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空之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靖西烈士陵园旧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973
帖子
75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25
最后登录
2014-8-24
1891#
发表于 2011-12-8 00:5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祈和平:

沁园春fficeffice\" />

南国边陲,奇山秀水,百色花艳。

听凌云巫调,悠婉诡秘;田林壮剧,豪迈彰显。

拜树祈福,芦笙跳云,盘王铜鼓舞翩跹。

歌圩场,挤姑娘小伙,唱醉坡岩。

壮锦绣球古县,锁十二道门固岿然。

昔弄平炮台,吼问深谷;龙邦口岸,弥漫硝烟。

通灵峡侧,澄碧湖畔,艰危历罢梦萦牵。

凭栏眺,忆山妮纯朴,温柔隽妍。

祈和平

2011.12.3

[此帖子已被 祈和平 在 2011-12-5 23:33:31 编辑过]

祈和平大哥不仅文采好,对百色的风土人文也很熟悉,最后一句更是点睛之笔,仿佛看到她在丛中笑,呵呵

优诺20寸16速折叠运动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1192
帖子
10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5
最后登录
2014-8-24
1892#
发表于 2011-12-8 02:1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五三零一八:

边陲小镇人:我们从德保向靖西开进经过这山洞,这个叫什么山洞?

这张相片是从靖西向那坡方向的,从德保到靖西的路是没有过山洞的。从这张相片看这山洞叫照阳关

我这里也有两张照阳关的相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16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206
帖子
1509
主题
10
精华
0
积分
164
威望
164
金钱
234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7
最后登录
2017-6-30
1893#
发表于 2011-12-8 08:22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靖金山:

顾名思义,你是靖西人吧,我们战前\战后都驻在靖西,打仗也在靖西出境,靖西人民当年的付出,我们没有忘记。32年来,每当战友们说起打仗、说起烈士、甚至说起房东,都想起了靖西,我以及我的战友们对靖西这块红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fficeffice\" />

请问?我们从德保向靖西开进,从哪条路才经过照阳关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1170
帖子
37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21
最后登录
2014-8-24
1894#
发表于 2011-12-8 10:18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木棉袈裟说得对,这洞正是照阳关,王副师长照相处是靖西往那坡方向,我发的相片及靖金山发的相片是那坡往靖西方向。照阳关分有上下两洞,继说古时下洞是不通路的,人与马帮都从上洞过,后来才把下洞打通,才有了现在的车路的。上洞没下洞长,但空间又比下洞宽些。

回杨大哥,德保—靖西—那坡,从德保到那坡是经过靖西界的,但没经过靖西县城,公路到靖西新圩乡就有一个三叉路口,直走就去靖西县城,往右方向就是经过靖西的龙临—安德,靖西与那坡县界就在照阳关那划分的,照阳关属于靖西,过了关上坡不远处就是那坡界了。

这应对你前面所说的从德保到靖西经过一个山洞的回忆找到答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0

好友

6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05765
帖子
1327
主题
162
精华
0
积分
60
威望
60
金钱
144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3
最后登录
2016-4-17
1895#
发表于 2011-12-8 12:3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原来这就是照阳关!汗颜啊经过多次都不知道,就知道安德镇有侬智高的南天国。边境上还有一个叫做斜阳关的地方木棉袈裟和边陲小镇人是否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1139
帖子
27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8
最后登录
2014-8-24
1896#
发表于 2011-12-8 13:24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致“祈和平”:词填得大气不失温婉,山妮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1139
帖子
27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8
最后登录
2014-8-24
1897#
发表于 2011-12-8 13:43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致“五三零一八”:您1888楼照片里王副师长正是站在安德照阳关前,照阳关是靖西八景之一。您当年行军路线应是德保——靖西(新圩—龙临—三合—安德 )——那坡。“边陲小镇人”、“战友啊”、“木棉袈裟”、“靖金山”说得很清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好友

164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206
帖子
1509
主题
10
精华
0
积分
164
威望
164
金钱
234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7
最后登录
2017-6-30
1898#
发表于 2011-12-8 19:29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边陲小镇人:

木棉袈裟说得对,这洞正是照阳关,王副师长照相处是靖西往那坡方向,我发的相片及靖金山发的相片是那坡往靖西方向。照阳关分有上下两洞,继说古时下洞是不通路的,人与马帮都从上洞过,后来才把下洞打通,才有了现在的车路的。上洞没下洞长,但空间又比下洞宽些。

