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军打南线。以124师和126师主攻,集中了此次对越作战中最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从布局关突破,走小路向东溪穿插。另以125师由水口关进攻,打通复和方向的3号公路。配属作战的43军129师从布局关以南地域突破,截断4号公路,阻击谅山方向的越军北援。 fficeffice\" /> 东溪穿插是高平战役的亮点。43军坦克1营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插到东溪,大出越军之意料。此后坦克部队坚守东溪3个多小时,直到后续步兵赶上来,表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126师步兵跟随坦克一路恶战,进至东溪继续扩大突破口,为124师及后续坦克梯队打开道路。124师及坦克部队从嫩金山地区加入战场,继续向高平挺进。越军炸毁了东溪以东的班翁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滥区,将42军的炮兵和轮式车辆都堵在水障后面。而125师多次攻击,没能打通复和公路,惹得许世友大发其火,不得不令54军162师加入复和地区作战。 54军是在对越作战打响二天后才加入东线战场的。三个师去了三个方向。以160师协助41军在高平西北地区作战;162师协助42军在高平以东地区机动作战;161师配属55军参加谅山地区作战。其中162师值得写一笔。先是接替125师进攻控制了平江渡口,打通了水口关经复和至东溪的公路;然后北上高平,与160师协同围歼高平以北克马诺地区的残余越军;再奔袭广渊,歼灭越军200余人,打通了广渊至复和的公路;接下来在复和地区清剿残敌,一星期歼敌595人;最后又协同20军58师会攻重庆。162师在高平以东地区不断转战,长驱400余公里,纵深80余公里,哪里危急哪里去,显示了优良的战斗作风,因而受到了许世友的表扬。 124师和126师的表现也是很出色的。步兵搭乘坦克一路挺进,连续克服班波河谷、班翁水障、靠松山巅、东溪断桥、嫩金山口、弄梅隧道、楠囊断路、雅南炸桥、那外伏击、博山险隘等越军设置的一系列防线,粉碎了越军的10余次阻击,长途攻进70余公里,终于兵临高平城下。此时北线41军没有攻击到位,加上军区前指通报高平越军兵力情况不准,南线部队在高平城下犹豫了3天,延误了攻击时机。后虽打下高平,但并未歼灭346师主力,高平地区的越军大都散入了深山。许世友又将预备队都投入,121师出击纳隆,124师北攻茶灵,126师东进下琅,162师奔袭广渊并与58师会攻重庆,150师西出班英,129师南下七溪,经过反复拉网清剿,才算大部实现了歼敌企图。 高平战役打得不很理想,教训也很多。许世友在战后多年被多有诟病的作战指挥,基本都在高平方向。如未充分掌握敌情,致使穿插中困难重重;战役企图想当然,过于强调老经验;死打硬拼,伤亡过大;战术不精,掌握不住部队等。总的来说,大纵深穿插作战,对于当时中国军队落后的通讯联络和后勤体系来说,难度大了点。而异国作战的特殊敌情,又加大了作战困难。东线越军的战略,只在于一线坚守,打得是相持防御消耗,并无大的反攻行动。基本上一旦防线被突破,孤立的支撑点之敌,就只能坐守等死或散入深山。从这个角度说,许世友的战役指挥并无大的失误。从战略上说,1979对越作战并不难打。困难在于特殊的异国作战中地形民情不利,加上中国军队建设的落后,以致实战时出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情况。 在高平战役中,把越军346师打散了架,加上地方军、公安军及武装民军,共歼敌19000余人。不过,东线部队伤亡也很大,仅负伤和失踪人员就近9000人。因为121师穿插沿路越军散兵众多,后调50军150师加入高平以西地区清剿。在撤军回国途中,150师448团一部在那嘎、朗庄附近遇袭,共失散542人,其中被俘回归219人,是中国军队在1979对越作战中最大的一次损失。 东线第二阶段就是打谅山了。东线的主攻方向为高平,对谅山是施加压力,相机而动。因为高平打得不太顺利,费时持久,于是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决心在谅山方向施以重击,打开局面。 谅山是直面广西凭祥市的越北省会城市,北距中越边境ffice:smarttags\" />18公里,南距越南首都河内140公里,铁路、公路交通都很发达。谅山以北的中越边境一线,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山地;谅山以南约行6、70公里便是红河三角洲的水网平原,无险可守。