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到过永年聪明山的骑友不在少数,但知道聪明山脚下,保存着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底蕴并不多!飞雁队11名前往! 此次活动有:郝卫忠(夫妇)、钢琴家教、阿庆、阿庆嫂、刁小二、鲨鱼、骑驴看天下、静、默默、孙师傅,11名队员前往。 有关聪明山的传说……略! “石北口遗址”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北石北口村,聪明山脚下。得知消息后,我们首先与石北口村村委会取得联系,得到村委宋书记(村长)的大力支持,并联系永年县文物管理局专家张世忠老师给我们作详细介绍。在此非常感谢! 张世忠老师知识渊博!带我们来到“石北口遗址”(现遗址表层已是农田)很有经验地顺手捡到几片红色陶片,介绍说:“这里距聪明山不足千米,在这约1.5米深的土层下就埋藏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台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为3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距今已有7600多年,比“磁山文化遗址”略晚一些,在邯郸境内漳河、洺河流域保存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时代),其中,以洺河流域“石北口遗址”最为典型”等等。张世忠老师对周边文化历史十分清晰,出口成章!滔滔不绝!……略!非常敬佩!并合影留念! 据记载: 1986年至1987年,省、地、市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发掘,考古发掘房基1座、灰坑96个、墓葬8座,出土文物1000余件。在出土的生产工具中,有打制的石斧、石刀,有磨制的斧、铲、锛、凿、磨盘、磨棒等新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大量的陶器、骨角器以及装饰品器物。陶器有釜、灶、鼎、罐、缸、盆、碗,以及锉、纺轮、网坠等。其中以颜色呈上红下灰的红顶碗最为典型,反映了陶器烧制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陶鼎的出现是生活炊具的重大改进。石北口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是豫北冀中南地区最富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该遗存的发现,不仅大大丰富了后岗一期文化的内涵,而且为进一步探讨该遗存同磁山文化渊源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石北口遗址”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活动,因工作繁忙,未能同行的我队员:白鸽,得知专程送行,感动!并合影纪念! 活动中,中奖4次,队员:鲨鱼、阿庆、刁小二,助人为乐,表现突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