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紫荆在2008-6-26 17:24:45的发言: 79老兵: 你好。你们365的张家建烈士和366的邓秋林老兵是同乡同批入伍的。张牺牲后妹妹准备入伍到他生前部队,后来没有去成,安排在一个企业,前几年企业倒闭了。还是那句话:至今不愿面对烈士年迈父母的眼泪,每年春节总是怀着很复杂的心情去探望他们。 是的,能活着回来的老兵,面对牺牲了的战友的家属,心里总有一种抹不去的痛。正因为这样,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就是一种幸福。您说,对吧?战后在广西我就调到团政治处。记得部队从广西返回原部队驻地湛江后,一天,团里组织接待牺牲烈士的家属。这烈士的家属,或父母,或兄弟,或姐妹,或妻儿,团里的招待所安排不下,把我们单身的宿舍也腾出来(一字排开的一排排平房,每房住2人)。我们这些单身的就临时搬到办公室暂时应付着。司政后的办公楼与招待所、我们单身的宿舍的距离只是前后排之别,很近。到了晚上,不知是哪个房间的烈士的家属首先哭起来,这一哭,同是失去亲人的烈士家属,同一样的感受。不一会,整个宿舍区一片哭声。那悲伤的哭声,哭得让每个人的心好痛好痛。快30年过去了,但这一烈士家属群体一起哭泣的一幕仍没法忘却。本论坛里有个“烈士的妹妹”,她的哥哥战前补充到163的,也牺牲了。我看过她写的怀念她哥哥的文章,也看到她忘我地为其他的烈士家属四处奔波,做了很多很多我们看了也感动的事。我之所以说这个“烈士的妹妹”,只是有感而发。看到这个网名“烈士的妹妹”,就不能不让人想起,战后,有这么个政策,烈士的弟弟或妹妹,只要想到部队的,一般都会批准的,本意是好的。我们团就有这么个烈士的妹妹,要到部队来。但,战后的形势还是挺紧张的,部队随时都有重上战场的可能。从内心讲,我们并不希望这个烈士的妹妹来接过她哥哥的枪。因为,我们不希望烈士的父母在痛失儿子之后,有可能再失去自己的女儿。早段时间,我在网上曾看见有说烈士的妹妹接过哥哥的枪后,在两山轮战中也牺牲了。说多了,下次再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8 11:07:59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路客MM 在 2009-7-27 0:38:13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