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州县水口关当面的中越边境,是沿巴望河由北向南走向。平江自西向东从高平经复和流至水口关南侧与巴望河相切,然后向东南流入广西左江。复和县城就位于水口关以西约12公里,向北22公里为广渊,有一条3号公路连接广渊、复和,再经巴望河上的中越边境水口大桥与水口关相通。从复和县城有公路向西南行,经靠松山可通东溪,长约19公里。 fficeffice" /> 从高平战区的地理上看,从水口关沿3号公路向西北打,过复和、广渊,再转而向西,这才是到高平的主要道路,也是比较适合机械化部队开进的道路。然而,高平战役的设想是大迂回,大穿插的歼灭战,打向广渊等于是向高平地区中间切了一刀,堵不住高平越军的退路。因此,复和至广渊方向并非是南集团的主攻方向,主要兵器、兵力集中到了布局关一带,要出奇兵穿插东溪迂回高平。复和方向的进攻起到一个牵制越军兵力的作用,由42军125师配属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和43军坦克团3营,从水口关突破,夺取复和县城,再向广渊方向发展进攻。 水口关与复和交界的地区是亚热带丛林岩溶山地,石山较多,山势陡峭且多岩洞。间有土山,山上树木、杂草丛生。平江与3号公路平行,宽30-50米,水深4-5米。平江与巴望河汇合处附近有一片河谷平地,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河谷中间有独立石山,可构成火力支撑点。村庄较多,路边有大片的甘蔗林,也是比较好的隐蔽阵地。巴望河纵切中越边境,河宽30-50米,水深3-5米,流速0.7米/秒,两岸较为陡峭,很多地段难以攀登。巴望河有一座水口大桥连接水口关,长54米,宽3.83米,高12.4米,混凝土桥墩,钢梁桥架,木板桥面,是周边进出越南的唯一通道。 越军将复和东南地区作为重点防御方向,在3号公路沿线地区配置了高平省队567团一部、复和县独立营、特工队、大弄公安营和300余名武装民军把守。其中大弄、巴脱、哥新地区各有1个营,坡街、谷芳、班盖、哥勘地区各有1个连。越军在这一带大修防御工事,在水口关当面依托地形设置了3道防线。在土山上、村庄里构筑有土木结构工事和A字形掩蔽部,外围有堑壕,以交通壕和地道相连接;石山岩洞、公路拐弯处、隘路和山垭口等处设有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和反坦克火器;独立石山、甘蔗林处设有反坦克小组;沿国界的主要道路附近设有反坦克障碍物和反步兵雷区、竹签阵和铁丝网。 越军因为兵力不足,在复和方向的防守并不是沿河设防,也没形成绵亘正面,而是依托能控制3号公路和周边主要道路交叉点的石山、村庄、工厂为支撑点,并以山上的岩洞和村庄、工厂的坑道、地道为骨干,结合野战工事,形成可以互相火力支援的环形防御体系。 进攻复和的42军125师不是42军的老部队,前身是广东省军区独立第1师,1968年9月才转隶42军,改称陆军第125师。战前125师3个步兵团中,373团是全训部队,374团、375团都搞了8、9年的生产劳动,基层军官大多是靠学政治和搞生产提拔起来的,军事素质和训练水平比较一般。79之战时125师的主官是师长李庭阁、政委刘栋、副师长胡英、张全斌、王夫仁、隋宝峰、李新良、杜奉武、副政委马少仁、刘文奎、刘德信、李显明、参谋长杨凤玉、副参谋长张永申、吴宪德、政治部主任于景昌、副主任张中发、后勤部长张奎炳等。 125师配属炮兵第1师第209团2营、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还有工兵、汽车、军和126师舟桥各1个连,决心在总攻发起后5-6小时歼灭复和地区越军,然后以一部兵力沿公路向东溪发展进攻,打通公路,主力继续北上直取广渊,歼灭广渊之敌,再向东打向下琅,威胁重庆,横扫高平东北地区之敌。 具体战斗部署是: 以373团主攻,在弄温南北地段突破,沿谷芳、波安、克达向复和县城北侧的班占地区奇兵穿插,一举割裂越军防线,包抄复和之敌。 374团担任正面助攻,配属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师炮兵团(欠85加农炮营)、85加农炮2连、炮兵第1师第209团2营、师防化连喷火、防化各1个班,在南起水口大桥,北至419高地间正面突破,夺取大桥,歼灭当面之敌,然后向复和县城发展进攻。 375团2营配合373团在弄温地区突破,团主力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125师侦察连配属375团特务连侦察排,向复和县城北侧的323高地进行敌后穿插,争取在24小时内到达指定位置,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配合师主力歼灭复和地区之敌。 