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军158医院二所,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合收治战场送来的伤员,展开100张床位。伤员在这里一般停留一至两天,经过休整,清创、分类,再由此转送到后方医院。fficeffice\" /> 在百合收治伤员的过程中,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还有意料之外的趣事,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都是我们终生难忘的事。 在此,我们根据李医生日记整理,告诉战友们我们当时收治伤员的一些真实经历。 非常时期的非常办法 ffice:smarttags\" /> 2月17日战斗打响,我们收到伤员最多的时间是2月21日至24日。 今天送来大约将近400个伤员,伤员一车一车地送来,我们一个一个地安置。全所的人员一直不停地在为抢救伤员工作着,没有休息、顾不上吃饭喝水、甚至没有上厕所的时间。 外科医生全部进入手术室,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眼前是数不清的伤员、数不清鲜血染红的绷带和纱布,还有穿插在伤者中间弯腰忙碌的白衣战士。 100张病床位,一下子来了几百名伤员,如何安置?加床!加床仍然不够。 曾护士长大声问身旁的村长,哪里还有大房子?村长说,在两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水电站,旁边有一间仓库。 不容分说,曾护士长带了两名护士来到这间仓库,和当地老乡一起在地上铺上稻草,准备接收伤员。 一百多名伤员被送到这间仓库里,曾护士长带着两名护士一个一个为伤员清创、止血、包扎、固定。 仍然住不下,伤员只有两个人一张床。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队,但是他们都能互相体谅,互相配合。 可是,到了夜晚睡觉时,不时地传来大叫声。一会儿这边大喊:“啊!痛死我了,他碰到我受伤的胳膊!”一会儿那边大叫:“他踢到我炸伤的腿!” 怎么办?这一夜如何过? 想办法,从新调整伤员。 右上肢受伤的和左下肢受伤的伤员住在一张床;左上肢受伤的和右下肢受伤的伤员住在一张床:伤在其他部位的伤员再做调整。总之,在一张床上要安排两名伤员,尽量还要让伤员休息好,互相减少干扰。 这是在非常时期想出的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伤员可以安静休息了。 后来又听到叫声,是一名伤员做青霉素过敏试验怕疼。 护士说:“你子弹都挨了,还怕打青霉素?” 那伤员说:“青霉素比子弹疼。” 护士说:“为什么?” 伤员回答:“还没觉得疼子弹就进去了,青霉素是一点一点地打进去,很疼。” 、、、、、、 早上,伤员们互相搀扶着去洗漱、上厕所。 [此帖子已被 北京老兵 在 2009-12-17 21:38: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