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工事很讨厌,他们在上面铺了泥土,外面还盖了一层茅草。因为太软了,炮弹打在上面炸不了。我们先用82无后座炮攻击,没响。用40火箭弹,也没用。再用爆破筒往里塞,结果他们就把爆破筒往外推. ---------------------------------------------- 问一下各位,权当事后诸葛亮吧:感觉用爆破筒的方法还是太陈旧了,危险性也大。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有喷火器是否更好些?或者还有别的打法?如果是在今天,又有什么更好的武器? 复“鸣鹤在阴”: 第一、描述的越军工事应该是战后总结的叫“A”型工事,它由数根树木或者水泥柱呈交叉状支撑,在上面覆盖1—2米的泥土与战壕持平,有时还与屯兵洞连接,确实“炮弹打在上面炸不了”。 第二、火焰喷射器当年是属在防化连的,属于师直连队,一般战斗时才配属在主攻连,其它作战连队很难配属到。 第三、当时比较有效的打法就是使用催泪弹,就是消灭表面的敌人后,包围进出洞口,并用机枪封锁洞口,再向里面投催泪弹,几分钟后敌人就会钻出来乖乖地举手投降,再过十几分钟就可进洞去搜查了。在清剿过程中,我们部队还流行一个潜规则,凡是被催泪瓦斯熏到投降的,走出战壕时不准携带武器,并且举手要高过脑袋,违者全部“突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