巴望河是分隔中越两国边界的天然屏障,水深岸高,难以徒涉。大部队要想迅速过河,就必须夺取水口关通向复和的唯一一座公路桥水口大桥。守卫水口大桥的是越军大弄公安营的1个加强排。桥头西侧放了1个加强班,修筑有7个火力点,前沿筑有堑壕和半覆盖交通壕,与纵深工事相通,构成正面、侧射、倒打的交叉火力网,可控制河面至对岸中国一侧地段;桥头以北约250米处有2个班,配置有轻、重机枪火力;过了桥头检查站向北的公路地段埋设有防坦克地雷,桥头东侧沿岸草地埋有防步兵绊发地雷;从桥中央到越南一侧桥头,设置了多道各种类型的铁丝网。越军还做好了炸毁大桥的准备,在桥基堆放了1吨半炸药,分9层安置,以电线连接电雷管控制,周围还埋设了300多枚地雷、诡雷防止敌方接近。 面对如此森严的防守,374团也针锋相对地出招。考虑到水口大桥可能一时难以夺取,374团将主要攻击兵力配置于水口关北侧,以步兵2营配属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2连、3连的水陆两栖坦克,从24号界碑以南突破,强渡巴望河,然后向复和方向发展进攻;步兵3营配属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1连,在2营北侧强渡巴望河,向纵深发展进攻;1营于总攻发起前一天于水口关南侧秘密出境,沿那立、荣山方向穿插到复和至东溪公路边的续美地区展开,从侧后攻占3号公路边的325高地,配合团主力围歼敌军。 为夺取水口大桥,374团以团特务连侦察排配属团工兵排第1班、82无坐力炮连第2排、2营机枪连第3排执行任务,组成夺桥突击队,保障师、团主力按时渡过巴望河。 1979年2月16日16时,374团1营秘密出境向续美方向穿插。 2月17日6时40分,125师师、团炮兵群对边境当面的越军15个目标进行了15分钟的火力急袭,同时工兵出动,对敌前沿障碍物进行“320”抛射爆破法开路。 所谓“320” 抛射爆破法,就是用炸药来抛射炸药包。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直角斜坑,斜面角度根据抛射距离决定。将坑挖好后,在坑底挖一条抛射药槽,安置好抛射炸药,然后再在坑里放上待抛射的炸药包。发射前在安全距离上以起爆器或导火索引爆抛射炸药,直接将威力巨大的炸药包抛到要攻击的敌军阵地上。这种爆破法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创造的。当时因为解放军装备落后,炮火薄弱,因此创造了这种爆破法以加强攻坚火力。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围攻据守双堆集的国民党军黄维兵团时,为弥补攻坚炮火的不足,就大量使用了汽油桶抛射炸药包,打出去漫天飞舞,威力巨大,守军阵地上往往被炸得尸骨无存,因而被国民党军称为“没良心炮”。“320”爆破法的缺点是抛射距离短,难以隐蔽机动,容易被对方攻击,只能在特定的战场环境下使用。如今中国军队早已不缺火炮,“320” 爆破法主要用来引爆敌方雷区。使用时将大的炸药包分解成众多的小药包,极大扩展了抛射的散布面。 在炮火准备的同时,374团夺桥突击队分成2组,在桥头东侧乘竹排渡河,7分钟1个排即渡过巴望河。突击队上岸后,即以工兵爆破开路。距桥头还有20多米时,因炸药一时送不上来,时间紧迫,突击队投掷手榴弹引爆地雷冲过雷场,向桥头发起冲击。桥头西侧的越军急忙以火力封锁道路,对岸的374团炮兵和师炮群的152加榴炮营迅速以密集炮火压制越军火力。突击队前仆后继地突进,很快冲进桥头越方检查站,又以2个班交替掩护,坚决向桥头西侧攻击。守卫的1个班越军被对岸炮火打得晕头转向,又没想到突击队冲锋如此迅速,来不及出去炸桥即被击溃,部分被打死,其余逃走。突击队于6时55分夺取了水口大桥,随后剪断了炸桥的引爆电线并排除了地雷。战后,374团特务连侦察排被广州军区授予“抢占水口大桥英雄排”荣誉称号。 374团的2营、3营出动了4个步兵连,乘着炮火准备,与师运动保障队一起在24号界碑以南、以北的巴望河上15分钟即架设了5座宽0.8米,长约50米的竹木结构人行便桥,同时在岸边的障碍物中开辟出了8条通路。至6时57分,374团的4连、6连、7连、9连全部渡过巴望河,随后展开向纵深发展进攻,5连、8连为预备队随后跟进。 因水口大桥被迅速夺取,原准备在水口关南侧涉水渡河的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1营改变道路,于7时20分在炮火掩护下高速冲过水口大桥,然后沿公路前出加入步兵战斗队形,以坦克1连支援步兵7连,坦克2连支援步兵4连,坦克3连支援步兵6连进行战斗。 