了新功,为军区部队增添了新的荣誉。战后许世友司令员、向仲华政委认为我们的几个部队打得不错,特别提到162师,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我们战略预备队,就应该大大发扬这种战斗作风。
54军对我师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评价是:我军是总部的战略预备队,是广西方向的战役预备队。在战斗过程中,军师领导在部署任务、进行动员时,都要强调树立全局观念和坚决执行命令的重要性。特别是162师,在任务急,变化多,机动频繁的情况下,叫走就走,叫打就打,叫撤就撤,而且走得快,打得好。
网友“天下鸟人”对战时有关情况了解较多,他在谈到当年162师对越作战时说:由于125师在复和打得很不好,惹得许司令大发雷霆,一面下死命令让125师师长带375团打下复和县城,同时命令162师19日从水口出境接替125师复和地区进攻战斗任务。162师当时扮演了消防队的角色,从2月19日水口出境作战到3月16日从岳圩撤军回国,其中仅大的任务变化就达9次。部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机动频繁,连续作战,共转战400多公里,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以东地区。许司令和向政委对162师这种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优良作风特别给以了表扬。
上级表扬,立功受奖——荣誉,说白了,它就是一张纸。然而,就是为了这一张纸,我所在的部队,我的战友们,不吃不喝,拼死拼活。他们把这一张纸看得很重,很沉!荣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在某项工作或领域内能力达到极限,标志着一个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业绩到了顶峰。对于军人,对于军队,荣誉就意味着平时训练比武是尖子,战场上勇往直前、所向无敌!老一辈留下的光荣传统和历史荣誉,我们理所应当的要继承和发扬;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前辈们没法做到的,后辈们努力开掘,更要创造新的辉煌!由此,部队的战斗力就像汪洋大海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战友们,在战场上面对敌人的枪口,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的就是保持前辈们留下的历史荣誉,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辉煌。
为保持部队荣誉,我师部队每年新兵一到,都会进行光荣传统教育,让新战士们一入伍,就感受到英雄团队的历史光辉,打下将来战场上英勇战斗、续写新的荣誉史篇的基础。平时教育训练的激励机制,也是以荣誉作为轴心。你是否能挑战极限,拿到第一,将与你入党、提干、晋升等紧紧相连。褒扬先进,优胜劣汰,形成先进光荣,落后可耻的政治氛围,促使部队新战士荣誉观的快速确立。在这种争胜好强的氛围中,你的懒惰、懦弱、胆怯无任何立足之地,当英雄身不由己,后进者无法容身。身处这样的团队,你不想当先进,很难!因此,人们会发现,过去不求上进的孩子,当兵没几天,变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朝气蓬勃,人见人爱,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市场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钱,这个过去计划经济年代讳莫如深的字眼,已经变得很亲切,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主题。讲求荣誉,谈论奉献,别人不说,我们自己也感到有点不合时宜。你打下几个山头,能挣几个钱?你当年出生入死,立功受奖,现在又能怎样,谁还记得你?客观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没有挣钱,也没有几个人能记得起。我们不追求别人记得起,只追求自己问心无愧;不会在意这种傻行为的可笑,依然欣赏这种傻劲的难得。我为我军有这样的部队感到骄傲,我更为自己曾经在这样的部队服过役感到自豪!
战评总结和庆功授奖工作因中央慰问团的到来进入高潮。那时候,我们每到一处,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他们都说,我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4月23日。天气,晴。4月20日,我师奉命结束休整战评,归建原武汉军区。部队经过三天三夜的火车输送,于4月23日18时前全部返回战前营区。
20、愿中越边境木棉花常开
广西的春天,与我国北方不同。三、四月间,满山遍野的木棉花高挂枝头,生机盎然的香蕉园硕果累累;稻田里秧苗青青,山坡上菜花飘香。多么美丽的南疆春早啊,不经意间,我们在扶绥县休整战评已经月余。4月20日,我师奉命结束休整,归建原武汉军区。部队经过连续几天的火车输送,于4月23日返回了战前的营区。
我们分别回到各自的营区,打开背包,整理物什,像战前一样,开始了正常的教育训练和各项工作。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战友们关于战争的话题并没有结束。那一幕幕浴血奋战的场景,那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战友们的心头萦绕。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给交战的双方都造成了伤害。我们是幸运者,我们回来了,我们还活着,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可是,我们的许多战友,他们回不来了,他们在战场上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安全,牺牲了。他们留在了广西,他们年轻鲜活的生命,变成一块块方方正正的墓碑,从此将长眠于祖国的南疆!我们将如何向他们年迈的父母交代,我们又怎样面对他们的妻子儿女?想到此,大家都心情沉重,禁不住热泪盈眶!
