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信息监察员
看到这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年代。那时我们的工作任务虽然很重,但我们生活的很充实很开心。那飞扬的青春虽说已远离了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曾经拥有过。战友们我真的很想你们。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一闭眼、一睁眼,看这楼依然耸立,还没有被淹。
再看相片、再看每层楼的战友们,倍受感动、心情激动。
战友啊战友往事如烟、、、、、、谁说往事如烟、、、、、、
10
164
天上的星啊亮晶晶:fficeffice\" />
你星期一看望曲副参谋长时,你转达158战友问候的同时,希望也转达我以及122师的战友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向\">向ersonName>老师长问好(我在122师当兵时,他时任师长)。如果方便的话,顺便问老首长有没有收到我写的《勇者无畏》一书,书是07年叫122师孔医生转交的,谢谢!!!
[此帖子已被 五三零一八 在 2010-1-16 16:38:06 编辑过]
7
老兵姐们经过董事会讨论后,笑逐颜开宣布:
对抢购1000楼层所得者,打5折!另加北京5日游,再赠5只北京烤鸭!
哈哈!望眼各路強手云集,任务艰巨,压力重大,咱只能施展独门"壁虎游墙功"了!图个好兆,先抢998楼热热身,再瞄准1000楼,不行再抢1008楼!
82
12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的女兵像花朵!
我们的楼层快一千,我们的步伐快点迈!
9
我来转摘一篇若干年前的网文,文章作者是一位79年参战女兵,该文讲诉了她(他)们离开祖国《七天七夜》的点点滴滴。
本文原作者对自己的这篇文章是这样评价的
“这篇文章可能没有什么高谈阔论和口号。
也基本不是回忆,绝大部分来自于当时阵地上的记录。
本月底文章中的人们要聚会了。
特此发文,以兹纪念死去的人们。”
《纪实---七天七夜》
那一年十九岁!只因为在那儿他曾丢失了自己的战友,只因为他有战友没能活着从那回来,只因为他在心里,把他们永远定格在了十九岁。我们这一生,因为经历了三十年前那埸战争,因为念着那些甚至不到十九岁,却是十八岁,十七岁就死去的战友,那颗心,注定永远永远,停留在了容易流泪的十九岁.....引子希望看过这个故事,理解并支持这个故事的朋友,有机会时顺便转贴此文。先谢过大家 。故事中提到的人物,均为真名实姓,所述事件,全部真实。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会一直发贴,发到文中人们不远千里,相聚一堂前夕全文结束。二00六年四月,也就是本月底,本故事中绝大部分人,将从诺大中国的四面八方,云集四川绵阳市,那里是原成都军区第五十军某师,及所属野战师医院所在地,当年部队的编号是:56018部队60分队;预定参加本次聚会的人数约二百人。具体到会多少人,现在自然不能确定;文中所提到的人有些不能参加聚会,比如我美丽的朋友林亚,据说人远在日本。另有很多谢世的人自然也无法参加。而这些天我老在想,与文中有关的活着的他们和她们,如何在二十多年后共叙当年,如何同感慨同笑或同洒一掬泪?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看过这个故事,我猜想,多年后,突然在网上发现自己的名字和那事联在一起,那份心情什么样?这个故事二00二年底由我并不经意地,用《也讲一个故事》这个题目或隔几天一节,或每天草就一节,发在“天下有雪”自建的社区上,他是我在QQ上交的第一个朋友。如今朋友安在,社区已不见。不过故事完成不久,我用青衣江这个ID,用《你看那远远的天边》把它照搬到一个文学网上 。原文约二万五千多字。而它在我文件夹里的名字是《 七天七夜》,可能总记得小时看过的那本名叫《日日夜夜》的书,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的故事。我原以为,这篇小文会静静躺在那个角落里,寂寞,孤独,然而真实,安恬,如那荒野小草,留着自己的记忆,做着自己的梦却不为人知;又如那逝去的人,躺在坟墓里,随坟墓夷平默默消失。这也是当初我写时不假任何掩饰的缘故。至今我未向远方的同学,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透露过网上这篇文章。不愿在现实中被无关人们好奇地追问。而事隔三年,又要把它重新搬出来,其原因一:这故事意外被相关人员发现后,互相转告阅读猜测,并辗转找到我时,多表示不介意更多人看到,尤其刘振超总问我:为什么这件事情没写到?为什么那件事情没写到?我多告诉他,那和本文无关。不过同时我也答应,和本文有关的事件我尽力补充,毕竟,人都喜欢被人传诵,都想精神不死。没错 ,如今不耻的事情,无聊的事情,尚被莫名其妙地炒作,甚至于炒得骂声不断,那么那段真实的历史,也有理由希望被人小小记起,我想,至少不会有人骂他们。第二。这些日子不时有电话问我是否去,其中李丙恒特别有意思。他不是60分队的人,但他从去年秋天发现此事后,十月从天津赶到河南,伙同刘振超来见过我,现在他和大家都开导我:一定要去。而我在现实中是个不论走多远,只愿独行独处的人。且不提我去与不去,只说我先前曾答应过要把大家的经历修改,充实,然后再放到网上去。那么现在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如果我无意或者有意不去的话(开个玩笑同志们,我不去那一定是去不成),就算本人送给我院这次历史性大聚会的礼物。第三:那个文学网有个不合情理的规定——不允许修改已发表的文章,而原文涉及到个人隐私,现当事者提出希望我能隐去。虽然仅仅只是希望吧,我也决定隐去。在这之前不便让更多人看到。第四,我有一个真诚的愿望:在这里还有那里,所有那些我熟悉的朋友,希望大家看完这 个故事后,和我一起祝这次聚会圆满,成功;和我一起,祝愿那些活着的人,平安快乐 。文中提到的人除去阵亡者,有些人也已陆续去世。毕竟时间又过去二十多年了。在此 ,我谨对逝者表示深切的悼念。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2-7 13:13 , Processed in 0.1511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