在左翼,2营4连进攻203高地,以3排正面攻击,1排从右侧夹击守敌。在遇到越军火力阻击时,4连以82无坐力炮和40火箭筒逐个拔点,步兵迭次跃进,10分钟就攻上了203高地。守敌躲进坑道中继续顽抗,4连以重机枪压制敌火力,展开部队进行搜索。发现敌坑道后,以火焰喷射器和爆破筒进行攻击,将守敌全部击毙在坑道里。至7时40分,4连完全控制了203高地。 2营6连在4连南侧突破,先是歼灭了水口大桥方向沿公路向203高地逃跑的越军8名,然后于7时53分攻占越军前沿阵地兴隆,继续向那潭、糖厂方向进攻。 在右翼,3营7连在连长张华东率领下进攻马鞍山和300高地。7连以1排攻击马鞍山,2排攻击300高地。1排兵分四路交替掩护前进,以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开路,15分钟即攻上马鞍山东南主峰。随后又经25分钟战斗,攻占西北次峰表面阵地。整个战斗1排以伤亡8人的代价摧毁越军火力点8个,毙敌20余名。2排正面攻击,侧翼迂回,比1排晚3分钟攻占了300高地。8时30分,1排奉命收拢部队向坡街方向进攻。刚下了马鞍山,即遭到西北次峰上岩洞中的越军火力射击。1排以82无坐力炮占据有利发射位置,然后摇动树枝、甘蔗诱敌暴露目标,连发2弹,将越军火力点摧毁。8时40分,7连继续向坡街方向突击前进。战后,7连被广州军区授予“突击英雄连”荣誉称号。 3营9连在7连北侧直接向坡街方向穿插。7时10分,攻占419高地东南侧山垭口,歼敌5名。随后继续进攻,连续攻克7个高地,歼敌约1个排,于10时50分攻占了坡街东北侧高地,控制了坡街守敌沿公路向北逃跑的道路。 左翼的2营4连攻占203高地后,继续向大弄方向进攻。在进至大弄公安屯东南一线时,遭到越军火力阻击。坦克2连迅即赶来驰援,以坦克炮和高射机枪开路,4连步兵逐次跃进,至中午时分攻占了大弄表面阵地,然后向糖厂推进。与此同时,2营6连在坦克3连支援下,攻占那潭,也从左翼扑向糖厂。 坦克2、3连沿公路冲击速度很快,超过了步兵战斗队形,进至糖厂西侧时陷入了越军火力网。后边的2营4连在推进途中被隐藏在大弄地道和暗火力点中的越军返射阻击,一时没有跟上来。坦克2、3连没有步兵掩护,先后有6辆坦克被击伤,不得不边打边退。2营将情况上报团指,团指命4连和坦克返回大弄一线,重新组织进攻。 下午,在坦克2、3连支援下,2营4连从大弄北侧和东北侧,6连从大弄西北侧,同时向大弄发动进攻。这次以坦克炮、无坐力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开路,打、炸、喷、搜相结合,注意清除地道和暗火力点中的守敌,逐点逐房攻击前进。至18时,攻占了大弄大部分地区。在围攻大弄公安屯大院时,守敌退入地道,呼唤巴脱附近的越军火箭炮支援。在敌炮火打击下,2营和坦克2、3连都遭到不小损失,不得不停止攻势。鉴于攻击部队伤亡较大,建制已经混乱,团指命2营和坦克2、3连收拢队伍,补充弹药,准备调整部署再战。 右翼3营那边,坦克1连支援步兵7连沿坡布、东连向坡街南侧无名高地攻击前进,营指挥所率预备队8连紧随跟进。7连进至东连村西北侧时,受到瞥墩西北侧独立石山和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越军猛烈射击,同时后方又遭瞥墩越军迂回攻击,东连地区也有部分残敌射来火力,7连攻势被阻止,伤亡不小。坦克1连向前以火力压制阻击之敌,由于步兵未跟上,东连残余越军利用甘蔗地掩护,隐蔽接近以火箭筒发动袭击,坦克1连被击毁击伤3辆坦克,只得就地组织防御,等待步兵靠拢。7连攻击受挫后,转而回撤肃清东连残余之敌。坦克1连也奉团指命令后撤,连长温勇主动指挥坦克以火力掩护步兵先撤,在回撤途中又遭越军反坦克小组伏击,被击伤坦克1辆,温勇连长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下午,3营重新调整部署,将预备队8连投入战斗,以7连从南侧,8连从东南,9连从北侧向坡街发起攻击。因坦克1连损失较大,不再担负前进任务,和374团迫击炮连一起在后方以火力支援步兵进攻。3营各部坚决攻击前进,于15时53分夺取坡街主要高地,歼敌约2个排。 随后3营转入肃清残敌并巩固已得阵地。当夜,班盖、哥勘、谷芳的越军组织了3次反击和4次炮击,均被3营击退。 执行穿插任务的374团1营出境2个小时,到了那立,接到军指命令,为不使过早暴露全军的进攻意图,又原路返了回来。17日凌晨2时,374团1营再接军指命令,按原路线出境穿插,算是折腾了一回。不过1营兼程前进,于17日晚顺利插至续美附近。 |