因此,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首都河内的屏障门户。 因为谅山的特殊地理形势,和高平之战又大有不同。从高平去河内,中间又隔着越军第一军区所在地太原,尚有腾挪转寰余地。所以守卫高平的越军346师可以化整为零钻入深山,利用地形熟悉,擅长游击战的特长,四处袭扰中国军队,倒也打出了一些风格。谅山就不行了。过了谅山就是平原,无险可守,机械化部队一日可到河内。守卫谅山的越军第3师避无可避,只能来一场硬碰硬的攻坚与防御。谅山战役,成为了1979之战中最大的一场攻坚战。 打谅山的是广州军区第55军,为解放战争中在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兵团和四野48军、49军一部重新组建而成。从1952年到1985年,55军共存在了33年,长期戍守华南,没得到什么打仗的机会。1979对越作战,成为这支部队最耀眼的辉煌。 守卫谅山的越军第3师又称“金星师”,下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组建于1965年,是在南方与美军作战的主力师。其中第12团曾获“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为越军中的一等部队。 欲破谅山,先打同登。同登位于广西友谊关以南4公里,扼守中越之间交通要道,公路向西北至高平,东南通谅山,西南达太原,铁路可到河内,素有谅山“要塞门户”之称。守卫这里的正是越军第3师的“英雄”12团。 在发起高平战役的同时,广州军区前指命令55军攻击同登、坂然,箝制越军的战役、战略预备队,使其不敢去援助高平。55军以163师为主攻,以164师和165师切入同登左右侧的坂然、班庄地区,在强大炮火支援下全力一击。55军各路攻击部队采取两翼突破,穿插合围,分割歼灭的战术,突击火车站,探垄阻援敌,四打探某,强攻鬼屯炮台,争夺339高地,经过前后7天浴血奋战,终于攻占同登、坂然地区,歼灭越军“英雄”12团及部分地方军共4031人。与此同时,43军127师、128师在南侧突破边境,攻击禄平地区之敌,以阻截亭立地区的越军338师北援谅山。 为争取自卫还击作战的更大战果,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决心不失时机地继续攻打谅山,拿下这个省会城市,歼灭越军第3师,威摄首都河内。因越军总部已急调327师、337师、北太省197团等部北上来援,谅山地区越军猬集,兵力较多,防线坚固。许世友又将54军161师、50军148师2个团加强给55军,在兵力上对越军形成了3:1以上的优势,同时集中了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的优势火力,牛刀杀鸡,首先夺取外围要点,造成围攻谅山之势,然后一举拿下谅山。 扣当山、扣马山、巴外山、扣考山是谅山外围的四大制高点,进出谅山的两条主要公路都从山下经过。越军第3师将主要兵力摆在了谅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中国军队的机械化部队只能通过公路经达此处,便要遭到越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与此针锋相对,55军以5个师的优势兵力从西北、北侧、东北、东侧向谅山拔点推进,先扫清谅山外围越军,再总攻谅山市区。当年解放太原和兰州时,徐向前的华北一兵团和彭德怀的一野也都是逐山攻击外围拔点,仗打得极为惨烈。时隔30年,中国军队再度检验山地攻坚能力。 谅山外围攻坚战从2月27日打到29日,历时三天。55军及配属部队全部上阵,各阵地均迭经苦战,反复争夺。然而,55军攻坚必克。这一仗,55军打出了精神,也打出了威风。55军在1979对越作战的9个陆军军中本不太显山露水,这次终于烈火锻真金,经历了最凶猛的战斗考验,作风过硬,表现最好,不愧是拥有我军红一团(163师487团)的部队。 3月1日上午9时30分,55军集中了19个炮兵营的306门火炮猛烈轰击谅山,30分钟落弹近万发,谅山市被炸成了一片火海。这就是著名的“万炮轰谅山”,极大地打击了越军的斗志。炮击过后,163师和164师从北、东两侧奋力突进,经过二天战斗拿下了谅山北市区。越军退守奇穷河以南的谅山南市区负隅顽抗。原本中央军委的意图是打到奇穷河就可以了,不再前伸。然而越南的宣传机器肉烂嘴不烂,宣称“中国军队没有占领谅山市”。这下惹得许世友雷霆震怒,指挥6个步兵营于3月4日打过奇穷河,最远向奇穷河以南推进了5公里。 谅山战役中,越军第3师遭到歼灭性打击,327师、337师和北太省197团也均受重创。共击毙越军10843人,俘敌108人。中国军队伤亡5050人,敌我损失比为2.2:1。