处理伤残烈士的善后事宜,一直是部队政治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战时伤残烈士的善后事宜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只是那时国力不强,伤残烈士的优抚待遇标准很低,此事后来在社会上曾引起不小的争议。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长足发展,国力强盛。当年参战伤残烈士的优抚待遇标准不断上调,补贴着这些参战老兵在生活上实现温饱。在铜味渐浓的当今社会里,我的战友们对当年参战伤残烈士的关注和感情一如既往。大家相互之间彼此搀扶,迎接挑战,共度难关。残疾战友生活困难,老兵网上就会有人发帖,寻求募捐,你三百,我一千,有能力的老兵们纷纷慷慨解囊,伸手相助。烈士亲属遍布大江南北,很多距广西数千里之遥,扫墓不易;广西、广东的战友们就主动代劳,每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礼拜每一位烈士,转达亲人和战友们的思念之情。现在广西区工商局就职的刘才生等很多参战老兵,长年累月义务接待、陪同来自全国的老战友到烈士墓地敬挽英灵。广东佛山籍老战士陈质其回地方后干个体,不管自己生意多忙,每年清明节,都要约上当年的战友,或三五成群,或十多人一起,自驾车奔赴广西龙州烈士陵园,为当年在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战友们献花、上香。
我们从越南撤军之后,越南当局恼羞成怒。在不断派出军队继续越境对我边防偷袭、破坏之外,又在中越边境线上老山、者阴山等几座山头上与我军较劲。你来我往,相互过招。无奈,1985年我师奉命组建侦察大队再次奔赴中越边境与友军其他侦察大队一道执行渗透作战任务。这些侦察兵是部队的精英,擒拿格斗,样样精通,他们身怀绝技,个个都是多面手。他们采取捞一把就回的策略,小分队出境,在越军严密布防的战区进出自如,纵横驰骋,闹得越南草木皆兵,防不胜防。就这样,中越边境的这场战争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前后持续了十年。1989年,由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再加上越南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所迫,越南当局已经认识到与中国交恶的严重后果,决定改弦易张,主动向我方示好。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一贯倡导睦邻友好,和平共处。越南示好,中国向善。从此,两国握手言好,逐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两国休兵的同时,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同时展开。这时,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十年,社会经济连续快速增长,国力日渐强盛;越南开始向中国学习,革新开放,发展经济,迈出社会经济建设的新步伐。
战后多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从广西的水口关再次入越,重走当年对越作战的历程,看看现在这些地方是个什么模样,看看越南的男人是否还是喜欢头戴绿色的帽盔?从部队退役之后的1998年和2001年春节,我曾分别两次利用假期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越南,游览越南的名胜下龙湾水上桂林和首都河内。遗憾的是水口关没有开放,只能从东兴出关,进入越南。我这次入越和79年入越有着明显的不同。79年入越,是作战,我全副武装,手里提着枪,面对的是越南人仇恨的目光和越军喷着火舌的枪口;这次入越,轻松旅游,手里拿的是照相机,腰包里揣的是人民币,面对的是越南人热情欢迎的笑脸和散发着芳香的鲜花。旅游大巴在越南并不宽阔的公路上行驶,车外青山绿水,车内春意盎然。越方导游是个女的,长相还算不错,中国普通话说的很流畅。我主动向她搭讪:“79年中越之间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战争,你们现在怎么看?”她几乎不假思索,出口成章:“兄弟之间会闹别扭,夫妻之间会呕气,甚至打架,事情过后,兄弟还是兄弟,夫妻还是夫妻。”我顿感吃惊,半天没有说话。没有想到,越南人对这场战争竟然是这样的看得开。紧接着,她大讲中越两党两国人民的同志加兄弟的友好情谊,并在车厢里和大家一起领唱反映两国友好感情的歌曲——“胡志明---毛泽东!”
旅游大巴在公路上快速行驶,车内欢快的歌声透过车窗飞出车外,飘向远处的田野和村庄。我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窗外:又是木棉花开放的季节,不同的是,战争的阴霾早已云开雾散。
(2000年春节,本文作者在越南下龙湾水上桂林游船上与越南导游合影留念)
祝愿中越边境这木棉花常开,只是那战争的阴云,永远不要再来。
本回忆录的整理和撰写,得到了许多当年参战老战友的热情帮助,在此致谢。祝各位老战友阖家幸福,健康长寿。愿孩子们生活顺心,顶天立地。
谢谢阅读。
(原博地址:user1/dangzhongxuan/index.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