回杨大哥,德保—靖西—那坡,从德保到那坡是经过靖西界的,但没经过靖西县城,公路到靖西新圩乡就有一个三叉路口,直走就去靖西县城,往右方向就是经过靖西的龙临—安德,靖西与那坡县界就在照阳关那划分的,照阳关属于靖西,过了关上坡不远处就是那坡界了。

这应对你前面所说的从德保到靖西经过一个山洞的回忆找到答案了。

我们从德保向靖西孟麻开进,一直以来我们没有搞清楚,还以为经过县城呢。看来我们是走新圩、龙临、三合、南坡这条路,然后进入了孟麻附近驻扎三天。

前几年,本网站网友“宾山下的来客” 对我说:“当年他住在南坡,早上他起床后,见到公路上有许多坦克走过的痕迹,是否你们一起打仗的坦克。”当时我不敢肯定地回答,我确实不知道配属我师战斗的坦克三营是否走那条路。现在分析起来是真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1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28526
帖子
24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1
威望
1
金钱
101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21
最后登录
2015-3-29
1899#
发表于 2011-12-8 20:20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靖西山妮,你好!很长时间不来血站了,今天进来发现你的帖子,知道你是龙临人,感觉非常的亲切,我也是龙临人。自卫反击站那年也是7岁多。很难忘79年战前和战后“暖老冷”(林场名)遍地的绿色军用帐篷,披着绿色伪装网的解放牌军车。看到你们一家05你春节一起包粽粑的情景,太温馨了,一下子触痛了我内心在最柔软的地方,让我想到了家,想起了家乡的春节,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淳朴的乡亲,也想起了每年除夕忙碌准备年货、包粽粑的父亲母亲。我也是在龙临初中读书,高你几届,当时校长是杨校长,还有许主任等等老师,印象太深刻了。我去年还在依梦大姐的这个帖子里上传了一张79年反击战后部队和当地群众在龙临中学操场观看中央慰问团的文艺演出的相片,没准当时你和你妈你爸也在观看的人群里呢,你和你的龙临初中同学去陵园扫墓那张相片有几个同学面很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相信我一定见过你们,一定在龙临街头上见过你妈妈。感觉你和你妈妈,你们一家人都是非常的朴实、善良,向你们问好!

[此帖子已被 我爱燃烧的血站 在 2011-12-8 20:25:3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我爱燃烧的血站 在 2011-12-8 20:27:48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我爱燃烧的血站 在 2011-12-8 20:33:32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好友

0

积分

信息监察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30177
帖子
31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0
威望
0
金钱
100 分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7-5
最后登录
2014-8-24
1900#
发表于 2011-12-8 20:26 |只看该作者
骑友大本营会员群

回复主题

首先感谢靖西山妮,木棉袈裟鼓励。

当年,连队驻扎在靖西化峒公社,耳濡目染都是乡亲们对咱解放军的关怀。那年代,他们也很困难,总不忘节省,慷慨拥军,咱连队也在农忙时,给老百姓播种玉米等农活,军民融洽,令人感动。尤其在1979316日部队撤出,乡亲们欢迎的场景,我至今不忘。

俺随部队从贵县步行至靖西,途中经过很多地方,只是白马过隙,印象都不深,唯百色名字记住了,风土人文也是后来在电视节目中知道的,这次大胆填入词中,未知妥否。其实南疆还有很多美丽风光,民风民俗,名优特产,只是俺知之甚少,只能作此堆砌,涂鸦。还望边民网友多多提供。

“山妮”之称乃是泛指,故有“忆”作铺垫,一直想不到更妥当的称谓,去形容当地乡亲们的质朴,勇敢,智慧,恰逢“血站”来了“靖西山妮”这名字给人以灵感,有朝气,正好入诗,上阕的“姑娘”“小伙”用得很勉强,但俺不知当地怎样称呼,只能这样了。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靖西山妮”。这诗一般的名字。

fficeffice\" />

[此帖子已被 祈和平 在 2012-2-29 23:10:44 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版|YOURNET.CN ( 冀ICP备:17002912 )  技术支持:静轩雅集商信服务有限公司

GMT+8, 2025-7-24 04:35 , Processed in 0.1591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YOURNET.CN

© 2003-201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