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日记本,不能不谈到日记本主人的妻子——军嫂ffice ffice\" /> 她是一位普通的军嫂,在我们军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军嫂。 战前我们都到了结婚的年龄,因为打仗我和我的战友都推迟了结婚时间。战后回到柳州,工作任务一时还不重,领导批准回家完婚。 恰巧我和这位参谋同乘一列火车北上,从柳州至北京的6次特快。当年的特快行程要36个小时,他在河南某市下车正好是凌晨的一、两点钟,车站冷冷清清,他的未婚妻打着伞站在雨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 后来,这位参谋在86年12月调到河南某军分区工作。80年他们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教女有方,女儿乖巧听话,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书法在学校得了奖。 91年的春节刚过,这位年仅39岁的参谋不幸遇难,因公牺牲。留下了十岁的女儿,不满40岁的妻子,离年迈的父母和弟弟妹妹而去。 一时间,这位军嫂精神完全崩溃了,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没人能劝住她,她要随他而去。组织上采取各种手段阻止了她的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他们未成年的女儿、看着双方父母那期盼的眼神,她的心碎了······这个家太需要她了。 二十年来,她用那柔弱的身躯顶起了这个家,要工作要抚养女儿,还要侍奉公婆,赡养父母。 在公公婆婆那里,她要尽到大儿媳的责任; 在弟弟妹妹面前,他要尽到大嫂的义务; 在父母面前,她要尽女儿的孝道,母亲与她生活多年,活到九十几岁。 在女儿面前,她要尽到母亲和父亲的责任。她和母亲、女儿三个女人共同生活多年,她不希望在没有男人的家里,给年幼的女儿留下阴影和遗憾。 她做到了,二十年来,她要克服多少困难,她要吃尽多少苦头,可想而知,但是她真的做到了。 现在女儿大学毕业,在某部队医院工作,已经结婚生女。 虽然她已退休,但依然每年给婆婆赡养费。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是一个普通的军嫂。在我们的部队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军嫂——平凡而伟大的军嫂。 我手拿着这个小小的日记本,心中感到它是那样的沉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