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一篇医院当年参战的女兵前些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 重返靖西ffice ffice\" /> ——张小敏 在祖国的西南边锤有一个风光秀美的小城镇,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靖西。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自卫反击战,使我与这座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常常给我带来难以抹去的记忆。在这里我走出国门完成我19年军旅生涯中最难以忘怀的19天的那场战争的洗礼,她使一个年青的女兵走向成熟,在这里我与我先生相识、相知、相恋、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里我的一千多名战友永远留在了这片多情的土地上……基于这种种的原因,构成了我重返这快土地的强烈愿望。 那是1978年的12月,我和我们医院的一部分战友被编进了野战军的医疗所,一纸命令随部队从广西的重镇柳州来到了这个小城镇,开始了紧张的战前训练和生活。专业训练倒不算什么,那都是轻车熟路的作业,最要命的是战前的体能训练,每天早上起床号一响,眼睛一睁,背上那七斤半的半自动步枪,就踏上那ffice:smarttags\" />五公里的长跑训练,这对于我们常年在后勤工作的女兵真是够呛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首长时常这样告诫我们。在这种信念的鼓励下,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慢慢的,我们也有了同男兵一样的体力,能够自如地完成训练了,这对战争打响后,我们能圆满地完成医疗保障任务,真是不能小视啊! 记得当黄华大使在联合国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在越南已经没有人民解放军一兵一卒的前一天,我们回到了靖西。还未来得及洗掉征尘,就风尘仆仆地跑到县里唯一的邮政局给家里父母打电报保平安,一踏进邮局大门就被一阵欢叫声搞懵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冲着我笑,在喊:“你可回来了,我们还以为你光荣了啊。”在那个年代,这个偏僻的小镇没有直拨长途,更没有手提电话,与家人联系全靠书信,再加上我有集邮的爱好,邮局就成了我常常光顾的地方,一来二去,这些大哥大姐们虽然不知道我的姓名,却知道有我这个爱集邮的兵丫头。他们抢着告诉我,战斗打响后,他们时刻关心着前方的战事,前几天看到大批的部队回到靖西,而且许多女兵也回来了,到他们那里拍电报,邮寄烈士遗物,唯独没有看见我,心里着急,所以才发生了刚才那一幕。当时我真的好感动,他们为一个连姓名都不知道的女战士如此牵肠挂肚,这是多么深的鱼水之情! 战后的休整我们到了离靖西十几公里的一个小村庄,下部队巡回医疗,房东大嫂让我们几个女兵住在了她家的阁楼上。当时这里可以用贫穷落后来形容,老百姓的温饱都成问题,生活非常窘困,没有洗澡和上厕所的地方是我感到最难过的。在吃饭时大嫂家的孩子常常瞪着眼睛看着我们手里的米饭、馒头,每每这个时候我会忍不住给他们留上一点。可就是在这种生活状态下的大嫂一家在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把家里下蛋的母鸡宰了,给我们作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一个劲儿地招呼我们多吃,而他们一家却基本都不动筷子。我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记得我唯一能做到的是把自己身上除军装以外的毛衣和厚衣服全都给了大嫂。端午节到了,在拥军的队伍里,我又看到了赶了十几公里路到驻地来看我们的房东大嫂。除了给我们送上靖西特有的特大的枕头式的粽子外,朴素而不善表达的大嫂还给我递上了两双她亲自一针一线缝制的布鞋,这两双鞋到现在虽然我还没有穿过一次,但这两双鞋的情谊却使我一辈子都不能忘怀。 现在,那魂牵梦绕的这片土地终于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山还是那样青,水还是那样绿,一草一木都让我感到熟悉和亲切,而在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上却变得那样干净、那样彻底。首先是交通,以往从南宁到靖西三百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要走上十二、三个小时,而现在还不到五个小时就到了。我满大街地去寻找我所熟悉的101号信箱99分队,当时部队的驻地——靖西县工会,还有那间唯一的邮政局,所有这些都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楼房、宽敞的道路。凭着有小桂林之称美誉的靖西,那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壮乡风情,已经使这里成为百色地区的一个旅游圣地,旅游是这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不可能寻找到那位房东大嫂,她大概已经搬进砖瓦房与儿女们安度晚年,而那邮局里的不知姓名的大哥大姐们也应该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了。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二十多年前撤离靖西返回柳州前,军长领着我们全军指战员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告别,那动情的一幕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一刻山也动容,水也动容,空气里弥漫着悲壮的气氛,我们鸣枪洒泪告别战友,刻骨铭心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再别靖西,我又来到了他们的墓前,轻轻地与他们诉说着我所看到的巨大变化,以及二十多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的殷实和富足,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面对着他们,我感到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净化,为了祖国的最高利益,他们无私地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今天的工作和生活,在有生之年为我们这片多情的土地的建设和发展多做一些,而不去计较那个人的得得失失,否则我们将怎麽能对得起这些可亲可爱的战友呢? (刊登在2003年7月22日《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 第43期) [此帖子已被 当兵人 在 2010-7-8 22:21:14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