55军步入辉煌,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单位和英模个人位居参战各军之首。其中163师表现最为出色,在同登和谅山两役中共歼敌5293人,己方伤亡2216人。整个战役中,163师官兵无一被俘,无一失踪,无一连队被打散。无怪乎越军曾有口号:“消灭163,活捉边贵祥(163师师长)!” 攻击谅山的同时,43军127师、128师在东南侧攻歼了禄平地区之敌,歼灭了越军独立第123团和亭立地区北上的338师一部,保障了55军的侧翼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43军副军长兼127师师长就是未来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 东线作战打到这时,态势已很明显。谅山被克,连接越北各交通枢纽的门户洞开,中国坦克部队可沿公路直取河内。越南首都一片惊慌,越南政府发出了总动员令,在河内市区挖掘防御工事,各国外交代表团也开始向河内以南转移。 然而,3月5日,中国政府宣布撤军了。 在整个东线广西方向作战中,中国军队攻进越南境内纵深50-100公里,控制面积5300平方公里。攻克高平、谅山两个省会城市,以及河广、茶灵、广和、河安等11座县城和同登镇。共歼灭越军40671人,击毁越军火炮340余门、坦克和装甲车45辆、汽车480余台,缴获火炮840余门、各种枪械11000余支(挺、具)及大批军用物资。同时,对所攻占地区的军用、民用设施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和破坏。 综观整个东线作战,高平战役因大穿插、大迂回战法把握不好,劳师以远,伤亡很大,因而打得不很理想。谅山战役则攻坚必克,基本实现歼敌及攻占预定地域的战役目标。 在实战进程中,高平地区吸引了中国军队的大量预备队,不断投入进行清剿,才算歼灭了部分敌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军队的攻击速度和攻进深度。很大程度上说,是指挥部在战前错误估计了越军的兵力。在越军的武装力量体系中,除了正规军和公安屯外,还有大量的武装民军。这些民军武器好,有战斗经验,化整为零,伪装平民,四处袭扰,从而吸引了中国军队的大量兵力。从伤亡上看,中国军队有相当比例的伤亡不是越军正规作战造成,而是被散兵和民军袭扰造成。这是深入异国作战的新情况,为中国军队所始料不及。 从战略上看,越军的一线坚守的战略注定了整个战局的被动,从而被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因柬埔寨的局势和越南的基本战略,如果不打到河内,越军是不会进行大的反攻的。而打到河内就会扩大战争规模,中国并不惧越南,忧虑的是苏军的动向。从这个角度说,1979之战的结局早已注定。中国军队必然是在一定时间内扫荡越北,然后收兵回国。 从战术上看,东线中国军队运用了大规模的坦克作战。因为当年中国军队建设落后,步兵和坦克之间不能直接联络,导致步兵进攻途中无法联系坦克进行火力支援,坦克也无法联系步兵对其掩护,常造成步坦脱节,致使坦克被越军大量击伤和摧毁,这是一个重大教训。在亚热带丛林山地进行坦克作战,限制很多,不宜进行长途穿插。相反,坦克作为移动火力点支援步兵作战,以及进行城市攻坚,就有很多成功战例。 越军的正规作战能力远不及中国军队,但游击战很厉害,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困扰。后期中国军队吸取教训,采取拉网合围战术,小群多路,分片包干,分进合击,逐区搜剿,以火攻对钻洞,以埋伏对偷袭,相当程度上打击了越军。游击作战,很能检验单兵作战能力,对中国军队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教训。 从后勤上看,中国军队长途穿插的部队多有断粮饿饭,41军121师甚至全师补给中断一周,不得不取粮于敌。异国作战,民情复杂,这次取粮于敌,下次呢?取不到怎么办?朝鲜战争已过去了26年,中国军队的战力还有“礼拜攻势”之忧,确实需要深刻反思。 东线作战打得远了一点,伤亡大了一点,后来多年为人所指责。不过,就中国军队当年的建设情况,打成这个样子已经相当不易。从战斗精神上说,虽经十年文革动乱,军魂犹在,继承了多年来的光荣传统。也因此,在日后的两山坚守防御作战中,越战越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无怪邓小平1979年初访美时,美国总统卡特谨慎地提醒中国注意美军曾在越南损兵折将的教训。邓小平则自信地回答:那要看是哪家的军队!他是深刻了解自己的军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